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餐與卓越創投之間大概談了有半個月的時間,而餓了不和大眾點評之間也是。
最後,前者拿到了差不多五百萬的融資金額,而後者則拿到了三百萬左右。
差不多同一個階段,也有其他的訂餐平台找到了有意向的投資機構,拿到了投資,並迅速地開始對後期發展進行布局。
於是,各種各樣的配送員招募海報開始在當地貼滿。
一個行業的崛起,前期基本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無論是經營模式還是發展走向都需要不斷地修正與更改。
誰也不知道起步之初,自己的戰略和想法是否契合這個市場。
這和團購行業的崛起就很有區彆了。
因為隨心團照搬拚團點燃團購大火,所以團購行業一開始就是半成熟體了。
所以,雖然大家都是訂餐平台,但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平台的運營模式也是五八門。
因為這玩意兒就像是做銷售拿提成一樣,按勞多得,的確給了奮鬥者一個發家致富的機會。
因為它給底薪,還給買基礎保險,這樣的工作在勞務市場很受歡迎。
但不管是哪一種經營模式,做騎手的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了。
“工作一天回到家,隻想躺平,誰還有心情做飯啊。”
而快點餐則給騎手每月一千五的底薪和一個基礎險,配送費略低,這樣做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圈住更多的用戶。
除了不給買保險之外,到手的金額倒是挺良心的。
穩定平台係統,增設服務器,優化接單程序,大力開發騎手的“空閒時間”,讓他們送完一個單就可以無縫銜接到下一個單。
“天冷不想動,外賣就是我的神。”
“外賣肯定就是互聯網創業的下一個風口!”
其中,快點餐的擴張速度是最快的。
餓了不招募的是兼職騎手,用極高的配送費吸引人。
因為張煦豪知道,隨著單量增多,騎手增多,後期的統籌與調配絕對不是人力可以操控的了。
在拿到了資金之後,快點餐把新招募騎手以及員工,全都派到了附近幾個最大的居民區。
“外賣竟然比堂食還便宜?瘋了吧!”
“誰發明的外賣,操,太好用了叭,這個人應該得諾貝爾獎!”
想要在後期的擴張之路上走的順暢,技術方麵是重中之重。
除了招募騎手之外的,他把大部分的資金都用在了技術開發上。
風口出現端倪,創業者嗅著味道開始進場。
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專做夜宵為特點的夜宵平台,專供職場人使用的拚單食堂,以及短途配送的新鮮食。
與此同時,關於外賣行業的各種新聞則被今夜頭條帶火的沸沸揚揚,逐漸在其他的社交平台受到了關注。
而餓了不的發展路徑則完全不同。
隨著討論熱度的不斷攀升,有一部分互聯網創業公司開始陸續下場跟進。
這玩意兒就像是後來的vr、共享單車、元宇宙、ai、短劇,隻要炒的熱,勢必會引來一堆的參與者。
而有一些類似卓越創投的企業,也迅速跟風投進,為大火之中迅速添柴。
他們這種小資本,最擅長的就是在茫茫大海當中撈企業,等成長起來之後再迅速賣出。
他們不操心最後贏的是誰,因為他們賺的就是這種溢價的快錢。
就比如當初的團購大戰吧,有一些寧死不屈的網站賠的很慘,比如暴雷的團寶網、被兩麵夾擊的隨心團,還是被舉報財務造假的拉手網。
但也有一些企業,在中途鼎盛的時候就賣掉了,賺得盤滿缽盈的也不在少數。
“老板,大眾點評投資了餓了不,現在可以利用大眾登陸了,而且還能一鍵跳轉到大眾點評的到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