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通了(1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5299 字 9個月前

作者有話要說:ios版本app的讀者們請在“個人中心”的“係統設置”那裡清一下緩存再看啊,因為我這邊修改過,那個app好像不會自己刷新到最新數據。

就在衡氏父子全副身心投入到腳踩式打穀機的製造中去的時候,在離石縣北麵的三川河邊,崔翁一家則在嘗試著進行密封墨水瓶的生產。

早前羅三郎從他們這裡定做了一批小瓷瓶,雖然最後成功配上蓋子的隻有少少的二十來個,但那二十來個可都是賣上了二百文錢一個的高價的。

崔翁和他的幾個兒子都認為,隻要可以掌握到這個製作密封性墨水瓶的技術,他們製陶坊的生意將來肯定是蒸蒸日上的,就像離石縣城裡的衡氏造車行和殷氏車輪行那般。

但是在這個沒有機械化生產,事事都要靠手工完成的年代,想要順利製作出大批量的密封性很好的瓶子,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原本他們是想做瓷瓶瓷蓋,但是並不可行,失敗率太高了,一百個裡麵都沒有一兩個能夠成功配對的,在尋找配對的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也十分巨大。

然後他們又想到了木蓋子,可是要在小小的一個墨水瓶蓋子內側,用小刀刻出一個順暢的可以與瓶子相合的螺旋形紋路,同樣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崔翁父子幾個對著這個難題琢磨了許多時日,結果卻還是一籌莫展。

最後沒辦法,老頭子抱著他們最近做出來的一些成功或者失敗的瓷瓶,找羅用去了,希望羅用可以給他提些建議,畢竟這種瓶子最初也是他先想出來的,而且在崔翁等人看來,整個離石縣再沒有比羅三郎更聰明的人了。

而羅用果然也沒有讓崔翁失望,他給崔翁提出了一個想法。

就是瓷瓶的蓋子可以做淺一些,不用做那麼深,蓋口的邊緣微微向內扣,瓶蓋與瓶子之間無需做得十分嚴絲合縫,隻要在瓶蓋內裡,稍稍墊上一層杜仲膠,瓶蓋旋緊的時候,瓶口就會被用力扣緊在杜仲膠墊層上,這樣一來,不僅能起到密封的效果,杜仲膠的用量也十分節省。

崔翁在得知了這個方法之後,真是如獲至寶,再三謝過了羅用,然後又從他這裡買走了一些杜仲膠,便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羅用告訴他的這種密封瓶蓋的做法,其實就是後世玻璃罐頭瓶的做法,非常地簡單實用,也很常見,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真觀察過,羅用也是在做完了第一批墨水瓶之後,想了又想,才想起來還有這種方法。

先前他們建水泥作坊的時候,那些燒水泥用的土窯,都是在崔翁的指導下修建好的,甚至他還親自參與了前麵幾批水泥的燒製,因為有他的加入,讓羅用他們少走了許多彎路,這回羅用想出了這種方法,對方剛好又過來找他取經,於是羅用就沒有保留地把自己能想到方法全盤告訴了他。

崔翁回家以後按照羅用所言製造墨水瓶,果然很快就被他做成功了。

那墨水瓶的蓋子的直徑,也就是跟銅錢差不多的,現在他們不用杜仲膠製作整個瓶蓋,而是隻在瓶蓋內裡鋪上薄薄的一層杜仲膠墊片,這樣一來不僅省膠,密封性也很好,因為有杜仲膠的阻隔,在蓋上瓶蓋的情況下,就算墨水瓶倒了,墨水也不會直接沾到木頭蓋子上,所以也就不用擔心墨汁滲透,最後把整個瓶蓋都染得黑乎乎的。

從原來的整個杜仲膠瓶蓋,到現在隻有瓶蓋裡麵的一片膠墊,杜仲膠的用量節省了十倍不止。

崔記製陶坊出產的墨水瓶,一個隻賣三十文錢,一時間下訂單的人就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住在許家客舍的這些郎君們在買,他們要買些墨水瓶子,與自己做的鵝毛竹筆配上套,一起寄給遠方的家人朋友。

和這些東西一起被寄出去的,還有他們從羅用這裡學到的算術法。

太原城距離離石縣比較近,受到的影響也比較早,但是反應最大的,還是長安城那邊,倒不是因為這種新製的鵝毛竹筆和墨水瓶子給人帶來了多麼大的衝擊,真正給他們帶來衝擊的,主要還是那種被簡化過的幾何方麵的一些算術法。

在很多人看來,相對於這種極其簡單的,就算是剛剛啟蒙的稚童都能順手拈來的算術法,那些個什麼筆啊墨啊的,都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旁枝末節,根本不值得關注。

但是也有一些嗅覺靈敏的,已經從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大事小事件之中,嗅出了風雨欲來的味道。

“世道怕是要變了。”在一片春意盎然的庭院之中,有一個老者如此歎息道。

“阿翁何出此言?”他對麵一個身著月白色長袍的年輕後生問道。

“你可還記得自己從前啟蒙的時候,光是握筆習字就花費了多少光陰?”老者問他。

“彼時尚且年幼,又頑劣好玩,倒是叫先生頗費了一番功夫。”年輕男子笑道。

“沒練上幾個月,正經是寫不出什麼能看的字。”回想起孫兒小時候習字的情景,老者麵上微微也有了幾分笑意。

“那是。”年輕男子點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