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好,會做人,不在劇組拉幫結派,這就是好演員。
要是他以後還要帶項目,他肯定要把她拉進來的。合作起來順心的演員那一定是要繼續合作的。
柳葦回去換好衣服就開始拍了。
第一鏡特彆簡單,陽光好嘛,就讓她在街上輕快的走一走,然後拐進一家書店就行了。
然後回去換衣服,再走一遍,這回進了另一家店。
然後重複。
等陽光太大了,不好拍了,就讓她進店。
街上的店都是真實的店,裡麵放一個群演就能直接演戲了。
店裡也早布置好了,書店就放一個穿長衫的先生,西點店就放一個大胡子洋人,貨真價實的洋人。
先在書店拍。
第一鏡,鏡頭從背麵帶,拍她的側麵。
她在書店裡慢慢走過,然後拿起一本書。
放下,換機位。
攝影師挪到她的側麵,拍側邊的大頭特寫。
她再次拿起書,好奇的打開看——隻有第一頁有字,所以不能翻得太後麵。
所以她打開封麵,讓攝像能拍到第一頁。
關於民國文人當時的文學風格,那是多種多樣,花樣百出的。畢竟那是一個思想奔放的年代。
這間門書店裡放的就是當時一些文人比較出名的作品。
據說還被王導打回去一回,因為做的第一版道具出來是橫板,王導一檢查就發大火,改成豎板做了第二回才算完。
祝女士回憶錄裡重點提起的中西結合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根本找不到原版,應該隻是當時的作者寫的一部天馬行空的小文,用來賺稿費的。
其他的書都好說,唯獨這一本,複原都不知道怎麼搞。
道具隻好做出來一本隻有封皮的假書,裡麵也隻有目錄那一頁有字,後麵就沒有了,畢竟單為這個再寫一部小說出來也沒必要。
所以鏡頭上滑,柳葦放心的往後翻,並把書舉高,仿佛在借光,然後對著空白書頁露出充滿興趣的神色。
她目光發亮的連看好幾頁,直到書店老板清了清喉嚨,才趕緊拿起來,走出去付錢,買書。
再暫停換機位。
她從書店出去,這個是從書店老板角度拍她的背影。
這一幕完。
休息,吃午飯。
她衝回房車衝涼,再吃本來已經涼了,但是又仿佛是被太陽給曬熱的飯菜。
不太好吃,木須肉片的肉片掛了太多的漿,她隻挑裡麵的黃瓜片、胡羅卜片和木耳給吃了。
米飯裡放的大雞腿倒是很好吃,全吃了。
然後敷個麵膜,小睡十五分鐘。
換衣服化妝繼續。
下午還是曬,果斷先繼續拍室內的場麵。
這一幕就是西點店,拍得很快。
比較辛苦的是攝像師他們,因為他們是在窗戶外邊拍她,就是她進門後,他們不跟著進去,她在裡麵跟中國話已經很好的洋人大叔交流幾句再提著麵包籃子出門就行了,洋人大叔還用一塊紅布蓋住麵包籃子裡的麵包。
洋人大叔說的是:“這個麵包很好吃,是我在超市買的,可以吃,請你吃。”
柳葦很驚喜,以為遇上洋人粉絲了:“謝謝。”
洋人大叔:“給我介紹劇組。”
柳葦要笑死,連連點頭保證如果接下來還有洋人的戲份肯定找他。
反正王導隻要求她在裡麵跟洋人廚子說幾句話,不收音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
拍完,太曬了。
王導讓道具給她拿了一把小花傘,在街上走的時候可以舉著小花傘遮陽,不然鏡頭根本收不到她的臉長什麼樣了。
大概因為她舉著小花傘走路的樣子很美,王導讓她又走了幾回,換了好幾套衣服。
然後迫於無奈,又休息了一個小時。
等到六點左右,太陽不大了,才又開始拍。
這回是黃包車上線了。
她坐著黃包車,跑到街那頭,攝像竟然是開個小三輪跟著她拍她在車上的畫麵。
拍法很奇特,有種獨特的美感。
然後換一條裙子,再坐著黃包車跑回來,車夫也換了一個,到祝家樓門前時,她下車,輕快的跑上台階,推開大門,喊:“張媽,我回來了。”
然後又來了一遍。
然後她以為這就結束的時候,陸北旌到了。
看到他,她一點也不開心。
……要加班了。
於是她一臉陰森的看著他:“你來了。”
陸北旌就笑,點頭:“我來了。王導讓我現在來。”
王導笑嗬嗬的過來,對她的臭臉視而不見,笑著說:“這會兒的黃昏光多好看啊,你們在這條路上走一走,散散步。”
柳葦:“我申請二十分鐘休息一下,要不您先拍他吧,他巴不得呢。”
陸北旌點頭:“是,我巴不得。”
王導看看她,再看看他,笑著說:“行,好,這樣挺好的,誰聽誰的其實也不一定,對吧。”
柳葦:“…………”
陸北旌:“是的。”
她顧不上跟這個小老頭糾纏誰聽誰的問題,走了一身臭汗的她必須回去衝個澡再補一補防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