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 60 章(1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1316 字 5個月前

第60章

萬秀才是永義六年考上的秀才,那年他二十四。

當時的縣學破破爛爛,不如現在這樣寬敞明亮,作為二十四歲的秀才,雖然不是驚才絕豔,但在偏僻的邑伊縣,已經是數得上了。

那時候在任的還不是王知縣,而是另一位姓陳的知縣老爺,甚至還親自接待了他這位邑伊縣的秀才,畢竟那一年裡,整個邑伊縣,就他一個秀才老爺。

現在回想起來,這也許是他這輩子最風光的一段時日。

彆說萬氏一族了,就連邑伊縣的富戶都送來錢糧,覺得他前途無限。畢竟一個偏僻的小縣,能有多少秀才啊。

然後是永義九年,永義十二年,去年的永義十五年。連著三年,他參加了會考,參加了鄉試,最終去了京城。

可都在京城那一關被攔下來。

如果說永義九年之後,還有人過來關切,到去年的時候,已經無人問津了。倒是王知縣安慰了幾句,說科舉落榜是常態,考上了才是稀奇,讓他潛心讀書。

南軍國的科舉製度跟紀彬那個時空的不同,在科舉製度完善的朝代一般來說先是縣考成為秀才。

然後通過秋闈的鄉試成為舉人,舉人之後再去京城參加春闈成為貢士。當然了,每朝每代都不太一樣,這裡隻是舉個簡單的例子。

萬秀才早在九年前就中了秀才,甚至能通過春安城跟宿勤郡的會考跟鄉試,但這也隻是讓他有資格參加京城的春闈而已。

過了春闈,才能成為南軍國的舉人。

有人說他們宿勤郡讀書人少,所以才能讓萬秀才通過那些考試有資格去京城去汴京。

但到了汴京那邊,要跟中原的讀書人,江浙的讀書人,還有齊魯的讀書人,一起競爭,所以就落了下風。

不管怎麼樣吧,在眾人眼裡,那就是考了九年沒考上。

前幾年還好些,不少人對萬秀才還抱有希望,但去年考試沒成,則成了最後一根稻草。萬家一族竟然開始冷嘲熱諷,當然了,不是明麵說的,畢竟他還是個秀才。但在背後那些話,就不堪入耳了。

所以在宣三姐的提議下,讓萬秀才去六妹夫的雜貨店做賬房,萬秀才也是猶豫幾天就同意了。原本他對宣家人並不熱絡,可沒想到自己春闈失利後,對自己最好的,竟然還是宣家人。

但最沒想到的是,六妹夫竟然想開私塾,還請他去教學。

這對一個秀才來說,已經是極好的工作了。

而且六妹夫絲毫沒有其他商賈之人的俗氣,更沒有賺了幾個錢就傲氣的樣子,反而對他十分客氣。

如果說態度是一方麵,那接下來紀彬給他家的月錢,就讓人感懷紀彬事情想得周到。

當初宣家三姐跟萬秀才去找紀彬,那實在是家裡沒有餘錢,原本以為等到私塾開業之後,他家的情況才會好些。

誰知道這事說定,他家的米糧銀錢就沒斷過。

而且用的理由都不是接濟,又或者贈予,,而是說給夫子的薪酬。

這樣一來,拿著錢都更有底氣。

年前更是送來炭火吃食銀兩,讓他家這個東家過得都極好。萬秀才的秀才娘罕見說了幾句宣家的好,對宣三姐態度也沒那樣差了。

可是過完年,每月的米糧銀錢還是照樣送來,隻是遲遲沒有私塾的消息。要知道這私塾可是年前都開始建了。一直到二月份,一點消息都沒有。

萬秀才說不心急那是假的,他跟之前不好意思找活計的態度已經不同了,天天盼著去紀灤村教書。

宣家三姐知道意思,主動回娘家一趟問問情況。

去了才曉得,紀彬根本不在紀灤村,引娘在做主賣隔壁黃溝村的良田。大家都沒空管私塾的事。

好在宣家三姐一去,引娘就知道怎麼回事,主動說了私塾的進度,講她買完良田,就去布置私塾,等紀彬一回家,私塾基本就開業了。

有了引娘的話,萬秀才跟宣家三姐這才心安。可是細細一想,他家竟然被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安撫住。也不對,翻過年,引娘都快十六了。

縱然如此,兩人也有些不好意思,畢竟他們可比引娘大好幾歲,竟然不如引娘穩重。可引娘像是跟往常一樣,隻說讓兩人收拾行李,這邊客舍也基本建成了,到時候可以提前搬進來。

宣家三姐跟萬秀才徹底放心。

萬秀才都沒好意思說,他之前都在擔心,紀彬是不是有了更合適的人選。畢竟他一年要去好幾次春安城,認識的人肯定很多。

這些也都是瞎想了,現在安心等著就行。

紀彬不知道這麼多事,他看著私塾建好,裡麵所有物件都被引娘安排得妥當,這還有什麼好說謬

收拾收拾,準備開學啊。

後麵兩間客舍圈成一個院子,這個院子正好給萬秀才跟宣家三姐住。

說起來,兩人到現在還沒有孩子,他們倆住綽綽有餘了,沒孩子這事,也是秀才娘不滿宣家三姐的原因之一。

可宣家三姐也是有苦說不出。

以前萬秀才隻是讀書,哪有幾次生孩子的機會。當然這都是閒話了。

三月初八,是個極好的日子,紀彬帶著引娘,裡長,以及紀灤村的長者,甚至紀彬親爹也在其中。畢竟紀彬的爹在紀灤村是最會種田的人,不然他家比村裡其他人要好的家業是怎麼掙出來的。

還有幾個長輩老者,一起前往邑伊縣萬秀才家中。紀彬還租了匹馬來迎萬秀才。至於他家有馬為什麼還要租?

那馬是引娘賣給他的,平日柴力包達他們騎也就罷了,外人還是省省吧,租匹馬挺好的。

但這一行人敲鑼打鼓來請萬秀才教書,禮節是絕對足夠了的,更不要身著彩衣提著禮物的小廝,看著就氣派。

當然了,這提前給萬秀才打過招呼,他家知道會有個長臉的請夫子儀式。

可真看到了,誰準能不眼熱。

萬秀才仿佛回到了剛考上秀才那邊,意氣風發,乾人豔羨。

街坊四鄰也都出來看熱鬨,萬秀才他娘,還有宣家三姐,都看著這一幕心裡生出無限感慨。

這麼隆重的禮儀,隻怕整個邑伊縣都知道,萬秀才被請去紀灤村做教書先生了。這不僅讓萬秀才臉上有光,甚至整個邑伊縣的讀書人都覺得不錯。

同為讀書人出身的王知縣還講,以前怎麼沒發現紀彬這樣尊重讀書人,估計整個縣學的先生夫子學生們都會誇一句紀彬沒那麼多銅臭味了。

畢竟尊重讀書人,就是尊重他們啊。

紀彬的名聲瞬間再次好起來。

提起紀灤村,也再也不是開了兩個作坊的村子,而是有私塾的村子。

這點讓荊高莊的荊夫子都想笑,她家開兩個私塾,怎麼就沒有這樣的名聲。也不對,種桑養蠶原本就是被人稱讚的事,紡衣織布更是民之根本。跟紀彬這種買進賣出的貨郎名聲自然不同。

他們荊高莊不用廣而告之自家有私塾都會被稱讚,但紀彬這種做貨郎買賣的,那在外人眼裡,就是正經生意人了。

所以紀彬需要提高下名聲。

這樣的做法也是顯而易見了。在古代混,沒名聲可不行。

甚至有些地方舉孝廉的製度都沒廢除。

舉孝廉大概意思就是,周圍人覺得你名聲好,然後通過官府稟告,說不定還能撈個官做。反正就是名聲很重要。

紀彬把萬秀才跟宣三姐,萬秀才的娘都請到紀灤村,直接去了私塾的位置。

這私塾還是坐北朝南,麵前有條白色石子路,是從刺繡坊那邊延伸而來。從這條路走,鞋底都不沾泥的。

進到私塾裡麵,這房子比作坊什麼的精致不少。

兩側分彆是兩個房間,一邊是學生們休息喝茶的地方,另一邊則放著許多書籍。不對,現在書架還是空的,隻等著萬秀才開個書單,紀彬即刻去買。

正對著的主屋則是兩個房間的大小,夫子的講台,學生的書桌,裡麵一應俱全。

現在學生書桌擺了三十張,都是小書桌,畢竟這裡隻做啟蒙的教育,所以放了許多書桌也不顯得擁擠。

引娘把這裡布置得很好。

紀彬第一次來看的時候都覺得很好,萬秀才更是滿意,不由得感慨∶當年我在邑伊縣讀書的時候,條件都沒這樣好。

但等我上完縣學,發現那裡重新整修了,變得特彆好看。

紀彬差點失笑,難道古代也有這種情況嗎,隻要你畢業,母校一定會重新裝修?這也太巧了吧。

不管怎麼樣,前麵的私塾是看過了的。

至於後麵的客舍更是沒問題,裡麵乾淨整潔,該放的東西都已經放了。隻要萬秀才跟宣家三姐住進去就行。

這讓萬秀才的娘也很是放心,回邑伊縣的時候還吩咐宣家三姐,要好好照顧萬秀才。這個架子擺的讓宣家三姐有點難堪,不過大家都沒怎麼在意,畢竟知道萬秀才的娘是什麼人。她這次回邑伊縣,肯定跟之前不同,說不定還拽起來了。

這些都是小事,紀彬關注的,是夫子都來了,這私塾也要開業了吧。

萬秀才早就準備好了,隨時都能開始講課。但招生卻要費些時間。

而且怎麼收費,怎麼給萬秀才月錢,這都要定下來。

如果是其他私塾,一般都是秀才自己辦的,就跟荊夫子那種,束惰直接給夫子。但紀彬這裡不同,私塾是他的,萬秀才隻是他請來坐館教書,這錢就要另外算了。

可紀彬沒打算用私塾盈利,原本成立之初,就是方便刺繡坊,釀酒坊的夥計們家小孩讀書的。畢竟在沒說建私塾之前,大家都把孩子往荊高莊那邊送,一口氣送了十二個過去,之後陸陸續續又去了五六個。

那邊夫子還沒說什麼,荊高莊本地的莊戶肯定是不高興的。

這也好理解,突然去了十幾個外鄉人,難免會有矛盾,而且也會分走夫子的精力。

現在紀灤村開私塾,也能緩解這些壓力。

紀彬家的刺繡坊還在荊高莊買絲線買布料,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要對荊高莊的人客氣的。

但現在要緊的是,要定下萬秀才所得的束惰。紀彬也問過其他地方的價格。

一般來講,同樣是教書,夫子所得的銀錢,跟他自身水平名氣也有關係。

名氣高些的,隻教孩童讀書,能年薪三千兩,名氣次些的,也能有個幾百兩。在汴京宿勤郡那邊,平常請夫子在家教學的月薪,基本在三十兩左右。可是這些價格,全都是有經驗夫子的薪酬。

畢竟教書這件事,有經驗跟沒經驗,又是兩回事。而且那是大城市,跟小城市完全兩種情況。

像萬秀才這種情況的,也有幾個例子,隔壁縣的一個私塾,請秀才坐館教書,每個月給二兩銀子,教導二十個學生。

給的錢雖然不多,但已經足夠請個沒經驗的秀才了。

紀彬知道這些價格後,心裡已經有數。

打算按照每月固定二兩銀子作為薪酬,若是超過私塾超過二十個學生,在這基礎上,一個學生每月加兩百文的報酬。

若是半年過去,教學生教得好,他再加錢。

萬秀才略略思索,直接應下了。

畢竟他這種沒經驗的教書先生,如今能坐館教書,已經不錯。再說二兩銀子,足夠他家作家用了。

一邊教學生,還能讀書,等到兩年後再去春闈試試,一舉多得。

見萬秀才同意,紀彬笑著點頭,隨即讓人送上米麵油糧,還有不少禽蛋。既然是來這裡當夫子,這夥食費肯定是包了的。

辦私塾可太難了。

搞定了老師,接下來就是學生。

之前也說過,紀彬辦這個私塾,並非為了盈利,所以麵對學生們的收費,自然會降低一半。

按照正常來說,一個學生去私塾上課,每天要付十五文錢左右,一個月要交四百五十文。也就是說,要供一個孩子讀書,除了平常的筆墨紙硯書籍之外,學費最少都要二錢銀子。

以前的紀灤村裡,基本上沒人供得起孩子讀書,也是這個原因。學費太貴了!真的太貴了!

這還是便宜夫子的價格,若是再貴些的,基本沒人供得起。

所以以前在李裁縫眼中,寡母供孩子讀書中秀才,這是傳說中的事。所以萬秀才的娘親才會那麼自傲。畢竟供一個讀書人真的很費錢。

紀彬的打算是,隻收孩子們三分之一的價格,差不多一個孩子收一百五十文,一個月不到一錢銀子。

當然了,這是在刺繡坊跟釀酒坊做活的人,他們家的孩子才能享受的待遇。至於其他想來學習的人,自然是按照原價。

按照三分之一的價格來說,紀彬辦私塾肯定是虧錢的。彆說蓋房子修路的錢了,就連夫子的月錢都不夠。

但這是他早就想過的,虧就虧吧,讓孩子家長們安心乾活,讓荊高莊緩解壓力,這比什麼都重要。

再說,這是私塾啊。

他都辦私塾了,還有人好意思讓去轉商籍嗎。應該沒有了吧?

紀彬自然知道,現在外麵對他議論紛紛,畢竟酸果酒的生意已經慢慢鋪了整個春安城。昌伊縣跟周邊的幾個縣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這種時候自然要有個好名聲。

辦私塾,這可是最有利名聲的事了。

就是這也太複雜了,果然辦學沒那麼簡單的。

不過好在有引娘幫忙,現在事情都確定下來。

三月九號,由萬秀才親自草擬的文書張貼在私塾外牆上,基本意思就是開始招生了,三月十五號正式上課,若是想來的趕緊來。

過了這幾天的統一招生,以後就會比較難了。

這事一出,整個紀灤村的人都在商議。

紀灤村蓋私塾的事大家都知道的,可現在蓋好,請了夫子,還是讓他們津津樂道。

首先把孩子們送來的,是之前去荊高莊的小朋友們。

之前送去荊高莊十六七個孩子,有六個孩子也不到十歲,現在都能送到自家村子的私塾,畢竟孩子小,天天坐牛車過去,大家也不放心。

其中李裁縫的孩子元寶就是如此,小孩去年五歲的時候,就送到荊高莊上了一段時間的學。可是孩子畢竟太小,彆說李裁縫不放心,那邊的夫子也不放心。現在放到離刺繡坊很近的私塾裡,那可真是太好了。

所以元寶就成了紀家私塾的第一個學生。

陸陸續續,紀灤村一共送來了十五個學生,全都是六歲到十歲的孩子們。其中男孩十一個,女孩四個。

他們十五個,就成了紀家私塾第一批學生。

而且沒有例外,這些孩子們的家長,都在刺繡坊或者釀酒坊做事。都快成作坊附屬小學了。

萬秀才看著一群小豆丁們,竟然有些手足無措。明明他早就備好課了,現在倒是怎麼教啊!

這還隻是報名,還沒正式上課呢,他都開始緊張了,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白白拿紀彬給的薪酬?

紀彬看著,倒是讓萬秀才慢慢來,而且總覺得不會隻有十五個學生,明明之前問他上學的人還有很多。

果然,又把孩子帶過來的,是黃溝村的黃娘子。

這位黃娘子也知道是自己多說了話,所以讓引娘差點沒買成良田,最近很是愧疚。雖然已經道過謙了,可還是紀彬不讓孩子們上學。

畢竟大家都知道,紀彬是最疼引娘的,若是讓引娘不高興,那誰都不能高興。

可是思前想後,黃娘子還是想讓自己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來上學,這些孩子們,一個七歲,一個九歲,一個十歲。

都是適合上學的年紀。

而且她在刺繡坊做事,三個孩子也隻用出其他人家一個孩子的讀書錢。能省那麼多呢。

所以黃娘子跟她相公還是把孩子們帶過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