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馬九歸來(1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7234 字 9個月前

九月下旬,離石縣就開始下起霜來,這一日清晨,羅用端著陶碗拿著牙刷到院子外麵去刷牙的時候,就看到路邊的枯草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白霜。

不一會兒,就聽到四娘在後院那邊喊:“阿兄,醬缸結冰啦。”

“結冰啦?厚不厚?”羅用草草刷完牙,跑到後院去看究竟。

“不太厚,就薄薄的一層。”五郎手裡提著一根木棍,踩在一個木凳子上麵,站在一口醬缸旁邊,回頭對羅用說道。

“行了,我來吧,你先去吃飯。”羅用伸手接過五郎手裡的棍子,打發他趕緊去吃飯,吃完了還得去上學。

前院那邊,二娘她們已經做起了早飯,那味兒聞著像是蘆菔煮餺飥,天氣冷了以後,家裡最常見的蔬菜,也就剩下蘆菔菘菜這些了。

他們離石縣這一代倒有不少人在火炕上種青菜,所以當地人大冬天也能吃上些許鮮嫩的蔬菜,但到底不比夏秋那時候,各種蔬菜可勁兒吃,畢竟多吃些青菜,就能多省些糧食。

等羅用和四娘一起把這些醬缸都攪過一遍,五郎已經騎上燕兒飛,與林榮王紹三人一起奔學堂去了。

這天氣越來越冷,對於五郎上學的問題,羅用也開始有些憂心起來,眼下沒下雪還好,等過些時候下雪了,幾個小孩子自己騎車上學下學他就很不放心,可這上學的事,也不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羅用想來想去,覺得他們西坡村要是也能有個學堂就好了,杜構要是能一直留在這裡不走就好了……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杜構過幾天就要出發回萊州去了,羅用已經讓人照著他的腳型做好了模具,就等著過兩天杜仲膠做出來以後澆模做鞋底。

離石縣中就有能做皮靴的匠人,到時候羅用隻要把鞋底拿過去,花錢買對方加工好的皮子,讓他加工一雙皮靴出來,並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

杜構這段時間在西坡村學了不少東西,又是牡丹坐墊又是油紙傘的,連製草紙和製麻紙的手藝他也都學會了。

這年代交通不便,萊州當地也不像長安城是一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想來這些技藝現在也還沒怎麼傳到那邊,杜構這時候回去,倒是可以將這些技藝傳授給當地百姓。

其實按羅用的想法來說,像那樣的沿海地帶,要是能發展一下海帶種植之類的產業那就最好。

隻可惜海帶這東西也不是說種就能種,野生海帶品種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水溫太高的地方它們根本活不成,水溫合適了缺少氮肥依舊不行。

這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問題,羅用估摸著,至少也得等到有人把生物實驗室鼓搗出來以後,新的海帶品種才有麵世的機會。

吃過早飯,四娘依舊帶著六郎七娘那兩個在雜貨鋪裡待著,二娘喂過雞以後就把它們都給撒了出去,等過些時候下起了大雪,這些雞就隻能在雞圈裡待著了,外頭冷不說,也怕遇著野獸。

一說到野獸,羅用又有些擔心起來,也不知道五郎他們幾個到學校了沒有,這年頭也不像後世,家長要是有什麼不放心的,一個電話就打到班主任那裡了。

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實在是擔心啊,年輕人隻要一出門,很長時間都是杳無音訊,生死不知,家裡頭有個什麼事情,待在外麵的人同樣也很難得知。

羅用心裡想著事,縮著脖子袖著手,一路下了自家院前那個小土坡。

鄭氏母女正在煮豬食,那鄭氏這時候見羅用過來,就指著牆邊兩桶醬汁對羅用說道:“這是許家阿翁剛剛擔過來的,說是醃胡瓜剩下的醬汁,拿來煮豬食挺好,我瞅著也挺好,就是聽說胡瓜寒性,怕這些豬吃壞了。”

“無礙。”羅用對她說道:“你去院中取些生薑一起煮便是,剛好天氣也冷了,讓它們吃些生薑還能防病。”

“哎,我這就去拿。”鄭氏在圍裙上抹了抹手,交代她閨女看著火,自己提上籃子就往坡上那院子裡去了。

四娘這時候正對著一塊木板皺眉頭,阿兄說等過些時候,要給家裡的兄弟姊妹一人做一雙膠底皮靴,雖然不知道膠底是什麼底,但是家裡這些小孩兒都挺高興的。

阿兄還說四娘最近很懂事,給家裡幫了不少忙,這回這個鞋子頭一個就給她先做,讓她給自己的鞋底雕個模具,最好是帶花紋的。四娘高興壞了,這會兒她就在琢磨這個花紋的事情呢。

“四娘啊,生薑在哪裡,你阿兄讓煮豬食的時候放一些。”鄭氏這時候進了院子。

“就在這屋裡頭。”四娘放下手裡的木板,麻利下了炕,走到雜貨鋪最裡邊的一個角落裡,掀開一個約莫三尺高的寬口陶甕,伸手從裡頭扒拉了幾個生薑出來。

生薑不算什麼好物,這年頭家家戶戶都要種一些,冬日裡天氣冷,放外頭怕給凍壞了,屋裡靠近火炕的地方又怕捂壞了,於是就這麼用陶甕裝起來,放在角落裡,在填上細沙,撒些清水,放一整個冬天都不會壞。

鄭氏這時候已經把籃子拿過來了,四娘將那幾個生薑放到籃子裡,想了想,又從甕中扒拉了兩塊出來添進去,問道:“這些可夠了?”

“你再多拿幾個。”鄭氏笑道:“那豬食得有好大一鍋,一頓就煮好幾鍋,就這幾個,那些豬怕還吃不出味兒。”

“也是哈。”四娘也笑了起來,若按人的食量,這些生薑確實不少,但那些豬可不一樣,一頭豬一頓都能吃一大桶了。

“這些應是夠了。”鄭氏看著籃子裡的生薑差不多了,便道:“你阿兄說是要防病,我今日便多放一些,把味道煮得重些。”

提著小半籃子生薑出了院子,鄭氏心中也稍稍鬆了一口氣,像他們這種給人乾活的,要從主人家那裡領點東西,總是沒有那麼容易,若是遇著刻薄小氣的,少不得就要說上幾句。

好在羅家人並不那樣,今日若是換了二娘在雜貨鋪這邊,應該就會讓鄭氏自己去那陶甕中挖生薑,二娘平日節儉歸節儉,倒是能信人,無論是對於彭二還是新來的鄭氏母女,都很和善,也能信任她們。

四娘倒也不是不相信她們,大約就是性格使然吧,小小年紀已經很精明能乾了,整日見她在雜貨鋪裡賣東西,卻從未聽聞她出過什麼岔子,經過她手底下的東西,她心裡頭向來都是有數的。

說起來,鄭氏這次帶來的小女兒平日裡也喚作四娘,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傻丫頭,那羅家四娘也就比自家閨女大一歲而已,鄭氏與她打交道的時候,卻也要透著幾分小心,好在羅四娘也是個講道理的,一般就是多問一兩句,並不會無故刻薄於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