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收編牧民(1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4758 字 8個月前

長安城的商販們還在剛剛出發的路上,常樂縣這邊卻早已是人頭攢動。

三根細針才賣一文錢,原本就比市價便宜些,再加上又是那麼過硬的品質,叫人怎麼能不爭著搶著買。

畢竟在眼下這個年代,衣服鞋襪這些東西,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做的,針對於老百姓來說,幾乎就像鹽一樣重要,做飯不能沒有鹽,縫衣不能沒有針。

@無限好文,儘在晉江文學城

常樂縣這個地方處在河西走廊靠近最西端的位置,河西走廊就是在大唐西麵、黃河以西的隴右道,基本上就是後世甘肅省所在的地域範圍,在地圖上看起來就是長長的一條。

在常樂縣的北麵,是高昌焉耆等一眾西域小國,還有突厥帝國,南麵則是吐穀渾和吐蕃。相對於中原地區來說,常樂縣距離這些地方還更近一點。

近來常樂縣出了這樣的一款細針,便有不少周邊國家的商賈前來買針。@無限好文,儘在晉江文學城

有正兒八經帶了通關文牒入關來買的,也有一些私自翻長城過來的,但是最近這段時間翻長城很危險,高昌那邊正在打仗,大唐邊境上那些守衛邊關的將士們也都很警惕,一個弄不好就得被當成細作捉起來。

從前邊境上的那些自發形成的集市,近來因為形勢緊張,大多也都沒了蹤跡,於是很多人便隻好從一些住在邊境上的常樂百姓那裡購買。

近日來常樂縣買針的人很多,針坊那邊每天也是開足馬力生產。

以目前他們的生產能力來說,每天能做兩千多根細針,並不夠賣,一些沒能及時買到的商販,隻好暫時在常樂縣中住了下來,好在這裡的住宿夥食都不貴。

三根針賣一文錢,目前對於針坊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賺頭,但是這個針坊有公府扶植,目前還在持續投資中,目標是通過一些輔助器械的使用,儘量提高製針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盈利。

作為回報,針坊這邊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出售細針,便是為了給常樂縣吸引人氣,畢竟他們縣中還有其他行業需要發展,沒有人氣那就什麼都彆提的,不說彆的,光是街麵上那些鋪子每個月的稅錢都交不上來。

目前衡二郎等人已經為這個針坊打造出了一台拉絲機,腳踩式的,先把鐵條固定好,然後幾個大漢站上去,三下兩下就能把它拉長拉細,然後再把這條鐵絲固定在更小的模具中再次拉絲,經過數次重複之後,就能得到製針所需要的粗細。

在這個拉絲機之後,他們想打造一台針鼻打孔機,這個比較困難,想要在一根細針上打孔,這不僅要有極高的精準度,鑽頭的選材也是一個問題,而且還要考慮投入使用以後的成本消耗。

衡致等人每日與那些匠人們在一起研究新設備,羅用去看過幾回,本來還想跟著出出主意的,結果他發現自己現在已經有點跟不上衡致他們的節奏了。

在造過了燕兒飛等物什,又把齒輪、軸承、滑輪這些東西吃透了之後,他們這些人現在對於這些機械的製造已經頗有心得了,與羅用這個隻會照搬書本沒有真正深入研究過的門外漢,逐漸也已經拉開了距離。

羅用現在能做的,就是不斷給他們弄來錢、金屬,還有匠人。

前幾日羊絨作坊那邊有個小娘子,問羅二娘,言是自家阿耶能打鐵,問那針鋪收不收,羅二娘與羅用說了,羅用便叫他來試試,隻要真有手藝,每月工錢肯定在一百文以上。

結果那人就來了,那是真厲害,炒鋼手法十分精妙,把跟他一起乾活的其他匠人甩出去好幾條街,現如今他炒出來的鋼材,都是優先供應給衡致他們打造器械之用。

至於工錢,因其技藝過人,目前便與他每月三百文,與羊絨作坊那邊的幾名管事相同,這人也很是高興。

聽聞他從前乃是焉耆國的一名匠人,專門為那些鑄造刀劍的劍師們炒製鋼材,因其手藝高超,在行業中也頗有一些名氣,後來因為同行排擠,迫於無奈才跑到大草原上放羊。

卻是不知真假,眼下畢竟還是敏感時期,羅用便與自己那幾個弟子叮囑,暫時便隻叫他炒鋼,不讓他接觸其他技術。

此事過後,接連又有數名匠人來投,手藝雖是參差不齊,但總歸還是用得。

聽這些人說,現下突厥與唐正在對戰,他們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其實比生活在城池裡的漢人更加緊張,像他們這常樂縣,好歹還有一堵城牆擋一擋,在草原上那就不一樣,他們這些牧民萬一碰上軍方的人,不管是哪一國的軍隊,最後往往都要遭殃。

當然,這個針坊開出的待遇足夠好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個月一二百文錢,基本上也夠養活全家老小了,家裡若還有一兩個女兒能進了羊絨作坊的,亦或是腦子活絡些,倒騰點酒尾細針之類出去賣的話,那日子也就比較滋潤了。

這常樂縣雖是小城,但生活總歸還是比那草原戈壁上便利許多,一應生活所需隨時都能買到,不時還能下個館子,眯幾口酒尾,這樣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漸漸的也就不愛到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去放羊跑馬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