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支持力量(求訂閱推薦)(1 / 2)

() “《紐約黑幫》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三大獎,難道今年會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如願拿起小金人的時候?”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會成為同齡人中第一個奧斯卡影帝嗎?”

“妮可-基德曼會見奧斯卡評委,雙方親密共餐。”

“《鋼琴家》再惹爭議,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因性/侵幼女正式被通緝,警方表示會密切關注。”

“梅麗爾-斯特裡普約見哈維-韋恩斯坦,兩者舉止親密。”

“《芝加哥》獲得奧斯卡評委的公開盛讚:對於時代背景的描繪前所未有的深刻。”

“《三傻大鬨寶萊塢》獲佳評,導演萊曼會收獲一座小金人嗎?”

“《弗裡達》女主角薩爾瑪-海耶克出席《vogue》派對,她能獲得最佳女主嗎?”

......

隨著時間進入一月以來,媒體報紙們也正式開啟了瘋狂,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熱點要發,比如公關公司送來的相關通稿;為了滿足民眾的好奇心,對熱門提名人士的追拍和采訪;還有不斷的猛挖今年有望衝擊奧斯卡的大牌明星的私密行動:現在民眾關注度最高的就是奧斯卡評選,如果能在這期間拍到什麼大牌明星的醜聞,那無疑就意味著報紙銷量的增加。

畢竟大家相比較中規中矩的報道,肯定更喜歡看的還是醜聞、醜聞、以及醜聞。

當然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對於有希望運作奧斯卡的影片來說,少不了的還有互相抹黑,拉低對手的競爭力,這也是觀眾如此關注的原因:有吃不完的瓜。

而今年最倒黴的無疑就是羅曼-波蘭斯基了,在這樣的一個關口,又出現了他性/侵女演員的傳聞,接著又馬上被定性,倉皇逃到法國,以求申請免罪保護。

現在也正式被美國警方通緝,要求他返美配合接受調查,但羅曼-波蘭斯基既然能被爆出來這種消息,自然也不是無的放矢,當事人一位13歲的女孩站出來親自指證了他,也是進一步坐實了他人品不佳,犯下法律的行為有多麼可恥。

不過秉持著“奧斯卡一向不鳥除開電影之外的其他因素”,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鋼琴家》在各大獎項上,竟然率獲佳績,一副要把這部電影送上奧斯卡的節奏,也實在是讓觀眾們紛紛不滿。

他們估計想不通,一位人品、道德有汙點的導演,怎麼還能獲得大獎?

好吧,自由美利堅,評選也應該是“自由”的,不該摻雜太多東西。

隨著民眾對此事的關注度上升,關於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更多的往事被挖掘了出來。

兒時喪母,死在了**集中營;中年喪妻,第一任妻子莎朗-塔特被狂教徒在家中謀殺,誘因是那些教徒想懲罰墮落迷失的富人階級,也是意味著隨機殺人,她和她的朋友倒黴罷了......

他對年輕女子,甚至是未成年女子有著濃烈的興趣,早在1977年,就被傳出相關的事情,還被迫接受了長達一個多月的監禁、審查,但由於證據不足,他又很快被放了出來,但美國卻一直保持著對他的通緝,也使得他此後一直不敢返美,直到《鋼琴家》橫空出世,受到太多人的讚美,他的醜聞再一次被競爭對手反複提及,警方也相當配合,再加上又出現了性/侵事例,所以......

可以說他的藝術成就和人品道德是成反比的,更何況他拒絕美方法律的審判,逃竄國外的行為又使得他爭議極大,如喪家之犬。

反正,在這個口子上,媒體反複的提其,是引起不少批評的聲浪的。

說實話,每年從報名到奧斯卡提名這個環節,實際上才是最可怕的淘汰環節,很多評委都要考慮各種因素會帶來的什麼影響,也需要在一眾影片中做出比較艱難的選擇,因此,如果羅曼-波蘭斯基的聲望持續被打壓,在這麼一套操作之下,極有可能從評委們的提名名單中消失:這也達到了競爭對手們的目的。

隻是,或許他們沒想到吧,奧斯卡的評委們遠比他們想的還要固執,非但沒有取消《鋼琴家》的競選資格,還屢次公開表態說是藝術不論人品。嗬嗬。

“我該怎麼辦?”一月中旬,即使是法國也有些涼意,然而,一切旋渦中的當事人羅曼-波蘭斯基抽著煙,隻穿著一件單衫,滿臉頹意的坐在露台上,吹著冷風。

然而,一旁的經紀人穿著厚實的皮夾克,卻不以為然,“等過了這個風頭,那些新聞雜誌就會很快失去報道的興趣的,不用太過擔心。”

“可是......”他的聲調提高,卻又不知道說些什麼,隻扶著額頭,狠狠的吸了一大口香煙,又緩緩的吐出,“抱歉,是我失態了,讓你大早上的到我這裡來。”

“為你解決疑惑是我分內之事,不用這樣說。”經紀人遠眺著遠處的風景,不急不緩的說道:“我等會就聯係輿論控製的專業公司,幫你壓下一點,不過,估計這事在奧斯卡結束之前都不會消停,你要做好準備,近日多多避避風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