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知道李然的脾氣秉性,他一旦決定了的事情,是很難再改的。此刻雖然是情殤之餘的言語,但是既已說出口,他再勸便也是無用。
範蠡回頭一想,決定此事還是回頭再和孫武一起商討一番再說。
隨後,李然又和範蠡談起了這兩年裡所發生的事情。
範蠡將光兒成長經曆說出,說到逗笑之處,李然也是不由得是麵露微笑。
……
再說另外一邊。
端木賜贖奴而不求贖金,此消息一出,在魯國也是不脛而走。
一時間,魯國上下都在讚揚端木賜的行為。
畢竟,這樣的好人好事,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應該被好好宣揚一番的。
端木賜本倒也是無心,但是能得如此的美名,也是不免令他有些得意。
自己覺得自己這一回之所以能夠出圈走火,自是脫離不開他所踐行的這一番“仁義”之道的。
所以,他理所當然的認為,他的師父孔子也一定會十分的欣慰。
而恰巧在這時,子路在沂河竟也是發現了一個落水者。當即跳下去救人,被救者亦是十分的感激。於是,便贈送了一頭牛給子路,而子路卻也沒有多想,便是坦然接受了。
端木賜向孔丘複命,孔丘卻故意是閉口不談有關於他“舍贖金救人”的舉動,卻是在那一個勁的誇讚子路救人的舉動。
端木賜自是極不服氣的,見師父遲遲不誇誇自己,也是終於沉不住氣:
“尊師,賜這一次前往鄭國,任務之餘也還救得一個人,不知可謂是“仁”嗎?”
很顯然,端木賜就巴望著自己的老師能夠誇誇自己。
誰知,孔子卻是嗤笑一聲,與他回道:
“賜啊,你既然在鄭國救下了一個魯人,那為何不去領取賞錢呢?”
端木賜一聽,便更顯得是理直氣壯,一個躬身作揖後便是回道:
“區區小錢……於賜而言又何足道哉?若是圖了那些個贖金,那賜的居心豈非就不純了?居心不良,又哪能談得上仁善呢?”
孔丘聽了端木賜的回複,不由歎息一口,並是言道:
“賜啊……這件事,你做錯咯!而且是大錯特錯!”
端木賜聞言,不禁是大惑不解,看了一眼身邊的子路,更不明白尊師此刻為何竟是反而指責起他來了?
孔丘則是緩緩言道:
“為師常言道:‘小人喻於利,君子喻於義!’此間之主次,可絕不能顛倒!你了不起,你清高,你這樣做確是與人為善。但是,你端木賜固然是成就了君子之名了,但又何嘗不是拔高了‘君子之道’?”
“義者,利也!若人人踐行仁義之道而不圖利,那世上的君子,是多了?還是變少呢?若以後魯人在外麵再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會就沒人願意再為落難的魯國人贖身了呢?”
“更何況,世間君子又能有幾人?芸芸眾生皆為小人。你以君子之道而行小人之事,能無過錯嗎?試想一下,如果你端木賜接受了補償,那麼其他也就都會紛紛效彷,但是你現在不接受,那以後想拿贖金贖人的小人豈不就成了不仁不義?”
“不要以自己的能力,去僭越了這種規矩啊!賜,你的這些行為,看似仁義,實則危害甚大啊!”
端木賜聞言,汗流浹背,不覺是匍匐在地。
“是賜考慮不周,還請尊師責罰!”
孔丘指了指一旁的子路。
“子路之前也救得一個落水者,但他能夠坦然接受了對方的謝意,如此一來,以後再有落水者,救人的人自然也就會多起來,而被救之人也會更懂得知恩圖報。唯有如此,才是至善啊!”
端木賜聞言,不禁是一個躬身稽首,並是回道:
“賜謹記尊師教誨……”
的確,端木賜的錯誤,就是在於他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準則,拔到了大多數人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樣,就會使得很多人對“贖人”這件事望而卻步。
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然後對於施恩者進行道德綁架,進而引發一係列的道德崩壞,最終,也就會讓普通民眾都背離道德而去!
所以,孔丘非但是沒有讚同端木賜的做法,反倒是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