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1 / 2)

第7章

【第三方勢力,當然就是困擾漢室幾十年,從劉邦開始,一直到武帝整整四代人才勉強算解決了的大頭——諸侯王勢力。】

劉邦石破天驚的詭辯論一出,在座無數人都忍不住側目,為皇帝陛下獨一無二的厚臉皮而自歎不如。

……想削彆人的王爵,還美名其曰不想讓你背上謀逆的名聲,希望對麵對你感恩戴德?

——想多美啊!陛下!

異姓諸侯王們期待的目光齊齊地望向了當事人韓信。

異姓諸侯王:拜托了,楚王!為了您自己的未來(以及我們的!),對劉邦他使用暴怒吧!

但韓信沒有——當然也不會有了,他畢竟是曆史上獨一份的兵仙神帥,與其說他是真的完全不懂政治,倒不如說他之前是在自欺欺人。

真的完全不懂自己處境的人,是不會在雲夢之澤被劉邦帶人一綁起來就知道是“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

他真的隻是在心裡懷揣著一點自欺欺人式的期待——萬一呢?萬一陛下他真的覺得分封製比郡縣製好呢?萬一陛下能夠相信我的忠心,感動我的功績呢?

畢竟幾百年都是這樣過來的,裂土封王的夢想既然都有前例,為什麼偏偏不能被陛下所包容呢?

可是劉邦跟他點破了他虛妄的期望。

好吧,果然是這樣的。

劉邦是他認為可以平定天下,成就大業的君主,怎麼會不知道連韓信心裡都隱約察覺到的差異呢?

所以,隱隱地,在聽到劉邦真的承認他不願分封的時候,他的心裡卻有一種詭異的,塵埃落地的,果真如此的安心感。

韓信慢吞吞地側過臉去,看向了繼續說著些什麼的光幕。

於是大家都明白了他是個什麼意思——反正天幕在講諸侯王,先讓他聽完再表態。

異姓諸侯王們:……彆太偏心了,醒醒啊,你這個舉動跟直接默認隻要劉邦乾得好那就啥事沒有有什麼區彆嗎……

【諸侯王勢力在漢初應該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異姓諸侯王階段,和同姓諸侯王階段。以劉邦立下的白馬之盟為分界線,從此“非軍功不得封侯,非劉氏不得為王”。

異姓諸侯王的存在,我們可以視作是一種曆史的倒退,一種與舊時代的妥協與殘留。

整個秦末漢初、楚漢爭霸的階段,其本質是春秋戰國的一種死灰複燃,天下所呈現的是春秋戰國的列國交相攻伐的局麵。

一開始,是以楚國為盟主的東方六國集體伐秦,而在秦朝滅亡之後,劉邦繼承了秦國的基本盤,又在楚漢戰爭中複現了秦國兼並六國的局麵。

但漢朝一統的天下,在當時來看,還沒辦法完全認為是和始皇時期的帝業相一致的成果,更像是西周那種,天子作為諸侯國的共主那樣的形勢。

所以為了擺脫這樣的尷尬現象,重現劉邦早年目睹的始皇巡視天下的浩蕩帝皇之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他所采取的舉措是“

再造帝業”,

也必須是“再造帝業”。

第一步是鏟滅項羽,

進而得以一統天下,四海來歸,韓信替他完成地相當出色。

第二步,就到了剪除異姓諸侯王。解決掉這些極為容易尾大不掉,容易在地方形成割據勢力,從而對中央的權力形成擠壓、反叛乃至於篡奪的,曆代中央集權政權的心腹大患。】

——“尾大不掉”“曆代”“心腹大患”

被後世人三個銳評接連砸中腦殼的異姓諸侯王們:……後人你禮貌嗎?

【而隨著異姓諸侯王在曆史進程中的消失,同姓諸侯王也隨之登上曆史舞台。

他們與異姓諸侯王相較起來的優勢在於:和中央、皇帝存在著血緣上的聯係。在古代宗族製度的影響下,皇帝作為皇室宗族的族長,對他們具有雙重的控製力。

甚至由於宗族觀念始終存在於古代曆史進程中,其久遠而深刻的影響,能夠使得拱衛作為宗族族長的皇帝,對於一些同姓藩王來說,其實比維護大範圍意義上的朝廷來的重要。

也就是說,在古代家國一體的架構下,朝臣是把皇帝當做自己的父親一般去擁護,而宗室藩王們,卻是把宗族的族長當做自己的君主去侍奉。】

這樣君君臣臣、家國一體的理論,直接把在場的不少人給砸蒙了。許多人揣測著這一番背後的思想,狐疑的目光直接望向了一旁臉上已經不自覺笑出了花的叔孫通。

焯,這老滑頭笑地這麼高興!真是儒家那套理論?!

——其實,是,也不完全是。

叔孫通在心裡反複斟酌著這幾句話透露出來的信息。儒家確實要求維護宗族製度,對於等級上下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要求,但是視君如父……這是孟子的想法,前提還有一句“君視臣如手足”。

但是生活嘛,為了迎合上位者的需要從而更好地發展、壯大學派,口頭上作出些許的讓步也有可能。

——也就是說,後世果然選擇的是儒家的學說治國!儒家的學說對後世的影響足夠深遠到後世人的時代!

感覺渾身精神振奮的儒生思考著,如何才能讓儒家的學說更早一步被擴散開來。

【但是同姓諸侯王也不是沒有弊端,它也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區彆隻在於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