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1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5260 字 3個月前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管陳老如何懊惱, 主席台上的議程還在繼續。趙德培介紹了華清獎的獎勵金後, 場內的氣氛一下子被推向了**。

原本礙著華清的麵子情才來赴會的老學者們,一個個整理儀裝, 坐直了身體,眼裡滿是興趣和期待, 聽說今天的儀式上將公布第一屆華清獎得主,四個獎項八百萬人民幣呢, 眾人目光灼灼,這說不定獎金就落在他們頭上了。

趙德培看到底下人的反應,眼底不由露出一絲笑意,原來他擬定的項目書裡,華清獎的獎金額度是沒有這麼多的, 在李錚的堅持下,額度才上升到兩百萬人民幣。

按李錚的話說, 華清獎是一個新生的獎項, 華清雖然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名校,但影響力比之國家卻還是弱了不少。國家科學獎是官方的,有國家支持的科研界第一獎項。華清獎的評選範圍與之重合,這就必然會讓眾人將兩者進行比較。

而現在的華清獎除了在獎金上下功夫,其餘方麵,與國家科學家根本沒有一拚之力。顯然,李錚的想法是正確的。

“現在,由我們華清大學第九生物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也是我們華清獎的出資人, 李錚先生,為我們宣布第一屆華清獎獎項的獲得者。”

趙德培笑著將話筒遞給了李錚。

“李錚,李錚是誰?”

“你們搞文學的還真是一點都不關心時事,去年新聞聯播裡出現過,那個非洲多曼的李錚廣場,就是他。”

“華清獎的出資人,他才幾歲!”

“對於一個天才來說,年齡是不能作為衡量標準的。”

那兩個在會場門口與李錚打過照麵的男人,對望一眼,不由咽了咽口水,“老王,你知道李錚嗎?”

“現在知道了……”老王愣愣地看著台上那個落落大方的年輕人,麵色發紅的同時,心生感歎,原來除了投胎,還有一種人可以在如此年輕的時候,靠自己獲得所有人的尊重。

李錚接過話筒,會場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陌生的年輕人身上。

李錚唇角微勾,“華清獎的成立目的,是助力華國科研。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改革開放意味著華國要走到國際賽道上,與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一起賽跑。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同樣一座鐵礦,美國每天的產量是我們的十倍。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設備比我們先進,技術比我們先進。這就是科學所帶來的生產力的解放!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我希望華清獎的成立能不負初心,為華國科研助力!為華國解放生產力貢獻它的一份力量。”

麵對央視的鏡頭,麵對黑壓壓大禮堂無數人的眼睛,李錚絲毫沒有怯場,他努力將未來三十年華國在磕磕絆絆中總結的經驗傳達給現在懵懵懂懂的國人,他一字一句說得十分清晰有力。

主席台上,坐在中央副總理的手放在白色陶瓷杯的杯炳處,久久沒有鬆開。他本來是想喝一口水的,但還沒來得及拿起茶杯,乍聽到李錚這麼一番話,拿茶杯的手就頓在了原地。

這真的隻是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嗎?這真的隻是一個學者嗎?他對國際競爭本質的了解猶如一個真正資深的政客,看著這張年輕的麵龐,他甚至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老領導的影子。

副總理深深看了李錚一眼,抿了抿杯中的水。

新聞聯播播出的時候,李錚這部分鏡頭一個字都沒有剪掉,他在新聞裡出現的鏡頭甚至和副總理差不多,這在華國政治文化裡麵,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但是它就是發生了。聽說,這是那位的意思,他拍板華清獎設立儀式上,那位出資人的話一個字都不能剪,屬於國家的競賽需要所有華國群眾的參與,他們必須了解,必須明白!那是那位的原話。

“現在,我宣布第一屆華清獎的獲得者。”

“華清獎物理學化學獎的獲得者,朱成誌教授。朱成誌教授利用化學手段獲得的新材料,使我國成功打破發達國家合成鋼材料的壟斷,為我國工業發展節省了大量資本,且合成材料外銷獲得大量外彙。恭喜朱成誌教授。”

“老朱,恭喜啊,兩百萬呢!”有人笑著對以為鬢發斑白的老人說道。

“華清獎生物醫學獲得者,孟家蔭教授。孟教授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的權威級人物,他一生奉獻於華國生物科研領域,與老一輩生物學者一起建立起了華國的生物學體係,為後來生物醫學學者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孟教授之於華清獎,當之無愧。”

關於生物醫學獎項的得主,小組委員們是經過了一番爭執的。眾所皆知,諾貝爾獎的得主不能是過世的人,很多國際包括國內獎項都默認延續了這個規則,在評選之初,所有人都沒有將孟老考慮進去。

但是比起有國家扶持的物理學和化學,生物醫學在國內科研界的存在感太薄弱了,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哪怕李錚心裡明白,七十年代屠女士青蒿素的真正價值,但他不是評委,也無權乾涉評選過程,八十年代的科研界根本沒有認識到這項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