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1 / 2)

趙匡胤都被這前後的反轉刺激地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作答。

這……好像確實有點,不太對頭的意思了吧?

趙煦:感情他們比較喜歡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從小見證的是兩黨官員黨爭局麵,聽聞的是新黨舊黨之間矛盾重重的哲宗皇帝沉默了。

他雖然博覽群書,然而到底沒什麼興趣去看本朝官員私人的八卦。對於皇帝來說,官員留下的政績和能力,也遠比彆的評價來得重要。

於是這也是他第一次發現宋初官員的奇妙特性。

“從不愛找事到什麼事情都能跟皇帝掰扯頂撞幾句……”

他神色頗為複雜。

他們到底是經曆了什麼啊?仁宗皇帝的好脾氣嗎?!

【這樣的“無為”風氣,因為和道教這一宗教組織相結合,對於思想界的影響也就比之前麵信奉黃老之術的朝代來的更大。

再加上宋代前期官員大多經曆過五代戰亂,很多人也就因此秉持了動蕩中隻想保全個人富貴,不思進取與天下眾人的獨善其身的觀念,朝堂上的風氣也就更為保守,趨向因循苟且。】

宋初官員們很難不老臉一紅。

被人公然揭穿自己貪圖富貴的小心思,總是讓這些讀過聖賢書,口頭上還記得道德仁義禮義廉恥的文人有些窘迫的。

然而對上上首趙光義那張不變的笑臉,不少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的官員,腰杆子又挺直了起來:

後世人自己不都說了嗎?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是從兵荒馬亂的戰亂中走出來的啊!

亂世之中誰還有閒心顧及天下大眾,能保全自身就算得上不錯了。他們這不過是人之常情,有何難堪的!

甚至有些人還因為前麵對於這位的調侃,在心裡暗戳戳諷刺道:就連當今這位皇帝陛下,你要說他心裡有多少天下麼?

恐怕也沒有吧!

倒是也有些官員被後世人一語點醒,默然低首反省起自己先前的行徑,若有所悟的模樣:

他們此前的唯唯諾諾,是因為時代的局限,為個人生存計,可以不多做責怪。然而時過境遷,在眼下這個雖然還稱不上多好,甚至為後世人唾棄鄙夷的朝代。

他們難道真的不可以,比原本未來上的自己,多做一些事情嗎?

趙光義把下方一切看在眼裡,嘴角笑著的弧度,微乎其微地多出了幾分諷刺。

“道教……道教。”

趙煦擰著眉敲著手邊的桌麵,對著突然被扯進來的宗教陷入沉思。

道教是太/祖開始欽定的國教,其在趙宋一朝的地位因為皇帝的庇佑而有目共睹。儘管趙煦本人對於天尊的信仰隻能算得上禮貌式的尊敬,他卻也知道自己身邊就有著不少信徒。

彆的都不用扯遠,他十一弟趙佶不就是個活生生的案例?

——等等

他頓住了手上的動

作,一個此前被他忽略過去的問題,此刻因為道教的話題,不經意間勾起了皇帝陛下的回憶。

如若他真的年壽不豐,又恰好子嗣艱難——那麼他之後該是誰繼位?

不好的預感瞬間籠罩住他的全身,臉色又蒼白了幾分的皇帝,匆匆在腦海中回憶起先前後世人泄露的訊息。

熙豐變法還能被後世上溯為北宋滅亡的禍源,那相比北宋的亡國之君離他的時日並不算遙遠。後世人講南宋聯元滅金的時候,說對方比“徽宗”聰明一點,也就是說那徽宗就是那個聯金滅遼的皇帝——亡國之君。

徽,善也。諡法上說,元德充美曰徽。

一個皇帝,最能為人稱道的竟然是品行方麵的善良。這本身就是一種諡法家常用的不動聲色的貶低。對應上對方亡國之君的名頭,確實算不上冤枉。

然而趙煦隻感覺自己的心臟加速著砰砰直跳,敲鼓般的響聲直刺入耳膜的深處,刺激著趙家人本來就稱不上安定的神經。

除了以上的解釋外,徽字的本意是琴上的三股繩,於是後來引申為文人彈琴。

……他有個弟弟。

趙煦顫抖的手,慢慢抓緊了自己的衣袖。

一個自幼就愛好筆墨丹青,對騎馬射箭,蹴鞠遊戲之類的享樂之事無一不通,對於奇花異石、飛禽走獸也是來者不拒的弟弟。

雖然聽上去沒用了一點,然而誰叫他是前任皇帝為數不多長大的兒子,是趙煦為數不多的弟弟。

作為一個親王,他的縱情聲色,輕佻紈絝都是可以被皇帝容忍的——趙佶好歹還玩出了點成就,擅長書畫金石這樣的風雅之物,說出去總比彆家混日子的好聽。

都是草包,好歹趙佶是個看起來賞心悅目,對著趙煦也頗為聽話乖順乃至於頗為親近的漂亮草包弟弟。

趙煦努力想讓自己不要往那個方向猜測:趙佶不是他剩下弟弟中最為年長的,和他也並非同母,浪蕩荒唐的名聲全京城應該都有所耳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