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諷刺的是,東吳的滅亡也說不上有多光彩。
我為什麼不支持劉禪投降並且“樂不思蜀”保全百姓論呢?很簡單啊,稍微看看隔壁東吳孫皓不就知道了嗎?】
“?”
孫權感覺自己莫名其妙被牽連地快瘋了。
他之前還在感慨著,說幸好樂不思蜀這樣傷人話的子孫後代不是他自己的,結果反手就要被背刺嗎?
心跳瞬時加速,孫權有些輕飄飄地握住了周瑜的手。
孫權:我感覺自己接受不了什麼樂不思吳這樣的打擊……
【東吳末期,君臣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一種極度緊張得接近對立的狀態。
這一形勢之所以形成,背後和孫權開始的東吳皇帝的執政理念,以及吳四姓的壯大發展,都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東吳皇帝主要是在用宗族家主的思維,去處理君權和臣權之間的關係。
他們首要考慮的是保護孫家本身的利益,要確保的是以孫氏為首的若乾宗族對於另外各個宗族集團,即宗部,能夠保持住一種相
對的優勢地位。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也可以認為東吳皇帝都是一群堅定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製的統治者。】
曹操抬眼,對著後世人的話語從喉口悶出了一聲漫不經心的冷笑來。
所有當皇帝的,誰不想增強自己手中的權力?
後世人這話說得倒有點過譽對麵孫家人了。
倒是宗族家主,對於天子來說,難道家國不算一體嗎?用治理宗族的態度麵對國家局勢,這也算不上什麼大的毛病。
他這邊從容著,下一秒就因為後世人追加的論述,臉上的表情有些僵硬。
【恐怕是曹魏君權為臣下所把持的局麵,給予了孫權足夠的前車之鑒和危機感。
為了維護孫家皇帝的君權與地位,從他晚年開始,東吳曆代統治者就加大了對手底下世家大族,尤其是江東士族的控製與壓製。】
曹操:……
所以他的後代,實際把控政權的長度,甚至都沒能撐到孫權那小子去世?
孫權他甚至還能看見他們曹魏大權旁落臣下???
到底是他小子太能活還是他子孫後代太不爭氣了?沒記錯子桓還比那小子小幾歲的吧!
【經常會被人拉出來批判的二宮鬥和陸遜之死,其背後的主要動能也正是孫權想要加強皇權專/製的意誌,和江東士族逐漸掌控政權之間的尖銳矛盾。
我們之前提到過,孫家是完全父子兩輩三個人白手起家發展起來的。作為親爹的孫堅,他的發家史如果簡要概括一下,那麼應該叫做土匪洗白上岸記……
雖然從籍貫來看,孫家也稱得上是江東地區的一份子,然而孫堅發家之後大部分時間是跟著袁術在北方諸侯混戰裡頭混的,孫策繼承父誌,一開始也是袁術手下的一員。
這就使得他們的勢力根基並不能和傳統意義上的江東士族相混同,而是摻雜了部分北人的淮泗軍閥勢力。
這些人因為在江東本地並沒有足夠強大的宗族勢力、土地利益,麵對江東已經被本土世家大族分割得差不多的利益,自然而然會渴望能夠有一次政治上的洗盤,帶動經濟上的地位提高。
再加上其中有些人籍貫也在北方,所有家族勢力影響力也在北地,於是他們對於北伐的意願也就格外高漲,很符合東吳想要一統天下之時的動力。
其代表人物有周瑜、魯肅、呂蒙等人,都是孫權前期格外信重的下屬和近臣。
周瑜是第一個對他行臣子禮節和他有聯姻親家關係的存在,魯肅是他聽周瑜的從無名小卒一舉提拔到高位的臣子,呂蒙更是相當於是他自己在淮泗人才匱乏時候一手“孫權勸學”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殺到“哀痛甚,為之降損”,可以說每個人的傳說都能講的轟轟烈烈。】
儘管後世人一開始是為了講他們東吳的滅亡,可是聽見自己與臣子之間君臣情深之後,孫權臉上的表情還是多了幾分飛揚的神采來。
真巧,這裡麵三個都是他所看好的存在。
“看起來子明未來的作為還要更大,眼下的職位,並沒有完全將他的才華發揮出來。”
他對著周瑜挑眉一笑:“但是確實,應該繼續多讀點書。多讀之後,才好更加對他委以重任。”
但是當事情發展到哀痛甚那一句的時候,孫權臉上的笑意也僵住了。
不妙的預感在腦中敲響警鐘,跟著天幕進一步的論述,繼而大腦一片空白。
【可惜的是,這些故事最後大多都是以悲劇收場。
周瑜於建安十五年,疑似因為水土不服病死於沙丘,終年36歲。他的兒女也大多早逝,和孫權兒女之間的聯姻也因此作廢。
魯肅於建安二十二年病逝,享年四十六歲。他的遺腹子魯淑,之後曆任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假節、夏口督,為孫權所重用。
呂蒙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年末去世,孫權為他重金懸賞全國上下最好的醫生也沒救回他的命,無力求助於封建迷信於星象下命道士為之祈命也無濟於事,死在了孫權的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