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 42 章(1 / 2)

四成家業過戶文書一事, 在曹知府的支持推動之下進展神速, 祁風後來隔了三日又被叫去府署, 一切竟已經上了官府記載的簿冊。

如此一來,祁家大房是如願的占了九成, 不過貪心有餘,對於祁蘇剩下的一成,雖則不怎麼在乎,但將來能一並拿來, 也是好的。

這段時日, 大房就跟逢年過節似的,隔著大老遠都能傳出笑聲, 主子高興,賞物多,哪怕是最普通的仆役,也都能在經過三進宅的側門口時, 甩甩手裡賞到的紅包利是, 得意洋洋的往裡瞟上那些相同地位的同伴一眼。

然而這熱鬨隻維持了幾日, 最近卻突然沒了聲息。

大房一進院的正廳, 金絲楠木匾額之下的主座上坐著一人,正是祁蘇的大伯祁廣耀。

兩邊交椅上左邊是祁風,右邊為趙瑞格。

趙瑞格是祁廣耀正房夫人趙氏一母同胞的親弟, 現在也是趙家的當權老爺。

三人的臉色皆是一致的陰沉,眉頭個個都皺成了一個‘川’字。

“風兒,官帖上到底怎麼說, 消息佐實了沒?”

祁風將手裡剛得的請帖拍在桌上,一臉不悅,“我們先前從京府聽到的消息,帖子上就半分沒提過。”

“那或許還有轉圜餘地?”

“呸,”祁風啐了一口,他看向趙瑞格,舉起帖子搖了搖手,“小舅,這府衙的請帖都送過來了,還能有假?無端端搞什麼群宴,我看消息八成是真的。”

趙瑞格急道:“那我們可怎麼辦?”

“能怎麼辦。”祁風甩開手中帖子,恨不得扔地上踩上兩腳。

說起來,此事真是頗為玄乎。

就在他們看著府署的人將四成登記成冊之後,接下來的確是高興了幾日,但不多久,就有消息從京府那邊傳來。

說是漠北乾旱的流民已經擇日要入揚州,且大部分被朝廷安排在揚州廣陵城以北的焦揚縣。

這焦揚縣也算是揚州的一大異處,隻因一個字,“窮。”

若是按著地勢,揚州在古邗運河的中段腹地,兩個渡頭一東一西,船運方便,通貿繁榮。

而其中以廣陵城的位置為佳,它處在這兩個渡頭中央,前沾後顧,儘占了地利之便是以發家最快,這才逐漸成了主府。

偏偏這焦陽縣是在廣陵城最北與鄰城交界的外郊,雖然掛靠屬廣陵城的府衙,但因著依山卻不傍水難以河運,道路崎嶇不平陸運也不便,一直比較窮困。

當然若是真想發展起來,也不是難事,首先一條便是修路。這個道理曆任廣陵府的知府都知道,但來此處做知府的皆是暫時任個三年,混出政績以作晉升的,怎麼會做這種吃力還不一定討好的事。

再者說,修路一事,要請示上頭,審批撥款,外加安排雜役等等儘是些複雜事,做的差不多,任期也就到了,好處全被下一任知府給占了。

這種苦差事,沒有哪個蠢笨的會去做,反正廣陵府多得富賈商貿,焦揚縣雖地方不小,但人不多,那一小部分的例稅輕輕鬆鬆就能在來年的評核績考上給掩蓋過去。

久而久之,焦揚縣的人越搬越少,窮的搬不了家的,隻剩下老弱婦孺守在縣裡,年輕力壯的都去臨邊的城鎮做些活計。

也不知這蒙了塵的‘明珠’怎麼就被戶部給糾出來了,恰逢有一批漠北來的流民無處安置,戶部便提議篩選出身家清白的,給這些個富庶的州縣一點磨煉。

說白了,就是把人安置過去,由著州縣的官員責辦,正好連修路建基的勞力都省了,同時安家落戶,兩全其美。

既然京府發話,揚州州府富庶,多養一些人也不是什麼難事,但問題就出在祁家做的是米業。

開鑿河道,這些流民雖然是篩選出來不會鬨事的,但人總要吃飯呐。

朝廷不可能舍近求遠,從京府特意調糧過來,就隻能同本地的糧商協議,這其中的門道就多了去了。

官家調米,論價自是比市價要低,不僅如此,一眾來監工的欽差大臣,這‘紅利’皆是從這種采買裡麵硬勻出來的,祁家作為占了大頭的米商,不用細想都知道這次要虧多少,尤其他們大房還占了九成,不夠的可都得從私房裡麵掏的啊!

最為可恨的是,焦揚縣也有祁家的米鋪,但生意凋敝,常要城中同行的接濟,現在在祁蘇那一成之下,他們九成的米糧到時必得挪到城北那些鋪子的糧倉裡,想想都覺得不甘心。

虧他們當時還嗤笑了祁蘇許久,人家竟然能白撿個好處。

“祁蘇也著實是運氣,這樣都能撞到,姐夫,你說會不會是——”趙瑞格意有所指,他們京府有人,但消息還是來的太晚,難道祁蘇在那也有人?還是比他們厲害的?

祁廣耀不在意地擺擺手,“他哪來這麼大能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能去哪裡結識權貴。”

“可這次,實在是太虧了。”

若是祁蘇再在城北多開些鋪子,待陸運落實,人流一大,他們本就被掏的一空的九成,根本比不上祁蘇那實實在在的一成,最後的局麵最多也還是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