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妻子兒女回鄉
陳文乾攜妻子兒女回柳鎮的事情,很快傳遍了柳鎮陳家村。恰逢清明祭拜,大家更加相信祭拜祖先,祖先會顯靈保佑後代的說法。
另外,村裡人雖然也見過雙胞胎,但這幾十年來,陳家村卻沒有出現過雙胞胎,更彆說龍鳳胎。
好些婦人特意從村裡出來看陳家這對龍鳳胎。發現兩個孩子雖然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卻又容易區彆。因為其中一個更胖一些,也更喜歡笑。而那個叫東東的,對著她們這群陌生人,麵無表情,也不笑一個。
“唉呀,這個是男孩吧?跟他爸小時候一個樣。大家還記得嗎?阿乾小時候就不喜歡搭理人,有些大嫂子喜歡他,捏捏他的臉,他就像兔子一樣地跑走了。你看,你看,這孩子撇過臉去了,這神情,與阿乾可真像呀。”
“記得、記得,阿乾才六七歲的時候就像個小大人,特彆是陳嬸罵桐嫂子的時候,阿乾板著臉,可有趣
了。”
曾文芳滿臉黑線:這群婦女,唯恐天下不亂,這是哪茬不提提哪茬。好好的,乾嘛提奶奶罵婆婆的事呀!
他們回來了,家裡人除了奶奶,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曾文芳無意中聽到陳老太太嘮叨,說這死貨倒是個有福氣的,竟然一次生倆。
“這死貨”到底是罵她的還是罵婆婆的,曾文芳不知道,不過,她對陳老太太實在敬重不起來。回到家裡,她隻拿出送大家的每人一份禮物,也沒有特地送過去給老太太,全擱自家大廳裡,讓大伯母去分。
幸虧隻在柳鎮呆了一個中午,吃過中飯後,他們就借口孩子的東西全在東湖市區家裡,回了東湖市區。
借著下午一點時間,夫妻倆分彆去拜訪親友,晚上才一起約吳友敬幾個同學聚餐。唐冬陽與高林回了漁港,清明拜祭在有錢人家眼裡,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對農家子弟來說,卻顯得沒那麼重要。
俗話說“衣錦還鄉”,青山鎮有錢人、有單位的人
才會在清明搞隆重一些的祭拜儀式。比如全家男丁都要回老家,比如放鞭炮,準備三牲之類的物品。普通百姓,特彆是在外打工的人,不會特意回來,家裡有代表在清明這天拜山就行了。
這個時代,清明節還沒有假放,今年清明恰逢周末,所以鄉鎮就更熱鬨了一些,市區倒顯得冷清了不少。
陳文乾夫妻沒有帶孩子出來,喂過奶後,曾文芳才出來。家裡有公公婆婆,還有陳琳那個能抱孩子、能喂孩子喝奶粉的丫頭,曾文芳放心得很。
吳友敬見到他們,很高興,但又不由傷感:“文乾、文芳,你們走得這麼遠,我們這班同學很不習慣。你看,自從結婚典禮那次,我們就沒見過了,都快一年了。”
陳文乾道:“班長,我們今年春節會回來,到時候假期要多一些,我們還有時間聚。還有,如果你們哪個結婚,我們會回來參加結婚典禮。所以啊,你們快點結婚,就能見到我們了。”
謝學澤挑眉:“如果哪個同學結婚你都回來,我看呀,你這幾年一年就得跑幾趟。”
陳文乾道:“當然也不是每個同學結婚,我都能回來。不過,東湖這幾個同學結婚,我與文芳兩人肯定會派個代表回來的。”
曾文芳問:“班長,去年不是我們畢業10周年嗎?你們怎麼不組織10周年聚會。”
吳友敬感慨道:“你不在東湖,我們都很少聚在一起了。說起來,文芳的號召力更大。大家說了,上次你舉行結婚典禮,大部分同學都來了。我們覺得那次可以算作10周年同學聚會,所以,就沒有另外舉行了。”
蘇立德附和道:“就是,上次隻有在外省工作的同學,還有幾個在農村結婚生子的女同學沒來,其他有單位的、在外麵打工的都來了。即使再舉辦一次,估計聚的還是那些人。所以,10周年就沒必要舉行了。”
曾文芳問:“那下次聚會豈不是要等20周年了?
”
謝學澤搖頭:“班長好事將近,我覺得班長結婚,我們全班同學都要到齊,又可以算一次同學聚會。”
吳友敬連連擺手:“阿澤,你說什麼呢,八字還沒有一撇呢!”
曾文芳叫嚷:“哇,有好事要分享啊!班長你太不夠朋友了,今天就應該把女朋友帶過來。”
吳友敬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道:“她回老家了。”
陳文乾倒酒,把大家的杯子都滿上:“那就是真的有了,來來,喝酒,要慶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