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胡家人和趙家人也紛紛買了些零散的土地——他們倒也不是不想買整塊的,可那整塊的土地,要麼麵積太大了吃不下,要麼太貴了不劃算。
倒是這種零散的地,東一塊、西一塊,有錢人家看不上,反而適合他們這些小門小戶。
不過這樣一來,三家人就都分散開了。原本打算繼續在一處生活,報團取暖、共同進退,卻是做不到了。
當然,比起外人來,他們到底都是從北關村出來的,彼此之間還是會互相照應,會互相聯係,會互相幫襯。
隻是做不到原本計劃中那樣親密而已。
胡家人已經定下來,半年以後就要搬走,搬到鄉下去。而趙家人還打算繼續在這大雜院住著,不願意離開吉祥縣。
老兩口兒一邊張羅著包餃子,一邊跟兒子、兒媳婦們,說起來這些瑣碎的家長裡短。三句兩句,就拐到了自家人身上來:
“咱們家也得琢磨琢磨,要在這地方住多久,半年以後搬不搬?”
夏家的事情,也有許多變化。
老兩口兒買下來的田,已經決定由二房種了。二房兩口子因此很是得意。三房、五房暗地裡歎息,這副做派,怕是要把大郎得罪了。
說起大郎,他已經找好了書院,過了正月十五,就要去書院上學了。
老兩口兒會繼續接濟大郎,不但會幫大郎帶阿柳,還會掏錢供大郎讀書進學。
雖然最近兩個月,大郎一直都在街頭擺攤,給人寫信、寫對聯,期望能夠自食其力,多少賺些銀錢貼補一二,卻並沒有拒絕老兩口兒的好意。
他已經深思熟慮了許久,對他來說,最好的出路,自然還得是考科舉。
而要考科舉,他就不能不進書院學習。
要進書院,不管是拜師禮、束脩、書籍、筆墨紙硯,還是三節兩壽的節禮,哪一項不需要銀錢?
而且,進了書院,他也不可能時時刻刻把阿柳帶在身邊。
雖然剛剛與家人離散那會兒,他覺得一刻也離不開阿柳。
但為了阿柳以後的好日子,他卻隻能先把這孩子托付給年邁的夏老爺子和周氏老兩口兒了。好在老兩口兒帶孩子的經驗無與倫比地豐富。
阿柳失了母親,命運悲慘,平日又十分安靜乖巧,又是重孫輩的頭一個孩子,不愁老兩口兒不憐惜。
三房的夏有喜到車馬行找了份工,不過他初來乍到,目前隻能喂馬、刷馬,照顧牲口,兼職修車。
五房兩口子打算先觀察觀察吉祥縣各行各業的情況,再決定做些什麼。
夏雪嬌帶著夏玉嬌、小娥,倩娘三個,接了許多繡活兒回來做,有時候還會拉上杏花、梨花、蘭花等小輩,一天天過得充實無比。
周雲娘和曲婆婆日常總是悶在屋裡不出門,夏二郎成日在外麵跑,卻一天到晚美滋滋地,笑得合不攏嘴,絲毫不覺得有負擔。
秋嫂子是個識趣的。
她雖然借了夏大郎的光,寄居在夏家,卻並沒有擺出一副傷春悲秋的麵孔來,也沒有賴在夏大郎身上,打那不上台麵的主意。
秋嫂子的繡活不算出眾,但廚藝相當不錯。
她風塵仆仆地在外頭跑了幾天,便乾脆利落地定了下來,去了個商戶人家,給人幫廚。
簽了三年的活契,包吃不包住,月銀二兩八錢。天天早出晚歸,十分勞累,跟大家夥兒碰麵的時候都少了許多。
就連碎嘴的孫氏,都不好意思再傳她的閒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