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兩人聊聊天,很快就到了槐樹胡同。找到了個停車場停好車,兩人按房門號一路找過去。
“6號、7號、8號……”
走到13號時,曾文芳才隱約有了印象。幾年過去,這裡還是有了不少變化。街道休整得更漂亮了,好些人家,還在四合院的前院開了個大門,隔開做成店鋪。
隻是,她拿出鑰匙,要開門時,鎖卻有些生鏽了,怎麼擰鑰匙也打不開。陳文乾拉開她,自己上去開門,還是開不了。
曾文芳歎了一口氣,道:“所以說,房子還是得有人住。”
記得那個時候,美琪覺得那戶人家給的租金不多,還不願意出租。還是她下了決定,說租金不重要,重要的是租給人口簡單的人家,不會弄壞房子,又有人幫忙看房子,一舉二得。再說,房子有人氣,才不會破敗。
這時,有幾個行人停下腳步,狐疑地看著他們。曾文芳一怔,才意識到這些人以為他們兩人在做壞事。
“你們是這所房子的主人?”有位鄰居大嬸從隔壁走過來,也懷疑地打量他們,或許是他們太年輕,難以讓人相信吧。
對鄰居大嬸懷疑的神情,曾文芳也不生氣,她從包裡拿出房產證,笑盈盈地對大嬸道:“謝謝大嬸幫我看顧這所房子,我叫曾文芳,早幾年就買下了這套房子。因為之前在外麵讀書,所以才把房子租給彆人住。如今,那戶人家搬走了,我想回來看看,看是自己住還是再租出去。”
大嬸看了房產證,這才打消了疑慮,態度也熱絡起來:“哦,原來是這樣呀。你不知道,前些日子還有人來問我,問這套房子要不要出租。可是,我一直沒見過房主,文芳姑娘,如果你這房子想租出去,你就留我個電話,我幫你留意一下。”
“好,謝謝大嬸。我先進去看看,等會兒我去找您。”
“嗯,我就在你隔壁15號,開了個小店,有什麼需要買的,就來找我。”
房門打不開,最後,還是陳文乾找那位大嬸要了一根小鐵絲,才打開大門。
曾文芳之前來看過,對這所房子的格局還算熟悉。這個四合院並不大,總麵積是518平方,也沒有裡描寫的那麼誇張,有幾進。隻是一進的房子,但院子很大,四周都是獨立卻用走廊連起來的房子。
對於這些房子,曾文芳沒有多大的感覺,她喜歡的是中間那個長方型的種著槐樹、桂樹和好些花草的大院子。
要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城市的地皮尤為金貴。而在京都這個地方,更是寸土寸金。當城市裡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時,人們就會特彆懷念以前住的四合院。
這也是後來,四合院的價格被炒高的原因之一。到了21世紀,京都的有錢人都以擁有一套四合院為榮。當然,那個時候的四合院,基本上都是經過改建的,加了暖氣管道、煤氣管道。就連水電都要重新安裝,裡麵的牆身更不用說了。還有瓦,也變成了不易壞的琉璃瓦。
曾文芳這套,是還沒有經過改建的老房子,如果她一家子想要住進來,還得費一番功夫改建、裝修。
“怎麼樣?好弄嗎?”曾文芳問一直打量著房子的陳文乾。說實話,看過了沈園,再看這個小四合院,無論是曾文芳還是陳文乾,都不會把它看得太高。但是,沈園是沈園,不是自己的,隻能欣賞。他們站著的這套,卻是自己的,那種擁有的感覺,還挺爽。
陳文乾隻顧看房子,沒聽到文芳說什麼,回過神來,問:“啊?你說什麼?”
“我問這套房子若要改建成自己住的房子,會不會很麻煩?”
陳文乾沉吟了一會,道:“具體的事情我也不清楚,還要找懂行的、改建過的師傅看看才知道。這條胡同的房子多,肯定有人已經進行了改建,我們可以去打聽一下,也好訂一個計劃。”
“好啊,我們去找剛才那個大嬸打聽一下,看看這裡誰家改建得最好,我們就找哪些師傅。”
曾文芳連連點頭,這個建議挺中肯,沒想到他沒做建築這一行,也能想得這麼周到。
陳文乾問:“今天還有時間,不去其他房子看看嗎?”
“哦,要去看看的,那邊有一套房子租出去了,有一套一直沒租。我們去看看,最好還是租出去,也能弄點零花錢。”
“嗯,我來收租金,也嘗嘗當地主公的滋味。”
“哪有地主公的?隻有地主婆!”
“沒有地主公,哪來的地主婆?呃,我說地主婆,你在這裡看看房子,我還要出去買一把新鎖來。”
“去吧,地主公!哈哈……”
曾文芳被這家夥打趣得笑彎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