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後世談(六)(1 / 2)

雖然隻是說要“見一麵()”開個小會,但雙方會麵的規格卻很高,要見的人也很多。皇帝收到消息之後,還是特意推了幾項行程,難得的抽出一日空閒,再次穿越兩界,抵達他忠誠的郊外小院。

抵達之後,上午與長孫皇後會麵,一訴彆腸,順帶檢查幾個子女的作業,並就教育問題發表重要指示(當然,鑒於皇帝對自然科學委實一竅不通,這些指示基本泛泛而談,絕無執行的意義)。下午一點,皇帝夫婦屏退閒雜人等,彼此交換意見,最後確定了談判的提綱;下午三點,皇帝夫婦由林貌陪同,步行入小院外臨時搭建的帳篷。

帳篷內空空蕩蕩,中間隻擺著一張長桌,桌後由李先生領頭,坐著五六個衣著一致的中年男女。等到陛下攜皇後步入,這五六位乾部同時起立,一齊鼓掌。

往日組織上的官員也曾麵見過皇帝,但似乎從沒有這樣隆重的態度。特彆是掌聲之熱烈響亮,令陛下都有茫然的詫異感,隻能下意識揮手回禮。不過這異樣的答案很快揭曉了,與皇帝夫婦一一見過之後,李先生為林貌介紹起諸位不相識的上級:

這位是後勤辦公室的徐局長,負責統籌安排跨越‘門’的物資……?()?[()”

“您就是那位發電文來的林先生?”徐局長立刻搶先一步,主動握住林貌的右手,用力搖晃:“幸會幸會,榮幸之至——”

他僅僅寒暄了幾句,等在身側的某位女士便悄沒聲息的站了過來,幾乎是無縫銜接的抓過了林貌的手。李先生趕緊介紹:

“這是文史辦公室的張主任,負責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林先生,你的電文寫得好啊!”張主任高聲道:“痛快,痛快!要不是今日有公務,我昨晚都應該約人喝一點酒。林先生,我們文史辦公室竭誠為你們一線工作人員服務,堅決擁護組織的決定。我本人的祖籍就是南京的嘛!”

林貌目瞪口呆,蒙逼之至,一時居然不知道該怎麼樣回複這樣的熱情。不過也不用他回複什麼,室內的人立刻鼓著掌聚了過來,爭先恐後的與他們三人握手,應接不暇,根本沒有轉動腦子的空閒。等到林貌糊裡糊塗的轉過一輪,右手已經被握得發熱汗濕,通紅一片了。

李先生將他引到長桌另一邊的座位,這才低聲開口:

“我把電文轉給幾位同事了,他們的反應可能大了點……不過這對會議很有好處,你小心應付就可以了。”

林貌坐上靠椅,才終於回過神來:

這隻是“反應大了一點”而已嗎?

·

正如李先生所說,會議是在一片祥和而喜悅的氣氛中召開的。在談開始的幾件小事時,皇帝試探著提出了一點要求;而無論是增大援助力度、降低貸款利息,還是加快運輸速度,擴大留學生規模,幾位組織代表都是慨然答應,絕無難色。甚至在談判的間隙,還玩笑式的詢問皇帝,是否還有彆的需要?可以一並提出。

“九個辦公室來了六個,已經夠開工作會議的人數啦

() 。”張主任笑道:“陛下有什麼要求,我們現場就可以開會解決。也省得後麵再忙。”

皇帝心情甚好,也還以微笑:“所獲既豐,怎敢得隴望蜀?隻是多謝諸位的深情厚誼了。”

“一點舉手之勞而已,怎麼當得起一個‘謝’字?”張主任道:“倒是我們能稍解心中塊壘,要多謝陛下才是。畢竟,‘意難平’三個字,還是很沉重的啊……”

她微微歎息,回頭看了林貌一眼,卻又展顏微笑,一掃陰霾。

人終將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國家也是一樣。縱使一百年後天翻地覆,縱使工業強盛國力發達再非往昔,到底還是,意難平。

·

談過一輪,氣氛非常之好。李先生示意工作人員倒茶,而後又送上來一份新的文件。坐在兩側的代表隻瞥了一眼標題,眉毛便稍稍抬了起來。

顯然,在漫長的鋪墊之後,戲肉終於來了。

這份文件也很簡單。考慮到現代世界有接觸神秘側的需求,需要借鑒大唐世界的應對經驗。而大唐現在清剿邪祟、流放鬼神的“經驗”,無疑便是借鑒中的重點。

諸位代表數日前就已經收到過報告,但現在仍然要當麵確認數字。李先生翻一翻文件,很客氣的問道:

“我看到陛下簽發的旨意裡,僅僅關中一地,被清剿、處決的淫祀便達數千,至於預定要流放新羅、東瀛的,更有上萬之多,請問這個數字是否屬實?”

皇帝稍稍回憶,點一點頭:“差不多吧。”

坐在李先生右側的徐局長扶了扶眼鏡:“如果以此計算,則關中一道,要經辦的案子便成千上萬,設若擴張至整個天下,要清理的鬼神又有多少呢?”

皇帝道:“天下十一道,大約不過十餘萬吧,朕的預想,是花個七八年水磨工夫,慢慢的也能做成了它。”

長桌邊一時寂靜,無人應答,直到坐在左後方的張主任輕聲開口:

“恕我冒昧,陛下的這個估計,可能是稍微樂觀了一點。關中毗鄰帝都,淫祀、祭神的風氣,還不算太甚,偏遠如浙、閩、粵一帶,才是重點,鬼神數量也要大大超越關中。不能簡單的用已有經驗套用。”

她頓了一頓,低頭翻閱資料:

“……以我們查閱的部分典籍來看,天下需要清理的邪祟,少說在五六十萬以上。”

會議室又安靜了下來,皇帝不覺回頭與皇後對視,神色隱約驚訝。顯然,這個數量級大大超出了他決策前的考慮,並將給整個清理行動帶來不可預測的變故——超出幾萬還好,而今數量級猛然翻了五六倍,那大多數的預備都要被嚴重透支了。

某種意義上,這大概也算執政能力天差地彆的差異。組織文史小組靠著查資料與一線專家的報告能大致推斷出來的事情,貞觀初年剛剛建立的大唐國家機器卻很難厘清。無論皇帝如何聰穎英明,僅僅依賴著舊有體係下那一丁點少得可憐的地方官吏做統計,結論都很難有意義。

眼見至尊愕然不語,李先生又

道:

“敢問陛下一句,這樣繁多複雜的邪祟,又是怎樣一一料理的呢?僅僅關中這上萬的案例,便不是一件輕鬆的工程吧?”

李一陛下微微一默,而後歎了口氣:“朕特命大理寺與刑部督辦,又派了禦史定期巡查,將地方致仕的官吏也請了不少回來,會同審理……”

說著說著,他的口氣也低了下來。顯然,這些措施聽起來絕無疏漏,但最多也隻能瞞一瞞不懂訣竅的門外漢而已;不要說在座嫻熟公務的諸位高手,就連大手子聽了幾句,都覺得有點不太對頭:

大理寺、刑部、禦史台、退休官吏,聽起來倒是五湖四海,彼此監督,嚴絲合縫得緊。但問題是,你就是把滿朝的官吏加在一起,能料理清楚這關中大幾萬的邪祟淫祀案麼?

彆人不知道審案子多麼費功夫,在座的還能不知道麼?彆說各個證據確鑿,就是一律走簡易程序,這大幾萬的案子也要拖上個一兩年。

所以,陛下迂回許久,還是不得不吐出要害了:

“……此外,還命退下去的諸有功士卒,烽帥、伍長等,都可以檢舉揭發,協同辦理。”

不必再多說什麼了,“有功士卒”四個字一出來,在場眾人的臉色都有了些微妙的變化。即使皇帝用什麼“烽帥”、“伍長”掩飾一一,但根本要害依然無法回避——大唐全民皆兵,對外征伐凡十餘年,哪一個村子沒有“有功士卒”?所謂調動“有功士卒”檢舉揭發,不就是發動上下,大搞運動,來個公審公判,民粹路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