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2 / 2)

宣帝之時,雖然從大局來看,到達了西漢國力的最盛時期,但並不至於像劉向所誇耀的“其治過於太宗”。因為豪強的發展和農民的流亡,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無法遏製的地步。

其社會矛盾外弛內張,實際上比文帝時期還要嚴重。膠東渤海等地的農民暴動,已經發展到了“攻宮寺,篡囚徒,搜朝市,劫列侯”的程度,讓宣帝本人都得承認“民多貪,盜賊不止”。

這應該也算每個封建王朝走到晚末期都會麵對的相似結局,劉病已尚且能夠憑借個人能力緩和並勉力解決,試圖維持住國家的統治。

他乾得挺好的,然而並不算幸運的是,他的繼位者實在難以挑選,元帝並沒有他親爹那麼能耐。】

劉徹:昭宣之治?跟在我之後?

他在上次的天幕中知道了自己的諡號,對於那個武帝盛期自然並不意外,反而有種本該如此的,因為自信而顯出的淡然來。

可昭宣的人選就有待掂量了。

儘管排在他自己前麵的,就是他親爹親祖父,按照這個順序,昭宣怎麼看都有可能是他子孫一代。

但是想到前麵他懷疑的繼承人風波,劉徹稍微遲疑了一下,還是沒有篤定,隻把劉病已的名字記下。

隻是治世的同時,後世人還要點一嘴矛盾已然

存在,

甚至還直接宣揚說滅亡無法遏製。這就讓孝武皇帝多少感覺有點不舒服的彆扭在。

既然如此,

他的盛世——該不會在後世人口中,還會被挑刺吧?

【雖然大家對於元帝的上位多有詬病,因為劉病已那句“亂吾家者必太子”,但明知元帝的不足卻依舊維持了他的太子之位,覺得是故劍情深的感情因素太深,擾亂了宣帝的判斷。

怎麼說呢,感情原因肯定是有的,這一點不用否認。

可是宣帝除了元帝以外也就那麼幾個兒子:劉竟無子早夭,劉宇不遵法度,劉囂唯一值得記載的事情是為人孝順。

剩下那個選項是淮陽憲王劉欽,因為比較信奉法家學術,史書稱他“聰達有材”,並且記錄了他挺為宣帝所寵愛,一度想要改易太子。

唔,老劉家的寵愛不寵愛,大家當個樂子聽聽就行。

個人感覺是元帝的柔仁和偏信儒術,讓劉病已覺得實在難頂,想要培養個小號看看能不能取代他。

史書記載想要立劉欽的生母當皇後,本質也是在猶豫要不要給劉欽一個嫡子的身份,方便改易太子。】

老劉家的二人:……

感覺後世人你好像對我們有什麼偏見在,這應該不是我們的錯覺吧?

【但是最後改易太子的事情還是無疾而終,史書的記錄當然不會站在皇帝的角度考慮,寫的自然是最表麵淺顯的原因:宣帝故劍情深難忘許平君。

可是我們大概看一眼這位劉欽後來的記錄,也就知道為什麼劉病已最後放棄用他代替元帝了。

因為他之後的記載,大概總結一下,就是一個被親舅舅要麼欺詐,要麼忽悠,先後被坑了起碼二百萬錢加五百斤金的財產,目的大概是暗戳戳想上位,結果被忽悠信了打算采取的方式還是讖緯災異的故事。

……這很難評,這就是所謂的“聰達有材”嗎?

劉病已竟然隻能從這麼幾個兒子中挑繼承人,不得不說老劉家連續幾代明君的限時BUFF確實消退了,回到了正常的王朝繼承人質量逐漸下降的進程。】

劉徹:……

大概確定了,昭宣應該就是他的兒子孫子——畢竟都連續幾代明君了。

可是這樣一算,孝武皇帝的心緒更加說不出來的複雜:

他孫子挑不出好的繼承人這點,他好像也沒辦法管吧?他有嗎?

怎麼生個好兒子這種事情,雖然有了後世人連續幾任明君的蓋戳,多少減輕了一點他本人肩上的壓力,可是現在的孝武皇帝也是真的很想知道啊!

他還沒兒子啊!

【元帝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劉病已矮子中挑高個的選擇了,但遺憾的是,哪怕是勉強挑出來最好的選項,他的平庸也是不可否認的。

麵對豪強地主勢力逐漸壯大這個問題,元帝乾出了某種意義上遺禍百年的抉擇:懷柔關東豪強,甚至不惜放棄漢初以來遷徙其以充實關中陵寢地區的製度。

這點毫無疑問是放任了地方勢力的崛起,無怪被元帝加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全然寵信的儒生,都要大膽地質問“陛下視今為治邪?”

因為是連元帝自己都要無奈承認,“亦極亂耳,尚何道!”的局麵啊。而等到成帝上位,大興徭役,重賦斂,王氏外戚勢力趁機控製了西漢政權,西漢的崩潰也就是肉眼可見的事實了。】

王氏、外戚?

劉徹敏銳捕捉到了這個熟悉的姓氏,腦海之中將線索串聯,得出結果之後,他挑眉嗤笑了一聲。

哦,怪不得是王莽代漢呢。

原來是外戚篡位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