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國貿酒店,春日下深邃的夜色本就迷人,再配合街燈萬盞,星火連綿,看上去就越發的璀璨了。
特拉維斯的套房裡擺了一桌精致的西餐,在宴請從矽穀遠道而來的朋友,彼得·芬頓。
“你已經很久沒回去了?”
“等到市場穩定下來,我會回去。”
“這裡的生意好不好做?”
特拉維斯開了一瓶威士忌走來,笑容璀璨:“中國市場對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金子做的玩具,很閃耀,但……隻能被我玩弄。”
芬頓端起酒杯笑了笑:“看來真實的中國市場,遠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危險。”
“當然。”
特拉維斯舉杯致意:“偉大者通常喜歡為失敗找理由,像亞馬遜、易貝還有高朋,被趕走後總覺得丟了麵子,隻好把這個市場描述的危險一些。”
芬頓放下酒杯:“可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消費者很排除美國人。”
特洛特眯起眼睛:“說話歸說話,不要罵人!”
“黃色人種都是這樣的。”
“為什麼?”
“一個拚了命做營銷,卻連uber尾燈都看不到的平台。”
特洛特表情嚴肅地開口:“先生,這樣的數據波動我曾見過。”
“mr. g和mr. 剛剛打電話過來,恐怕無法參加您的晚宴了。”
特拉維斯抬起頭:“安娜小姐,有什麼事嗎?”
“拉手網在從盛到衰的階段,數據表現就是這樣的。”
芬頓笑的咧開了嘴:“聽起來,你對你的對手很不屑?”
“?”
坐在副駕駛的安娜聽完後看向窗外:“彼得先生,那上麵寫的是嘀嘀打車,低碳出行,也是廣告之一。”
兩個人端起酒杯,剛剛喝了一口,就聽到套房內傳來一陣開門聲,特拉維斯的女秘書款款而來,衝芬頓微微一笑。
特拉維斯看了一眼:“春節效應?”
他輕輕皺了皺眉,露出一副思索的表情,最後忍不住切了一聲,又坐直了身體。
兩個人上車之後,芬頓沿路看著周圍的街景,被隨處可見的嘀嘀兩個字吸引。
特拉維斯看他一眼:“你一定是喝醉了。”
“快的與嗶嗶的ceo,中國本土的打車平台。”
特拉維斯聽完後也順著窗戶看了出去,發現街上好像有好多的寫著“嘀嘀出行”的車子,樣式不一,品牌不同,遊走於四通八達的道路之間。
特洛特翻開手裡的數據表:“最近這段時間,uber的訂單數量不斷減少,其他數據也出現了整體下滑的態勢。”
“uber在中國區隻有嗶嗶和的快的兩個對手?為什麼我總能看到這個嘀嘀?ube的廣告反而比他還少。”
特拉維斯切割著牛排:“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多留幾天,看看uber是怎麼勝出的,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我將和我的祖先一樣,再次征服這個大陸。”
“uber的對手?”
“弱小是原罪,我給了他們一個選擇,並入uber,套現離場,他們嘴上雖然答應了但卻一直在拖,中國商人真的沒有什麼誠信可言。”
芬頓點了點頭:“聽起來很盛大,我喜歡盛大的表演”
“咦,這句好像是中國話,看來您是中國人,我對中國文化一直都很有感興趣,能知道您的名字嗎?”
“安娜,那輛車上寫的什麼?”
芬頓端著酒杯思考了一下:“誰是mr. g?誰是mr. ?”
“特拉維斯先生,我有事情要彙報。”
“怎麼了?”
隨後,一頓西餐結束之後,特拉維斯打算帶著芬頓去自己的中國區總部看一下,於是讓安娜叫來了車子。
特拉維斯瞬間笑了:“特洛特,這是我聽過最好笑的笑話,你本來應該留在愚人節用的。”
“不,春節已經過去很久了,複工也已經一個月了,這不對勁,尤其是日活、頻次和新用戶注冊率的整體下滑,不能看做尋常的波動,必有原因。”
特拉維斯冷下臉來:“他們還是做沒有意義的拖延,那我們就不要留餘地了,就在市場上把他們挫骨揚灰。”
“不可能,嗶嗶和快的負責人都病了,這就是尋常波動,不要太緊張,市場已經是我們的了。”
“他們說身體不適,但聽起來,兩個人好像是得了同一種病。”
芬頓此時也正盯著特洛特看:“特洛特先生,您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很快,車子就開到了uber的中國區總部,兩個人到各部門參觀了一下,但中途就被運營主管特洛特叫住了。
“真是個有意思的國度。”
特洛特張張嘴:“特拉維斯先生,市場上還有嘀嘀,它的老板是偉大的江勤,小看他是會被詛咒的。”
“他們當然排斥,但並不妨礙他們使用我們的東西。”
“我叫……康敬濤。”
特拉維斯建立中國團隊的時候吸取了的亞馬遜、高朋和外賣超人的失敗經驗,特地選擇了最本土化的團隊。
當初,康敬濤在口碑外賣任職,因為害怕江勤離開,後續就加入了uber。
原因有很多,外國企業給的多,休息時間也充裕,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江勤對這個市場沒興趣。
可誰知道就在年底,江勤忽然下場,以至於康敬濤這幾個月一直都提心吊膽。
不過後續嘀嘀的表現一直都很差強人意,倒是減輕了他心中的忐忑,直到這個月的整體數據表出來之後。
有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他真的見過這個數據,他認為這種數據波動可以命名為江氏波動線。
而隨後半個月時間裡,事情的走向開始朝著康敬濤最擔心的方向迅猛發展了,一直盯著數據的康敬濤發現,數據還在掉,但特拉維斯卻還是不相信這其中暗藏危機,這是獨屬於美國人的傲慢。
而有些小事,剛出現的時候未被人注意,但引起注意的時候,危機就已經迎麵而來了。
“私家車……?”
隨著uber數據持續下跌的幾天時間,整個滬上市場和京都市場忽然間湧入了大批量的私家車,而且全都是貼著滴滴出行標誌的私家車。
而嘀嘀的打車響應速度,從原本的十五分鐘,逐漸變成了一分鐘到兩分鐘之內應答。
2014年的三月中旬,距離愚人節不到幾天的時間,一則僅供滬上及京都的新聞被微信用戶迅速地轉入了朋友圈。
《我在嘀嘀兼職做司機,月入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