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火星人與水星人(求訂閱,票票)(2 / 2)

差不多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特定觀眾電影,從原著、編劇到導演,又統統是女性。

甚至可以說,連貫起整部片子的起承轉合的不是邏輯,而是一種類似於情緒上的波動。

為什麼《暮光之城》幾乎沒有收獲成年市場,為什麼《暮光之城》會引來謾罵?

因為這根本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年齡越大越現實,越感可笑。就像火星人不可能理解水星人。

大家都是那段時期過來的人。

想想那段隨意張揚的日子,如果你渴望的你幻想的真的被呈現到熒幕裡,你會瘋狂嗎?

不可理解,但卻會真的發生。

“愛德華!愛德華!”

“貝拉,貝拉!這裡,看這裡。”

克裡斯汀-斯圖爾特按照公司的要求,全程一副高冷範,唯有幸運粉絲得到簽名的機會,才會暖暖淺笑,惹來一片驚呼。

無數年輕女孩朝這邊湧來,讓維護秩序的保安人員壓力山大。

此情此景,比許多早已成名的明星都更有號召力,更加熱情。而這僅僅是一部電影而已。

仿佛一夜之間,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和羅伯特-帕丁森就成了最有話題度的追逐焦點。

就連他們兩家的經紀公司都很難相信《暮色》有如此魔力,更彆提是購買欲望驚人的青少年,他們總是衝動消費。

院線長龍不斷,少女們成了市場主角,讓很多電影人都嚇了一跳,因為《暮色》的票房完全是靠她們抬上來的,其他年齡段隻有謾罵,偶爾的客觀也隻圍繞在特效和設定上。

隨之而來的,讓兩個演員都感到害怕。

太瘋狂了。

你能想像隨意的穿搭,第二天就能讓同款服飾賣到脫銷,克裡斯汀-斯圖爾特頗覺得不真實。

她進入圈子好幾年了,可從沒遇到過這種事。

當然,經紀人告訴她,這隻是粉絲們的一種情感寄托,從前沒注意,不代表這之後也是如此。

或者說,隻要參演了《暮色》的年輕演員們,其背後的經紀公司都在感謝萊曼,價值大漲啊,這就好比持有的默默無聞的股票突然長線飄紅突出一個驚喜。

這樣的情形自然惹得其背後公司高層拚命開會,更加合理的包裝這兩位突然爆紅的演員。

更好的經濟合約,更好更完善的團隊,以及雜誌專訪、通稿、脫口秀等容易獲得關注度的媒體資源。

電影在熱賣,人生在翻篇,這便是好萊塢的魅力。

你隻要有價值,變現的渠道主動上門。

同樣的在此過程中,演員主創更有名氣,對海外的宣發越加便利。

影片證明了能在北美賣座後,其他地區發行商不再拖拉,紛紛投入合適的資源推廣。

英國682萬;法國320萬;德國102萬

全世界的青少年市場都刮起了一股唯美魔幻風,貝拉+愛德華的組合價值正在不斷上漲。

次周,北美一地跌幅不到2成。

海外方麵首周拿下5325萬,放映10天,全球173億。

更彆提《暮色》是非常合適周邊開拓的。

獅門又早有部署,票房之下,授權盈利淨利潤不會少於14億美金。

也就是說,這部作品不僅讓獅門原先的目標計劃順利實現,而且局勢更加樂觀。

辦公室裡。

喬恩-費勒梅死死盯著市場部實地抽調觀眾對影片落點的預估數字,隻覺得胸腹之間燃著一團火,精神極大的振奮。

什麼叫得年輕人得天下?

隻靠青少年市場,不到4000萬美金的項目《暮色》將會在全球拿下37億美金,簡直瘋狂。

《哈利波特》之後還有這麼現象級的青少年作品嗎?

而在這之前,獅門和華納有比較的空間嗎?

如果電影市場都是理性的,當然不可能,僅憑發行能力,獅門和五大中的任何一家都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但正因為電影充滿變數,且是人為操控不了的變數,這一行才那麼的迷人,那麼的容易以弱勝強。

這一仗,獅門贏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