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通了(2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5299 字 10個月前

“近來在長安城中流傳的鵝毛竹筆,倒是方便得很,婦孺小孩,抓起來就能寫字。”老頭又說。

“那他們也得先識得字。”年輕男子有些不以為然。

“現在不識得,多寫多看,將來不就識得了。”老者搖搖頭,又問他孫兒:“你可還記得當年剛剛開始習字的時候,用的紙一張是多少錢?”

“倒是沒有正經算過,仆役們每回拿一貫錢出去買紙回來,往往也用不了多久便是。”年輕男人回答說。

“那你可知,現在街麵上的麻紙,一文錢能買幾張?”說著,老者又歎了一口氣。

“……”年輕人沉默了,先有麻紙再有鵝毛竹筆,現在的人要想讀書習字,學習成本實在是比以前低得太多了。

自打前朝開始推行科舉製,不知多少士族子弟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堂。科舉製度,目前基本上也就隻是給士族子弟們提供了另一個出仕的渠道而已。

這時候的科舉並沒有采取糊名製,考試成績跟考生平時的風評形象以及他的家族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貧民階層實在很難有讀書的機會,所以也就無從競爭。

倒是有一些破落家族或者是新興起來的家族,在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在與主流的幾個大家族競爭官位,不過他們基本上也是競爭不過,所謂下品無士族,上品無寒門,在絕對的社會力量和政治背景下,寒門子弟想要出頭,那是千難萬難。

並且,這時候所謂的寒門,也並不是指平常小老百姓,而是一些不被大家族們看在眼裡的小家族,像羅用喬俊林這樣的出身,不好意思,他們根本連寒門都算不上。

然而現在,這種絕對的壟斷地位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很多人卻還不自知。

在以前,那是需要什麼樣出身的人,才能接觸到筆墨紙硯這些東西,現如今因那羅三郎,門檻驟然就被降到這般低,將來不說這個社會上識字的人必定會越來越多,原本那一條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就這麼三下兩下的,幾乎都要被填平了。

長安城中這一對爺孫倆的對話,西坡村這邊是不會有人知道的,大夥兒依舊該上課上課,該種地種地,一天到晚反正忙得很,倒是沒幾個人會閒坐下來想這些。

開春以後到處都很忙,水泥作坊那邊的生意日日暴漲,羅用那些弟子們忙得都跟陀螺似得,帶得羅用也是常常都要往那邊跑。

住在許家客舍的那些郎君們倒是清閒,白以茅他們幾個還每天騎著馬到外頭遛彎呢。

這一日,白以茅幾個在外麵瘋跑了一圈之後,回到許家客舍,見白二叔正與那羅四娘相談甚歡,登時便覺有幾分驚悚。

“怎的到現在才回來?整日就知道四處瘋玩,倒是不像四娘學著些。”白二叔一見到這幾個,便斥了一句。

“學得累了出去散散心情也是挺好的。”隻聽那羅四娘笑嘻嘻說道。這話羅用平時沒少說,四娘說這話,那還真是頭一遭。

“……”白以茅麵上神情嚴峻,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好的事情馬上就要發生了。

“我看著他們騎馬就可羨慕了,我也想騎騎看呢。”果然,那羅四娘馬上就說了。

“這有何難,我讓他們教你便是。”白二叔爽快道。

若是換了尋常女子,白二叔肯定不能說這個話,羅四娘是誰啊,運動細胞杠杠的,再加上她這形象,一時也不會讓人往男女授受不親那方麵去想。

“果真。”羅四娘兩隻眼睛亮晶晶的。這幾天的數學題看來是真沒白做啊,跟白二叔搭上線太有用了,這個策略很通很通啊。

“自然。”白二叔給了自家侄兒一個警告的眼神,這小子這一次再敢給他搞砸了試試。

“……”白以茅幾個不敢反抗,小辮兒還在白二叔那裡抓著呢,就怕他給長安城那些大家長們說點啥。

“嘻嘻。”羅四娘笑眯眯的,苦儘甘來啊,這一段時間的勤學苦讀總算是沒白費。(83)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