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1 / 2)

【二世皇帝的登基,對天下的影響是堪稱方方麵麵的。可對於劉邦來說,最密切的,理當還是上頭又開始繼續征發長年外出的徭役。

而當驪山陵園工事的民夫征發完畢,作為泗水亭長的劉邦就被上級安排著,要負責押送他們奔赴鹹陽。

這些民夫大多是沛縣當地的平頭百姓,長年來抬頭不見低頭見,多多少少也和劉邦打過幾個照麵。這樣的鄉土之情,使得劉邦在出發後不久就發現有一些民夫跑了之後陷入了思考。

反正少了一個也要被處罰,全都跑了也還是要被處罰。大家既然都是鄉親,他何苦為難自己也為難旁人?

於是在豐邑西邊的澤中亭,劉邦給這些民工們備下了酒菜,各個吃好喝好酒過三巡,振臂一呼就把所有人給放了:

有老有小的自然是忙不迭感謝著歸家,剩下包括樊噲在內的十幾個沒有家小的年輕人卻是留了下來,決定跟著注定回不去的劉邦乾一幫事業。

這一夥人犯了事,沛縣肯定是回不去的。於是最後幾人商量了一番,決定奔著西南方向,到泗水郡和碭郡交界的芒碭山區裡,且先避避風頭。】

“陛下,那時就這樣乾脆把他們都放了?”

韓信是驚訝的,他雖然對秦朝也算不上一句忠心,可代入了一下當時劉邦的處境,卻覺得自己絕不可能如此果斷地行事。

他天生不是那種擅長交際,領頭大哥式的人物。就算真的同樣乾出釋放民夫的事來,也不會像劉邦一樣帶著其中十幾個人一道為伍。

他隻會一個人,一個人頭也不回,按著腰側的寶劍,毅然就走進深山老林。

劉邦倒是有幾分懷念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那是。”

他這一出鬨的,雖然把呂雉牽連進了牢獄。可卻得到了沛縣父老們普遍的感激與親近,成為了脫民於難的好漢,收獲了難得的聲望。

這也成為他後來以沛縣為基,起兵反秦的依據。

【芒碭山區這個選址,確實是個出奇的好地方。

它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崇山峻嶺,最高的海拔隻有一百五十餘米;可卻是自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之上拔地而起的一片山地,有水有林有沼澤,藏身的地理條件相較起來已然稱得上不錯。

再加上位於兩郡交界地帶,行政的分割和隔離,使得兩地對於這塊區域的行政乾預力度都明顯薄弱。偏偏距離沛縣卻說不上太過遙遠,使得樊噲往來溝通消息都不算麻煩。

正是由於這樣微妙的聯係,所以劉邦一夥人雖然名義上稱得上落草芒碭山,卻始終和感懷他釋放民夫舉措的沛縣父老們保持了足夠密切的聯係,並最終能夠在秦末世道混亂之際,迅速回到沛縣,最終成就大事。】

“芒碭山。”

劉季從先前那份複雜且莫名的情緒中掙脫出來,在腦海中回憶著那一方的地形和方位,將其記牢在自己的心底。

儘管他也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還要不要按著這個流程,再來一出釋放

民夫。但畢竟是給他提前支的招,記住又不是什麼壞事。

?想看浮笙閒的《曆史觀影從景帝開始》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可是這天幕好像是真的能夠玩弄人心一般的可恨。當劉季惦記並等待著它繼續講述未來自己起義過程的時候,它卻話音一轉,將話題換了個方向。

而劉季跟著一怔,卻沒什麼煩躁的情緒,反倒真切地提起了渴求的心思。

他看著天幕上一眼就足夠麵善的青年,打心底裡竟然生出了些許的一見如故般的親近。

【但我們先宕開一筆,回到始皇帝尚且在世的時候。去講一講那個一提“慧眼”識劉邦就同樣必須提到的人物。

漢初三傑中“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謀士,張良。

當然,以我們目前的進度條來看,你也可以叫他秦末反秦交際花。】

張良:?

原本眉眼和緩,麵對著劉邦的“光輝往事”笑而不語的謀士,跟著後世人稱得上口無遮攔的描述眉梢微動。

什麼叫做,交際,花?

儘管麵如好女,但脾氣其實算不上多好,早年年輕氣盛的時候更是說得上一句鋒芒畢露的文臣,忍不住攥緊了手中的衣袖。

知道什麼叫做“良愕然,欲毆之”嗎?

【張良是韓國貴族的後人,他的祖父張開地擔任過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輔佐過兩任韓君,可以稱得上是五世相韓。

這樣的世代高位,就算是有世卿世祿的餘蔭,也可見他們家族與韓王室之間親密的關係。

韓國滅亡之時,張良已經二十多歲。成長的二十多年,所聞所見,一日日的都是秦軍攻城略地,國勢日漸衰微的痛苦。他還沒來得及進入韓國的政界,就不得不忍受了滅國亡家的仇恨。

對,是仇恨。

刻骨銘心,勢不兩立,一定要用秦人的鮮血才勉強得以洗刷或者平息的仇恨。】

劉季看著天幕上的人影。

與他年齡相仿的青年,衣著相貌都透著錦繡膏粱才能養出來的大家氣度,隻眉眼間自透著時常蹙眉而留下的隱忍與壓抑。

這份苦楚,當他目睹著國都被攻破,君王被俘虜的場麵之時,劉季看見他眼瞳中映著的戰火紛飛,看見他眼底,逐漸沉澱醞釀的陰沉而冷峻的情緒。

那是憎恨,對仇人的憎恨,亦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憎恨。

——那麼韓國的社稷,必須先被恢複。

劉季眨了眨眼,一個念頭就那樣自然地出現在了腦海之中。

不恢複韓國社稷的話,張良是沒辦法,完全毫無負擔地跟他走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