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2 / 2)

曹操:啊?

他一時啞然,沉默著將後世人那句話再在腦中倒了一遍,確認了是自己兒子的名字沒錯,這才不得不承認那晉朝的政治竟然還學習效仿了他們大魏。

——不,這叫扭曲。

自我糾正了一下“錯誤”,曹操放空心神,強迫自己從知道的第一時間的惱火中走出來,問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曹丕他本意是什麼?”

如果是好好的選拔人才,那要怎麼樣才會被晉朝人改成那個模樣啊?

好在天幕確實想探討一番這個問題。

【曹丕的九品中正製,或者說九品官人法,其本意是針對魏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種應時之舉。

漢末三國的戰亂,使得人口流動不正常地增加,很多士人因為戰爭而不得不背井離鄉。察舉製實施的一大基礎,鄉閭風評也就因此很難被政府查考,人才也由是難以被挑出。

所以,一方麵為了將品評人物這種世風納入政府監察的軌道,一方麵為了適應士人遷移的新環境,曹丕選擇在郡縣地方設立了中正官這一職位,重建了人才選拔的標準,也讓遠離鄉土的士人得以有了入仕的渠道。

他最初的標準,是以家世撰寫簿世,也就是讓中正官記得審查並記錄下這個人的政治背景,然後以士人的品德和才學作為行狀,確定品級。

原則上家世隻是作為備案,方便曹丕了解這些被推舉上來的人的背景,並不作為定品的標準。

從這一點來看,史書對其“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胄高卑”

的評價,也並沒有太過荒謬。】

曹操緊張的心緒稍微平複了下來:

還好,兒子沒有犯糊塗什麼的。確實是晉朝扭曲犯下的錯。

他們老曹家沒有糊塗蛋!

孫權嘖了嘖嘴:“原則上。”

秉持著自己被子孫惡心到了也不能讓彆人家好過的理念,他玩味地開始摳字眼:“既然都是原則上了,那麼實際上肯定不會如此操作的啦。”

“畢竟一看背景,誒,全都是熟悉的人呀,那麼自然而然就信重起來了不是嗎?這家世這一項,不就在旁人眼中越來越重要了嗎?”

周瑜看著他,有些欲言又止:

可是你自己難道不也是這樣?

“所以至尊以後也不要對循兒胤兒他們寵愛太過了。”

斟酌了一會言詞,想起孫權先前破防的模樣,心下到底軟了半截,周瑜開口的語氣也就稱得上和緩。

“畢竟至尊也不想看見東吳變成晉朝那副模樣吧?”

孫權:……

有種自己內涵到了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錯覺。

【結果到了曹芳的時候,或者準確說,是當時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之後,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權的司馬懿手上,事情發生了轉變。】

曹操:……

很好。

也許是前麵晉朝的含量並不算少,麵對這個最終的結果,曹操隻感覺自己竟然都生不出幾分意外的情緒,反而平淡地接受了下來。

不止是司馬懿的後人作妖,他本人也逃脫不了乾係是吧。

他很平靜地這般想著,臉上的表情都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那他也不用糾結顧惜司馬懿本人的才乾了。

【他在州也增設了大中正一職,在加強中央對於選官權的把控的同時,因為坐鎮中央的本身就已經是坐大的世家門閥,給予了世家大族操控選官權的權力。

隨著這種情況進一步發展,地方上的世家固然因此衰落下去,而中央豪門的勢力,卻一發不可收拾地壯大起來。

兩晉時期,名門出身的名士,弱冠之年就已然憑借門第而得中正高品,成為了皇帝的近臣或者重臣的現象絕不罕見。

在可考的西晉入仕的192人中,憑借門第直接入仕的有56人。到了東晉則更為離譜,入仕的209人中,門第直接入仕的甚至上升到了118人。

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製確立的本意已經蕩然無存,稱得上一句有名無實,成為了世家大族為自家子弟前途、家族利益謀取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