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縫紉工(2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5722 字 10個月前

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最最了不起的智慧了,將原本複雜的事情以一種出奇簡單的方式闡釋,這種化繁為簡的智慧,在這世間原本就是十分難得的。

陳博士本來還隻是抱著開闊眼界的心態來到西坡村,不曾想隻是過了短短數日的功夫,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狀態。

得空的時候,陳博士常常也會勸告他的幾個學生,要更加刻苦的學習才行,像今日這樣的機會,今後怕是再難遇到,對一個真正渴望知識的人來說,能夠這般倘佯在一片從未抵達過的知識海洋,這絕對是他一生之中最最幸運的事情。

除了這位廢寢忘食的老先生,他那幾個學生之中,學習最認真的,便數喬俊林了。

喬俊林在詩歌卜算方麵並無多少天賦,雖然文化課程也還不錯,因為學習刻骨,各門功課都掌握得相當紮實,但是真正能讓他這個人顯得突出的,還是他的武術,等這一次回去以後,那便還要再加一個算數。

原本在許家客舍學習的這些人之中,四娘年紀雖小,但她學得卻比很多成年人都要快,除了天賦以外,這其中也有她作為羅用的妹妹,求教起來十分方便的緣由。

待喬俊林他們來了以後,先是一個求學若渴的老先生,然後很快,原本就連1234都不認識的喬俊林都跑到了她前頭去,四娘這丫頭終於也生出了幾分緊張感,再也不覺得自己很聰明學得很快了。

羅用看著自家老妹在受到了一些打擊之後,似乎也有變得穩重些許,自然也是樂見其成,他雖然是出了名的慣小孩,但絕對沒有要把他們養成溫室花朵的打算,該經曆的風雨,總該讓他們自己去經曆。

回想當初剛剛醒來的時候,羅用甚至都不知道要怎麼養活家中這麼一大群小孩,最開始的時候,他隻是想要低調生活而已,然而在不知不覺之間,他還是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回想他在二十一世紀還是個學生那時候,曾經也學到過一個他看得懂卻並不理解的成語:“舍生取義”。

在那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在那無數個或和平或戰亂的年代,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家國名族,為了天下蒼生,置生死於度外,甚至陪上自己的家人兒女都在所不惜,這在當時的羅用看來,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

當時那個懵懂又平凡的少年,又如何能夠想得倒,自己將來有一天,也會走上與那些人相同的道路。

或許他今天所做的這些事,能夠讓那些原本應該在悲慘之中死去的英雄豪傑,也擁有一個相對安逸和平的人生。

時代的進步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其實也是無數先輩們付出與犧牲的過程。

而羅用卻有幸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便提前獲知了未來一千多年的智慧結晶。雖然在心裡一再提醒自己低調謹慎,但是當他回頭去看,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走出來這般遠,其實他從未放慢過前進的步伐,朝著那個生死未卜的方向,仿佛宿命一般。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羅用與他那些弟子們一起,在山坡上播下了許多杜仲樹的種子。

待到再過兩年,這些杜仲樹苗大致長成以後,他們大約就可以開始製作杜仲膠車輪了。

因為杜仲膠是硬膠不是軟膠,作為外胎是很合適,但是內胎就沒有辦法了,以目前這種情況,他們隻能做實芯車輪,整個車輪都用杜仲膠製作,或者是在裡麵填充其他材質。

然而羅用並不知道,就在他考慮著給燕兒飛的車輪升級的時候,在離石縣城中的一戶普通民宅之中,有一對夫妻正對著炕桌加工燕兒飛內胎的那個千層底,與彆人不同的是,他二人並非完全依靠雙手完成,而是自己製作了兩個看起來簡陋,實際上相當順手省力的工具。

這個工具主要就是由木結構和一條千層底內胎,以及一根鐵針組成,那裡麵還用到了幾個齒輪,隻要他們轉動木架上的一個手柄,在齒輪與履帶的帶動下,那根鐵針就會自己往下紮,帶動線條穿過幾層厚厚的麻布,那鐵針一上一下,很快就能在那麻布上紮下一排排整齊的針眼。

然後他們夫妻二人,便就著麻布上麵那些針眼納上細麻線,將它製成千層底,這樣的方式,能為他們節省許多力氣,而且最終納出來的針線紋路也十分均勻,所以他們家最近做出來的千層底基本上都能賣到一個比較不錯的價錢。

如果羅用能夠看到這個東西,他一定可以認出來,這就是縫紉機的原型。

這對夫妻原本並不是兩人都做燕兒飛內胎,那丈夫本來是做竹鏈子的,因為與衡氏造車行有些接觸,也曾見過那些用在燕兒飛上麵的大小齒輪,就在這個冬天,他因為心疼自己年輕的妻子總是在納燕兒飛內胎的時候將雙手磨得紅腫,幾經嘗試,最終就被他給做出了這麼一個工具,然後他們發現有了這個工具,他們就可以相對輕鬆地做燕兒飛內胎掙錢了,於是他們便一起做起了這個活計。

這二人很是為自己擁有了好用的工具而感到高興,每日裡趕工掙錢,卻絲毫不知道,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工具,將來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多麼大的便利,也絲毫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早的縫紉工。(83)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