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用對這一批艾草皂的品質相當滿意,這一晚將皂液加工好了澆到模具之中,幾日後脫模,便得到了一塊塊棕褐印著花紋的肥皂。
因為是采用熱法製作而成,所以就不用經過漫長的熟成,做出來稍放兩天便能用了,這豬油皂用來洗手洗澡都挺滑膩,洗完以後還泛著一股子淡淡的艾草香,羅用在親自試用過之後,感覺很滿意,認為這個艾草皂可以大批量長期製造。
艾草並不是什麼精貴東西,在他們當地的田間地頭都很常見,春天這時候,就有不少村人采來當野菜吃,羅用前兩天就吃過四娘她們采摘回來的艾葉,和雞蛋一起炒了吃,滋味還不錯。
待過了端午,艾蒿基本上就都長成了,夏秋時節可以采了艾葉回來晾曬,羅用今年打算多收些艾葉屯起來慢慢用,用不完的多放兩年也就成了陳艾。
接下來的日子,羅用除了關心自家山坡上的那些樹苗,就是一門心思做艾草皂。
羅家的這一款艾草皂,個頭大約也就是後世一塊普通香皂大小,價錢是五文錢一塊,銷路不用愁,每天做出來多少賣多少。
相對的,原先那款彩的冷製皂倒是被他給停掉了,那冷製皂的熟成速度太慢,為了確保使用安全避免發生意外,還要等到那些肥皂充分熟成,確定沒有問題以後再賣出去,如此一來,囤貨就很嚴重。
這肥皂是要用豬油來做的,本錢太高了,這一囤積起來,就意味著短時間裡麵彆想拿它們換錢,羅用眼下這不是缺錢呢嗎,想想還是先做艾草皂賣*較合適。
為了提高製皂效率,羅用到離石縣北麵三川河邊的製陶坊定製了一口約莫半人高的矮胖大釜。
這口大釜分裡外兩層,中間可以加水進去,羅用在給皂液加熱的時候,為了受熱均勻保證安全,一直都采用隔水加熱的方法。
另外他又找到衡玉的次子衡致,請他幫自己打造一個適用於這口大釜的攪拌裝置。
最後做出來一個磨盤大小的一個裝置,可以用木架安放固定在陶釜上方,然後再由人力或者畜力去推,外麵隻要推一圈,釜中的攪拌裝置就會轉好幾圈,而且那裡麵還不止一個攪拌器,大大小小好幾個,據說這些攪拌器轉動起來的時候,既可以充分攪拌釜中皂液,又不會讓快速流動的皂液甩出缸外,最妙的是還可以根據皂液的多少調節高度,基本上不會出現皂液太少就沒辦法使用這個工具的情況。
羅用將這兩樣器具運回家去,在自家後院整理了一間屋子出來,專門做肥皂。
他先在屋子中間鑄了一個方方正正的結實矮灶,用於燒火加熱,然後再把那口大釜安置上去,這大釜又大又結實,花了羅用不少錢,不過這些都是必要投資。
當天下午,羅用就試了試這個製皂設備,將這幾日積攢起來的廢油雜油統統投入釜中,又按比例配好堿水溶液倒進去,最後安裝好攪拌裝置,在釜下燒起小火,一邊加熱一邊攪拌。
這個攪拌裝置個頭挺大,推起來的時候,就跟推村裡那口大石磨差不多,隻是不需要那麼大的力氣,剛開始那兩步還能感覺到阻力,等到甕中的油水流動起來,也就感覺不到多少阻力了,推起來很輕鬆。
“阿兄,你可累了,我幫你推。”五郎那小子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你可推不了這個,甚時候長高了再來幫忙。”羅用笑道。五郎長得慢,今春虛齡也有九歲,長得卻還沒有羅用胸口高,這副木架子都到他臉上了,他難道還能用臉推。
“阿兄,你讓我推推唄。”五郎央道。
“行,那你就來推兩下子。”小孩子見了什麼都好奇,剛剛四娘那丫頭已經過來新鮮過一遭,這會兒又輪到五郎,好歹他倆還知道前麵的店鋪要留個人看著,不能把六郎七娘和自家雜貨一起撂那兒不管。
下午這個時候,彭二要到坡下去煮豬食,二娘這會兒也在後院這邊,她最近也不怎麼打毛衣了,羅用最近忙著樹苗和肥皂,家裡做腐**的活計就被她給接了過去。
眼瞅著也到了與趙琛約定的季節,雖不知對方是否能夠守諾,但該備的腐**總要提前備下。
五郎那小子雙手與腦袋並用,將那攪拌器推過幾圈,這才高高興興回前頭看雜貨鋪去了。
最近他與四娘每日早起,都要踩著木凳將後院裡曬著的這些醬缸攪過一遍,給羅用和二娘她們省了不少事,十來歲的娃娃,在這個年代已經能頂半個勞動力了。
羅用最近也尋思著,是不是該送五郎去讀書了,離石縣裡有蒙學,小河村那邊也有一個蒙學,但都離他們這裡遠了些。
若是送去離石縣,肯定就不能繼續在家裡住著了,離石縣中每日裡商賈往來的,很多外地人,羅用不太放心,殷大娘的事情這也才剛過去沒多久,再說他家五郎身體底子薄,外頭的飲食不如家裡好,怕他營養跟不上。
若是送去小河村,倒是可以每日回家,隻每天這一來一回的著實也是辛苦,這一路上又十分荒蕪……
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這五郎讀書的事,也就被耽擱到了現在,羅用平日裡雖也能教他們一些,卻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與學校裡的正經教學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總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羅用尋思著,什麼時候找王當商量商量,他那兒子王紹與五郎差不多年紀,不知他們那邊是什麼樣的想法。
至於四娘,照理說也正是讀書的年紀,隻是生在這個年代,女孩子卻是去不成學校的。
新製的製造裝備相當好用,充分攪拌和加熱同時進行,皂化速度大大提高,這一釜皂液加工好了,澆到糖糕模中,在牆邊的木架上擺滿了大半架子。
這一塊臭肥皂就是五文錢,扣除成本,怎麼著都得掙個兩三文,今天這一鍋豬油還不算大鍋,也是家裡的廢油攢得不夠多,也是第一次試鍋,下回他就可以放開手腳多做些。
傍晚時分,羅用去了一趟王當他們那邊,與王當夫婦二人談了談王紹上學的事。
那王當夫婦也是想送自家長子去上學的,也知道小河村那邊就有一個蒙學,先前還有顧慮,擔心自家是外地來的,那小河村的先生不肯收。
這會兒見羅三郎來找他們說這個事,當即喜出望外滿口答應,若能與這羅三郎同去,自然免不得就要沾一沾他的光。
聽說那小河村的教書先生家裡,也養著羅家的豬呢,近來豬價不錯,他們村家家戶戶都掙得了一些錢財,在這種情況下,那教書先生自然也要給羅三郎一些薄麵,收一個外地學生並不算什麼大事。
從王當他們那院子出來,羅用又去村裡轉了一圈,打聽村裡其他人家還有沒有想要送小孩去讀書的,結果轉了一圈下來,問的人不少,真正爽快說要送自家孩子去念書的,卻是一個都沒有。
在這年頭,七八歲的小孩都能給家裡幫忙了,十來歲就是半個勞動力,平白送去上學,花那許多束脩不說,家裡頭又少了一個能乾活的。
學那幾個字也沒什麼大用,學個兩三年的,若是沒用上,過個幾年就都忘光了。看看村裡那個林六郎就知道了,從前還是在縣裡正經讀的蒙學呢,如今怎麼樣,還不是連個媳婦都說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