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2)

第17章

【第二次的朝政改革,劉啟吸取了第一次失敗的經驗,選擇摒棄晁錯的原教旨主義法家改革派,法令先行的做法,改用權術為主,法令為輔的手段徐徐推進。

他對軍功集團的削弱,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解除軍功集團對三公地位的壟斷。

劉啟借助廢栗太子之事出手,罷免了丞相陶青,讓太尉周亞夫接任。隨後罷去太尉官,使得之後的三公九卿製度才逐漸成為了我們所熟悉的,初高中學習到的太尉一職是虛授的局麵。

這樣的做法表麵上是提高了周亞夫的地位,實質上是剝奪了他的軍權。

等到中元三年,周亞夫出於軍功集團以軍功封侯的政治立場,為匈奴來附是否應該被封侯的問題與劉啟爭辯,堅決不同意他用封侯的手段來使歸附的匈奴人忠心於漢朝,最終徹底喪失了劉啟的信任,被罷官之後,劉啟以禦史大夫劉舍為丞相,以衛綰為禦史大夫。

啊,對,就是那個之前因為牽扯到栗氏一族身上,被劉啟放歸鄉裡的衛綰。他最後到底舍不得這個臣子,因為他的廉潔,“忠實無它腸”,再把他喊了回來。

等到後元元年,周亞夫因為“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絕食而死,漢初軍功集團最後一位有力領袖就此被景帝除去。

隨後他又迅速廢除了劉舍的丞相之位,升任衛綰為丞相,而選用了平亂功臣直不疑為禦史大夫,徹底解除了軍功集團對三公職位的掌控。】

劉恒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懷裡嘀嘀咕咕的兒子:“怎麼,這麼喜歡衛綰?”

劉啟:……他爹這話說得好有歧義……

想到親爹那葷素不忌,男女通吃的愛好,他渾身一個激靈,慌忙搖頭。

劉啟:我覺得我挺直的,不想被親爹用這方麵調侃。

劉邦的眉頭皺的更緊了,按理來說,匈奴這種外人來依附,如果是兩方處於自身強大而對麵弱小的情況,能允許他們內附已經是莫大的仁慈了。

可是現在劉啟竟然打算給那群匈奴人封侯?

這就代表著……沉重的陰影浮上劉邦的心頭,漢匈勢力的對比,竟然是在劉啟的時候,就已經是匈奴更為強大了嗎?

【其次,就是削弱軍功集團對軍隊的控製。

我們之前講過,劉啟為了掌握軍權,首先是將中尉的位置交給衛綰。隨後又授予郅都、寧成,

在景帝其後的十四年中,三人掌中尉時間共十一年。

如果說衛綰還勉強屬於外臣的身份,隻是由於自己的品行而被文景兩代人所親近重用。那麼後兩者就更近一步,完全是屬於隻忠於劉啟一人的酷吏了。

三人輪流執掌中尉一職,不僅有力地壓製了京城貴族飛揚跋扈的風氣,也削弱了漢初軍功集團對軍隊的控製,使得劉啟對於內史軍隊的掌控得到增強。

同時,在諸郡太守的任用之上,劉啟也注重規避漢初軍功集團出身的臣子。與惠

呂時期十分之六,文帝時期十分之四的比例比起來,在劉啟的手上,這個比例是零。】

漢初的朝臣們欲哭無淚地麵麵相覷:懂了,天幕,不用再把他們未來囂張跋扈的下場給他們細細分析了。

反正就是,低調謙遜可以活命,高調自滿居功自傲就是死路一條是吧!

他們已經懂了……

【最後,是進一步打擊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漢初的軍功受益階層大致通過爵位的高低和世襲方式的不同分為兩類:完全世襲階層和不完全世襲階層。

對於高位的完全世襲階層,劉啟選擇任用酷吏進行打擊。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漢初諸徹侯階層“子孫驕逸”,到了最後竟然隻有五家成功得以保全,其餘全部因為犯罪殞命而耗儘了。

他將這個過程看得很漫長,放在了劉邦死後到武帝太初年的百年之間,但是我們仔細地分階段考察一下這些徹侯殞命的時機:

呂惠加起來在位十五年,以罪除國十次,平均每年0.67次;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以罪除國十四次,平均每年0.61次。武帝已經以削藩而聞名了,結果建元到元豐六年的時候在位三十六年,以罪除國不過四十三次,平均每年1.19次。】

劉邦在看到那個三十六年之後終於忍不住老淚縱橫:好啊,真不愧是他的好聖曾孫!

這個歲數才看起來比較像他啊!哪像劉恒和劉啟這倆小子,一個個連乃公登基的歲數都沒活到!

——等會,他突然算了一下。劉啟三十八的時候徹兒才七歲,劉啟是四十八去的……

徹兒是十七歲登的基?那在位三十六年……

他突然又眼前一黑。

大寶貝啊,你最好這三十六年不是全部在位時期……

不然乃公受不了這打擊啊!

【而劉啟在位不過十六年,以罪除國就多達三十五次,以平均每年2.19次的成績在老劉家排行榜上一騎絕塵,甚至超過了兒子一個單位級。

並且其中大多數都是輕罪重罰,其活用酷吏的手腕,隻能說果然是武帝的親爹,父子倆簡直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真不愧是憑本事掙來一個布義行剛諡號的您啊,景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