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始亂終棄(2 / 2)

宋時明月 神話王朝 7247 字 7個月前

趙興與秦觀低聲交流了戲劇的排演,湛琴琴在一旁時不時的輕聲小唱一段,以為助興,毛滂聽到熟悉的曲調,在亭子裡也坐不住了,他提了一個熱水瓶,鑽出亭外,假意給兩人續水,插話說:“我聽說趙大人正找人繪製布景,我們可就等大人的布景了,什麼時候大人的布景好了,我們就開演。”

蘇堤儘頭,一隊很明豔的倭女打著竹傘,提著飯食,木屐聲清脆的向這裡走來,她們走過的路上,一些正乾活的廂兵扯起嗓子唱起宋代情歌,哥哥妹妹的喊的聲嘶力竭,那些倭女笑聲清脆,一邊回應歌聲,一邊腳下加快速度。

原本蘇堤上都是夯土製作的地麵,有趙興參與,這段路改成了石板路,木屐踏在石板上,那種宋代的風韻讓趙興停住了交談,他帶著欣賞的微笑看著這隊倭女娉娉走來。

秦觀隨時不忘向女人展示魅力,這隊青春靚麗、活潑開朗的倭女隊伍立刻引起他的注意,他一轉身,從腰後抽出金絲折扇,嘩的一聲打開扇麵,將扇子搖的像一個辛勤的小蜜蜂,呼呼直響,順帶著擺出最英俊的姿態,微笑的向倭女們亮相,果然引起倭女們的一片尖叫。

毛滂下手完了,風頭都讓秦觀搶去,他歎了口氣,自覺自願的退後一步,搖著頭,半褒半貶的說:“天下間怎會有男人搶去秦觀在女人麵前的風頭,我認輸,趙兄你上。”

趙興聳聳肩,攤開手承認:“我也搶不過秦觀這廝。”

趙興說錯了,那些婦女雖然在衝秦觀尖叫,有些人甚至胳膊發軟,棄了撐著的竹傘,但她們的腳下並沒有停,用直線距離向趙興走去。

秦觀不忿,他搖著扇子說:“你們是給我家趙賢弟來送午飯的吧,有我一份嗎?”

倭女們七嘴八舌的答應道:“當然有,我們怎麼會落下了秦學士?”

秦觀笑問:“今日吃的什麼飯?”

“黃雀鮓、香芋鮓、鱸魚鮓,還有幾味生魚片,學士快來,今日的飯裡我們最滿意的就是黃雀鮓,可惜數量不多,學士可要好好搶啊。”

趙興聽了今日的飯食,他皺了皺眉頭,草亭裡已經鑽出一群人,唐棣扯著嗓門問:“有金葵嗎?有辣椒嗎?有芥末嗎?還有醬油,彆忘了醬油。”

那群倭女攤開幾張草席,就在堤岸上打開食盒,她們首先一樣取出一份,單獨擺放在一個越南紅木漆盒裡,然後由一名倭女提著,跪在趙興麵前,舉案齊眉的將食盒頂在頭頂,等待趙興進食,而其他人則圍在倭女的身邊,搶奪剩下的鮓食。

鮓又稱脯鮓,也作“鮨”。在古代是指以鹽與米粉醃製的魚或其他食品。及至宋代,則演化為糟醃肉類。《中饋錄》載錄了脯鮓、製蔬和甜食三個部分,共有菜點製作方法80多種。其中以宋時金華、衢州一帶民間家庭最喜歡食用。

傳說,漢代的時候,海邊漁民將這種酸釀米團當作出海時食用的食品,因為這種食品便於保鮮。自三國大移民時,這種食物的製作方法已經傳入日本,成為華族喜歡的吃法。到了宋代,這種食物開始普及到了民間。

最初,“鮓”傳入民間的時候,日本人不知道這個字的念法,他們吃一口飯團,就會大呼“好酸”。這話是用宋語說的,宋代“好酸”用現代拉丁拚音注解,就是“susi”或稱“sushi”,如果用漢字注解,就是“壽司”。久而久之,“鮓”在日語裡就讀作“好酸”,在漢語裡稱作“壽司”。

“鮓”這種菜在宋代並不知名,因為宋代的名菜實在太多了,把“鮓”淹沒了。正因為如此,趙興每次吃到“鮓”的時候,總是不能理解,為什麼現代小資吃日本“好酸”中國“壽司”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特有文化,特有品味……

嗯,他承認,他們這種感覺對了,這玩意確實有文化,不過是一千年的宋文化,一千兩百多年的唐文化,兩千多年的漢文化培育出來的普通食物……可這些他們知道嗎?

現代,壽司的吃法依舊保持宋代的食物風格——也就是食物製作的時候不加鹽,吃的時候要蘸著醬油或調料吃。趙興按記憶中的吃法,捏起一團黃雀鮓,蘸一點金葵,拿一片蘸過醬油與芥末的生魚片裹起這個米團,整個放在嘴裡,然後閉上嘴,慢慢咀嚼,他現在的樣子仿佛回到現代茶餐廳……

宋代認為吃菜時啃咬不雅,菜必須完全放在嘴裡,合上嘴咀嚼,而且不能發出咀嚼聲,不能讓人看到牙齒,這是宋代的餐桌禮儀,也是現代吃壽司時所需要的禮儀。至於抓起一段菜團,像啃羊蹄一樣的一段段撕咬,那是胡人帶來的傳統。而宋人,總顯得那麼溫文爾雅。

是的,溫文爾雅,宴席剛開始的時候,稍稍有點斟酌的氣氛,等大家都盤坐在草席上,現場隻剩下一片咀嚼聲。

在場的都是官員與鄉紳,在這個文化人聚會的場所,每個人都深怕自己有失儀態。要知道,蘇軾的大嘴巴名聞亞洲,秦觀的莽撞比蘇軾輕不了多少,若一不小心露了怯,這兩人大筆一揮,寫到詩詞裡,那可就臭名一千年了。

幾名倭女如穿花蝴蝶般在席間騰挪,她們用深具漢唐風韻的宮廷禮儀給官員們斟酒倒茶。宋人是講究食不語前不言的,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喝酒的時候才鬥酒詩百篇。現在是吃飯時間,所以大家隻顧吃了。趙興哖了幾個米團,略略填好了肚子,他不放心蘇軾趕緊向堤尾部走。

原本堤岸該完工了,但蘇軾過度追求完美,他又嫌兩岸的柳樹栽植的不對稱,石板鋪的不平整,所以讓人返工。好在杭州修繕的資金充足,隻要有錢賺,廂兵們也不在乎,他們才不在乎返工幾次,反正工錢是按天算的。

杭州這裡算是好的,是以工代賑,乾活是給錢的,要擱彆的地方,這是他們的勞役,不僅免費乾活,還要自帶工具與乾糧,在這種情況下,廂軍們巴不得整個夏天都有活乾。

蘇軾正在大堤的尾段,他蹲在地裡跟一個老農聊天,那老農一邊乾活,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跟蘇軾介紹著今年的收成,糧食的產量,蘇遁則蹲在蘇軾腳邊,好奇的忽閃著大眼睛看著老農那粗糙的腳板。

趁著蘇軾問話的間歇,蘇遁突然插嘴,口齒不清的問:“嫡父,他為什麼不穿襪子,我看大大家,無論男女老幼,沒有光腳的。大大說腳底光著,容易受涼拉肚子。”

蘇軾還沒有回答,那老農哈哈的笑著:“小舍人,那是大富人家的習氣,我能跟杭州趙老虎家比嗎?我六十歲了,六十年冬天都不穿襪子,也沒見得拉過肚子。告訴你吧,人是個夯貨,有多大的福,過什麼樣的生活,否則就是折壽,小老兒……”

老頭說話嘎然而止,他趕緊低下頭一言不發的挖坑。

熬夜看書 安卓客戶端上線 下載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