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敬光的確有所不虞,對趙明義他是百般猜疑,萬般不信,幾個大臣的話無一不踩在他最難忍受的地方,他還好好地坐在這個位置上,太子就已經擺出一副準備接手的態度了,而且他這個長子也未免急功近利,為了重新獲得聖心,居然還想“有功於社稷”,野心還真不小。
自趙明義被奪聽政之職後,唯一能有上朝資格的趙明旭便鶴立雞群,他站在群臣之中一直靜觀發展,此時推波助瀾道:“太子乃是國之根本,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太子若是有所
損傷,誰擔得起責任。父皇,皇兄向來恭順孝悌,想來也是許久未曾上朝,心中定然為未能為父皇分憂而五內俱焚才會有此想法,不如準許皇兄恢複上朝,共同商議領兵人選,也可免去他的憂思。”
這段話可以說是不著痕跡地在給趙明義上眼藥了,太子的舅舅怒火中燒,卻也不敢反駁一句。
趙敬光不置可否,召來太子:“朝中眾臣舉薦你領兵大勝關,對抗北翟,你作何想?”
太子的舅舅鐵青著臉不停地給他使眼色,他知道舅舅意思,可他說不出拒絕的話,當權者的勾心鬥角,不該用在這些事上。
趙明義環視一圈,他雖然受到許多掣肘,但也沒到耳目閉塞的地步,大勝關戰事關係國土之完整,如今竟無人能戰,身為太子,他責無旁貸,哪怕會引起父皇不滿,他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邊關百姓受敵國侵擾,不得安寧。
“兒臣願領兵親征!”
“皇上!”太子的舅舅急忙出列,“太子未曾學過行兵作戰,此等大事,不可兒戲!”
“哦?”有大臣反口相譏,“誰不知道太子的外祖當年威名赫赫,與沈家一南一北鎮守邊關,而太子自幼由外祖家教導,也不知道老國丈是如何教導的,難不成太子竟連半點皮毛都沒有學到嗎?還是說大人是在為太子的貪生怕死開脫,若真是如此,這等無德無才之人,怎堪儲君之位!”
“你少在這裡血口噴人!膽敢對我父…”
“舅舅。”趙明義打斷了他未說出口的話,“一切全憑父皇吩咐,不必多做無謂的口舌之爭。”漸漸他也明白了,哪怕他爭贏了,在父皇眼裡,也隻會覺得他心胸狹隘,斤斤計較,還不如什麼也不說。
趙敬光語氣淡淡:“既然如此,便領五萬禁軍增援大勝關,北翟來犯,不可有一絲一毫的退卻,損我國威,但也不可枉顧國之安寧,私自挑起兩國紛爭。若是未能做到,你該知道是什麼後果。”
趙明義心中苦澀,能有什麼後果,無非是他這個太子之位不保。
可他現在彆無選擇,今天他要是拒絕,明天當朝太子貪生怕死,昏庸無能的消息就能傳的滿天飛,兩相其害取其輕,他隻能同意。
讓他心涼的,是自幼敬愛的父皇,沒有一字一句的關懷和囑托,比之陌生人還不如。
當天,趙明義領聖旨出發,陸楟之隨行,甚至沒來得及和即將臨盆的太子妃告彆,就被送上了出發的馬車。
皇後知道這件事以後,形容枯槁的麵容沒有絲毫的表情,邱蕊死後,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地被換掉,身體也一天天的衰敗,她總想著趙敬光哪怕對自己無情,對兩個孩子總歸有血脈親情,如今看來,隻有阮紅玉生下的孩子,才被他視作血脈。
哀大莫過於心死。
她,再沒有一絲波瀾。
當夜,她請來自己的兄長,四十出頭的皇後在年長自己的兄長麵前,老態畢露,看起來竟比他還要年邁,兄長看著小妹如此煎熬,淚灑當場,當皇後交給他厚厚的一疊信件的時候,更是泣不成聲。
他的妹妹,這是用命在給外甥,搏一條生路啊!
“哥,接下來的事,就全拜托你了。”交托了一件大事,皇後整個人都輕鬆下來了,青
白的唇邊露出一個笑來,“你彆怪我任性,這是最後一次了。”
“我怎麼會怪你呢,當哥哥的自然要時時寵著妹妹了。”皇後的兄長哽咽,要不是他沒有本事,怎麼會連給妹妹撐腰都做不到,她已經病重到如此地步,還要殫精竭慮謀劃許多事情,是他對不起妹妹!
兄長走後,皇後以侍疾之名,將臨近生產的太子妃留在了棲鳳宮,緊閉宮門,誰也不能從那道顏色黯淡的宮門得窺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