077、我們都願意跟阿莞乾!(2更)(1 / 2)

旺門小農女 西青先生 7589 字 8個月前

“高粱?”

“沒錯。”雲莞道:“高粱耐寒,喜溫,土地適應性極強,無論平原肥地,還是乾旱丘陵、瘠薄山區,均可種植,我研究過一些,也托人問過往的氣候和收成之事,咱們上林村,占了天時地利,土地與氣候都非常適合種植高粱,且高粱用途廣泛,不僅能做米糧,還是釀好酒不可或缺的材料。”

不僅是她去察過史料、史記,上林村周圍有種過高粱的曆史,並且收獲頗大,隻是後來朝代更替,這裡又變成了一抔黃土罷了。

況且,比起水稻,高粱對土地的要求,著實沒有那麼高。

她前世也去某個著名的酒鎮考察過,認真研究了一番那裡的水土,如今雖無科學的工具來評估,但做了些小小的粗略的測試,與上林村一帶極為相似。

雲莞有理由相信,這裡能種出高粱,哪怕比不上她心裡認為的最好的品種。

聽到這兒,村長明白了一小半,笑道:“說來說去,還是為了你釀酒的事兒著想。”

雲莞彎眸笑道:“村長這可就誤會阿莞了,阿莞實事求是,您若不信,大可去問對此有研究的人,看看上林村的土地是否事宜種植高粱,當然,我知道,咱們南方人慣吃大米,高粱雖是米糧,卻不是咱們南方人慣吃的,但若能以糧易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家釀酒,確實需要米糧,若是種植的當,品質夠好,到時候,阿莞也未必不能將村裡的米糧全部收購,釀酒是消耗材料的事兒,與其便宜了彆人,莫不如咱們村莊自己經營,免得難以尋找銷路,阿莞總不會虧待了鄉裡鄉村。”

村長聽了,沉吟不語。

雲莞也不著急,種植高粱的事情,雲莞在建立酒窖的時候,便已經有過這個想法了,不論天時地利,山間清泉還是山洞氣候,這裡無疑是釀酒的好地方,若是周圍能直接種植一片高粱地,現種現收,直接提供釀酒的主要原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也直到如今,當上林村的困境攤開在麵前,她才將這個事情,擺到了明麵上來說。

村長聽罷,沉吟大半:“你說得有道理,阿莞,這事兒關係全體村民的種植意願,我需得與村裡幾位族公商量,你這丫頭,就是主意多。”

雲莞自然不著急,也知道這個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笑著應了下來,繼續道:“還有一事。”

“你這丫頭,還有什麼主意?”

雲莞含笑道:“我知道村中有一處七八畝寬的池塘,據說早年是有河水冒上來的,隻不知何時停止冒水了,我想著不遠處便是桃花江,想必是聯通地下暗河但卻被堵住了,如今長滿了雜草,孩童都不敢靠近,阿莞想,若是讓人疏通了,待河水冒上來,再去買些魚苗放進湖裡,喂養得當,待到秋日,以咱們村的人口,未必不能家家獲得幾十斤大魚過年,也免得大家想去桃花江上捕魚,但礙於江水過深,也未必能捕到魚。”

村長一聽,當即眼前一亮:“阿莞這個主意想得周到,確實,村裡那個池塘荒廢了太久了,也該收拾收拾了,其實啊早年那裡也是有水養魚的,隻是後來……唉!”

村長為自己的失職感到羞愧,雲莞笑道:“大約曆經過乾旱荒年,長久失修才這樣,此時再修好也不遲。”

“對!為時不晚,還是阿莞說得對。”村長笑道:“承德啊,你真是養了個好女兒,聰明伶俐,真是個小福星。”

雲承德聞言笑容不知,看著女兒的眼神越發慈愛。

待父女兩人離開村長家,已是午時,村長還熱情地留下父女兩人用午飯,卻被委婉拒絕了。

回去的路上,雲承德方才感歎:“阿莞長大了,現在懂得的事情,比爹還多。”

雲莞笑道:“都是生計所迫罷了,做了這個事兒,便想著還能一道做彆的事,總想事事周全,萬事勝意。”

“爹從來沒有想過這些。”

雲莞彎唇笑道:“阿莞是這段時間做生意,聽人說得多了,才能想到這些,阿爹是教書先生,行當不同,想法自然不一樣。”

雲承德失笑,抬手撫了撫雲莞的發頂:“是我們家阿莞聰明,才能想到許多事情。”

其實要認真說起來,雲莞倒也不覺得是自己想得周全,受到認知的局限性,上林村的村民們,世世代代在此處安家落戶,一代又一代的人經曆的都是米糧供應不足,沒有田地,連自耕自足都無法做到的農耕方式。

沒有足夠大的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變化,無法讓他們產生將生存糧食轉化為商品糧食的意識。

這一代代人下來,農耕方式、生活的習性,早已根深蒂固,麵對貧瘠的土地,也暫時無法去轉換思維改變耕植方式。

雲莞能想到因地製宜,也不過是占了兩輩子的便宜,以及兩千多年的曆史裡,先人積累下來的經驗罷了。

“對了,阿爹,你何時去私塾教書,還有小琛何時入學堂。”雲莞不欲多說,問道。

雲承德笑道:“還有五六日學堂才開學了,不急,我已經與先生說好,屆時便回學堂教書,順帶將小琛帶過去。”

雲莞點頭:“那就好。”

兩日之後,村裡就傳了話下來,讓每家每戶出一個勞動力去清理村裡荒廢了幾年的池塘,重新灌水進去養魚,待年末,每戶按照人頭分魚。

這是惠及村民的事情,上林村的村民自然都願意去做,況且,那池塘實在荒廢太久了,瞧著總十分不順眼。

雲莞回村時,便常常看到荒廢的池邊,村民忙碌的景象。

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說這是雲莞想出來的主意,甚至魚苗都是村裡先跟她賒賬買回的,不少村民見了她,都熱情地打招呼,親昵更甚,便是從山裡回來,路上瞧見了,還能給她塞一兩個野果拿著吃。

這兩日,據說,村長和幾位族公就著雲莞前些日子開荒的建議商量了一通,雖然沒有說出來,但依舊走漏了風聲,村裡不少人都聽說了,得知建議開荒種高粱的事兒,還是雲莞提出來的。

上林村沒有種過高粱,乃至陵陽城境內都少見到人們種植高粱,村民們雖識得高粱,卻並不以高粱為生,暗中聽到這個消息,不少人心裡都存了懷疑。

悄悄議論的聲音雖沒有直接傳到雲莞的耳邊,但她依舊聽說了。

“若是種下去了,長不出來可咋辦?”

“阿莞才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從何處聽說了這些?”

“能行麼,阿莞恐怕連五穀都尚未分清呢。”

“說得好聽,我聽說她釀酒需要大量高粱,莫不是想讓我們幫她種高粱?”

並非人人都相信雲莞,人人都是既得利益的保護者,懷疑的,自也有人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