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坑,魔戒製片方倒了,嗚嗚(四更求支持)(1 / 2)

,最快更新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影片講述了一個看起來令人驚奇的魔幻故事,參雜了一點點史詩的味道在其中,而來自於妮可-基德曼恐怖且集中的表演算得上是最到位的,相信她能夠取代其他怪獸,成為孩子童年時期最大的夢魘。”——《監護人》

“編導克裡斯-韋茲為影片所奠定的風格,感覺更加像是在例行公事,而非熟能生巧的優雅。影片在剪輯方麵也不太讓人滿意,過於倉促而導致了一種強迫感。”——《評論家》

“影片的特效宏偉神奇,卻失去了魔法的夢幻。”——《泰晤士報》

《黃金羅盤》在首映之後的評價不高,無論是影評人還是真正走進影院觀看影片的觀眾,大致可以說是:成人們覺得這部影片不夠宏大,對不起這麼高的製作經費,而孩子又覺得這部影片太難懂,在定位上就陷入了誤區。

投資方新線影業,發行方華納影業——前者締造出《指環王》這樣經典製作,後者則讓《哈利波特》風靡全球。

可以說,這兩家製片廠是近幾年好萊塢魔幻題材興起的領軍人物,但當兩家湊到一塊來倒騰一部電影時,似乎沒理由不拍出一部優秀的魔幻電影。

然而,事實偏偏是殘酷的。

新線和華納用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1+1甚至有可能會小於1。

從較為粗淺的角度來看,新線的《指環王》是屬於成人魔幻片,華納的《哈利波特》屬於兒童魔幻片,於是他們便一起整出了《黃金羅盤》這樣一部兒童魔幻“史詩”大片。

可問題偏偏在於,作品的本意是“史詩”,而不是“兒童”。

因此這樣一部電影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作為同樣是歐洲名著改編的作品,《黃金羅盤》所受到的待遇簡直和《指環王》相差太多。

《指環王》直接帶動了全球的魔幻熱,而《黃金羅盤》甚至沒有讓觀眾提起去了解原著的興趣,這幾乎連《納尼亞傳奇》這樣一部準兒童片都不如。

在正式進入影片後,故事的發展,幾乎就有一種兒童片的趨勢。

一些本該重點著墨的沒有著墨,讓觀眾看得有點雲裡霧裡。比如權威教廷為什麼要分割兒童的靈獸,實驗目的是什麼?

而這麼一群兒童加幾個部落的小規模衝突,卻硬被渲染得如“史詩”一般,這比在《納尼亞傳奇》中幾個小孩子帶著一群動物過家家似的打戰更啼笑皆非,那場黑夜裡的大戰,絲毫沒有激動人心之感。

劇情單薄,戰爭場麵欠缺氛圍,一部史詩片所需要兩大元素在影片中全部沒展現出來,無聊到隻剩下畫麵和特效。

總得來說,可能是市場對於魔幻題材有些審美疲勞了,像去年的《龍騎士》不也虧了嗎,又或者妮可-基德曼票房毒藥的強大體質真的不能不信——自從2003年奪得奧斯卡影後,曾經的克魯斯夫人似乎陷入了影後的魔咒中。

像此前由她主演的《複製嬌妻》、《翻譯風波》、《家有仙妻》、《狗鎮》等影片,基本上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妮可也因此被媒體揶揄為“票房毒藥”。

這次,妮可本打算憑《黃金羅盤》為自己“好萊塢片酬一姐”的頭銜正名,可惜卻一如既往地克死了《黃金羅盤》。

一位曾經“每投入1美元就有8美元產出”的性價比女星,片酬維持在1300萬美金到1500萬美金之間,在眾女星中排行第四的一線演員,很可能會因為《黃金羅盤》降薪。

就連她的鐵杆粉絲們也在網上吐槽,“妮可總是挑錯劇本,希望她這次能夠吸取教訓。”

《黃金羅盤》公映首周末的成績出來了。

3500家影院拿下2612萬票房,平均單館隻有7462美金。

新線總裁謝伊坐在老板椅上,拿著數據的手抖得厲害。

自首映禮之後,他便隱隱有些擔憂,卻不想成了現實。

一旁,發行經理還在彙報些不利的消息,比如對影片的口碑,媒體和網上帶了許多節奏,極容易打消觀望路人的觀影欲望

謝伊重重靠在椅背,長歎一口氣。

這一次,實在打擊人。

“華納那邊有什麼消息?”謝伊努力振作精神,不被一時的市場冷遇影響。

“額我聽聞他們在商量撤銷剩下的宣傳經費,減少損失。”發行經理回道。

“短視。當務之急,應該是引導聲勢,壓下影片的不利報道”

“華納不會聽我們的。”發行經理微微搖頭,,有些心灰意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