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1 / 2)

這一個月,孟夜來一邊修補清掃屋子,一邊思考“靠什麼養活自己”的問題。

原先在仙門,不管是內門還是外門弟子,吃穿都不愁。如今下了山,不做仙人做凡人,就得考慮生計問題。

自家鋪子雖然破舊,但是好在底子不錯,還能住人。再加上前世她為了賺生活費在甜品店和奶茶店兼職了好幾年,手藝不差,這輩子開個店養活自己不成問題,於是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繼承祖業”,重新將茶飲鋪開起來。

於是得了空便去市場調查。

甜水巷比一般的小巷稍寬闊些,巷口與青柰河邊的繁華長街相接,巷尾通向銀桂街,再走過去便是城南的城隍廟,逢年過節的很是熱鬨。

這條巷子算是個鬨中取靜的好地方,客棧、藥鋪、米店、布店、豆腐坊這些普通的店鋪便不提了,還有肉案子、熏燒攤子、醬園店,生活上所需要的,一應俱全,非常便利。

長街上許多富戶將自家深宅的後門開在甜水巷,也是為了此地的便利。

甜水巷裡的鋪子大多做的是小生意,前店後住,即前麵做生意,後頭可以住人。

自家的鋪子亦是如此構造,非要形容的話,大體是個不規則的工字形。

鋪子很小。前店的門臉隻有一間橫向的大屋,門開在正中,左側開了扇大窗,半麵牆高。窗扉上換了潔淨的白紗,窗下擺櫃台,路過的客人不需要進店便可以站在窗前買茶飲解渴。

屋簷很寬,防雨遮陽,隻是瓦片殘缺不全,她也不會上房修補,隻得暫且將就。

往裡走是天井,中間有一方窄長的小水塘,天井天晴時透風透光,漿洗和晾曬很是方便;若是雨天,雨落下來便彙進水塘流走。

跨過天井又是一間橫向大屋,隔出三開間,中間的堂屋朝南正對天井,平時可以在這裡吃飯歇息。左右兩邊是兩間臥房,記憶中,原身住在東側,老夫妻住在西側。

“工”字的兩側凹陷不對稱,分彆是庖廚和一窪小小菜畦。庖廚旁有汲水的井。

庖廚開了兩扇門,一扇通堂屋,方便自家飲食,一扇通前店,這樣便省去了拎著沉重的茶桶費力穿過天井的麻煩。

小屋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一處都用得其所。

用前世的話來說,得房率甚高。

自家鋪子左手邊是楊二娘開的豆腐坊。

右手邊接的是一處深宅,鮮見有人進出,也許是大戶人家嫌旁邊有個鬨鬼的鋪子晦氣搬走了,也許隻是單純因為高牆隔絕了一切聲息,不過如此倒也安靜。

逛逛吃吃,收拾了許多天,孟夜來才將破敗茶鋪修整停當。

裡麵的鍋碗瓢盆爐灶器具修的修,洗的洗,買的買,等食材基本上湊合齊全,在天玄宗存下的積蓄也隻剩下幾個叮當響的銅板了。

·

黎明,晨露浸濕了腳,豆腐坊的楊二娘下了門板,叫兒女看著豆腐坊,自己擔著豆腐上長街賣。

中午時分,豆腐賣完了,便挑著空擔子走回甜水巷,驚奇地發現,隔壁的孟記茶鋪重新開張了。

鋪子門前的青石板用清水灑掃得乾乾淨淨,門口擺了幾盆緋紅色的野薔薇,寬闊的屋簷撒下一片陰涼。

簷下的窗扇開得極大,站在路上便能看見裡麵的櫃台。

“孟記甜品鋪”幾個大字被細細描過,招牌又重新掛了起來。

門板上貼了塊紅布,醒目,惹眼,言簡意賅。

“開業大酬賓:買飲子,贈點心”。

仙門弟子不得誌,回家當壚賣茶湯,這也算是樁奇事。

關鍵是這小女修還生得十分貌美,於是便引得不少本巷街坊慕名前來看熱鬨。

門口台階下的陰涼地裡,三三兩兩的路過街坊,駐足圍觀,七嘴八舌地站在鋪子前。

有人奇道:“她當真把這鋪子開起來了?”“可惜咯,學了這麼多年,這便放棄了,做人還是要有耐性……”“嘖嘖,仙人近庖廚,有辱斯文呐!”

感慨的聲音令人牙酸。

無論是奚落還是稱奇,孟夜來都不覺得稀奇。

畢竟前世“X大才子回鄉賣豬肉”這類的新聞底下,網友的各種言論可比眼前這些人辛辣刺耳多了。

說閒話麵刺彆人就跟上台演戲似的,要得就是個響兒。

最好是親眼看見當事人聽到之後又氣又赧又無力還擊的反應,講體麵的撕破臉皮,涵養好的破口大罵,臉皮薄的羞憤欲絕,這才過癮呢。

偏生,孟夜來沒有一點反應。

新糊的潔淨窗紗下,小火爐青藍火焰招搖。

少女恍若未聞,雪白得近乎透明的年輕臉龐,既不淒苦,也無羞愧,手中有條不紊,濃鬱的甜香味漸漸四散開。

沒反應,那就沒意思了。有幾個看熱鬨不嫌事大的主兒悻悻走了。

漸漸的,剩下的人關注點就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