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2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5260 字 3個月前

於是有人提出了孟家蔭。畢竟這個獎項叫華清獎世界上又有哪個獎項是能拍著胸脯說絕對公平的,於是眾人商議,學者逝世12個月內的研究成果,可以列入獎項評選範圍。

正如李錚所說,孟家蔭之於華清獎,當之無愧。

不同於宣布物理學獎時的喧鬨,李錚說出孟家蔭三個字的時候,會場裡安靜了一瞬間,前排的學者們都不由麵露哀色,對於這位華國生物學的奠基人,眾人總是保持著一份尊敬。

“華清獎文學家的獲得者,袁正英。”

袁正英三個字一出口,會場裡的作家文人們一下子就喧鬨開了。

“袁正英?袁正英是誰?他有什麼作品?”

“不知道啊,老楊,你聽說過沒?”

“袁正英?不會是那個袁正英?寫新聞的。”

“新聞?寫新聞的怎麼能獲得文學家?這不是開玩笑嘛!”

“就是!新聞和文學藝術,差彆不是一點點,那些評選人是怎麼選的!”

會場裡一下子沸反盈天,幸好副總理在開始宣布獎項的時候,就因為有事退場了,否則這場麵可就難看了。

主席台上中科院的負責人事不關己,反正什麼新聞什麼文學藝術,他根本一竅不通,當個微笑的泥塑就好,他現在隻思考一回事。

物理獎呢?化學生物都頒發了,怎麼把物理獎放在了最後?文學家憑什麼排到物理前麵,等這次會結束,他一定要好好跟組委會反應一下。

教育部門負責人的麵上就不是很好看了,在他們看來,這華清獎是華清大學出麵設立的獎項,這和他們教育部門直接設立獎項也差不離了,這種鄭重的場合上,這些人鬨什麼!有什麼事情不能設立儀式結束了好好說嘛。

與教育部門負責人相反,宣傳部門領導與在場的新聞工作者的麵上就比較複雜了。袁正英,他們當然知道這個名字,華國第一根筆杆子。

他一生都在用筆戰鬥,用他的筆杆子揭露了不少社會不公現象,還有改革開放局勢並不明朗的時候,袁正英也不斷用個人影響力呼籲,是那時新聞工作者中少有敢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人。他一直堅信,開民智是新聞工作者永恒的使命。

新聞在大學裡屬於文科類,這誰都不會產生異議。但是在社會實際中,文學界和新聞界就好似兩條不會相交的平行線,誰都不帶誰玩的。

華國自古崇尚文學,國人敬佩的李白、杜甫都是文人中的代表。各類文學獎的數目甚至和科研界所有獎項加起來都差不多。

但是從沒沒有一個文學家頒發給過新聞工作者。似乎所有文學家都默認了將新聞作者排除在體係外。新聞工作者想獲獎?行啊,你自己去辦個新聞獎項唄,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

而今天,第一屆華清獎文學獎居然頒給了袁正英?一個新聞工作者?這使得全體文人不由嘩然。

“這不公平!”

“這叫什麼文學獎。”

台下這種聲音此起彼伏。

李錚並沒有跟他們爭論的意思,隻是繼續道:“現在請各位獲獎者上台,由華清大學校長趙德培先生,和國家教育部部長梁超華先生為諸位頒獎。”

這就頒獎了?

中科院的負責人和前排科研界的學者們不淡定了。

“等,等一下!”

“物理學獎呢?物理學獎還沒頒呢!”

作者有話要說:  我的物理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