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平衡第五人,李嗣源,統帥97,武力104,智力90,政治92,魅力90。
植入身份:李唐宗親李嗣源,因功受封為國公之位。
攜帶:石敬瑭、史建塘、元行欽、李從珂、李從審、李從榮、李從璨、李從益、郭崇韜、王晏球、安重誨、範延光、李從襲、向延嗣、馬彥?。”
嗯?
李唐宗親?
最近吸引到王羽注意,反而是這麼幾個字眼!相比其他的那一列串名字,可比不上李唐這兩個字吸人眼球。
中間畢竟隔著一個大魏,那邊的消息還沒有傳過來。
而且,按照時間線發展,李唐建朝還隻是幾天前的事情。
李昊!還是李淵?
畢竟,總不可能是李世民吧!
至少,王羽是不可能把這個人選想成是李世民的,他就算是再有手腕,上位的速度也不可能這麼快,直接跳過他前麵那麼多人,踏上了皇帝的寶座!
李昊,才是這個世界上李閥的家主,李淵植入的身份也隻不過是李昊的弟弟,李世民也隻是李浩的侄子,他要是真的能這麼快的速度就上位到那種程度的話,除非是他開了掛,要不然,不可能先跳過了李昊,之後再跳過李淵,接下來還得跳過李建成。
至於王羽為什麼要想到李淵?
再怎麼說,擁有藍星靈魂的他,聽到李唐這個字眼之後,當然會本能的想到這位李唐的開國之君。
而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王羽也在思索,自己是不是要踏出那一步了?
僅以實力而言,隻需要消化了河東之地後,他就已經有這個底氣了!如果再能夠拿下四小皇朝,那就是底氣再加底氣了。
不過,到底還是缺點契機!
接下來,還是要靖王他們打到兩敗俱傷的程度,那個時候才是一切的契機!
開創新朝,以新朝的名義成堂堂正正之師,徹底打下自己的帝國,而不是都打下了帝國,但沿用的還是舊帝國的國號。
再說到李嗣源,演義中的第十六條好漢,“十三太保”之大太保。
這個身份聽起來,似乎是非常的逆天!
但是,事實上,不過是個戰五渣罷了!頂多,也就是在戰五渣之中,矮個子裡挑大個。
說是第十六條好漢,可算上老一輩的人物,再算上契丹的那些,能夠排進前三十都難。
而且,就像是隋唐演義十八條好漢直接的巨大戰力差距,排到最後麵的他,麵對前幾名的那幾個,這個實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曆史之中的李嗣源,那就不像演義之中的戰五渣了!
在曆史之中,李嗣源曾經在戰場之上與當時的猛將元行欽遭遇,兩人先後八次交鋒,李嗣源七次射中元行欽。元行欽拔箭而戰,也射中李嗣源的大腿。最終,元行欽“勢迫來降”。
而元行欽他的實力又是如何呢?
《新五代史》當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夏魯奇,字邦傑,青州人也。……從周德威攻劉守光於幽州,守光將單廷?、元行欽以驍勇自負,魯奇每與二將鬥,輒不能解,兩軍皆釋兵而觀之。”
單廷?、元行欽兩人合力居然能夠和周德威麾下第一猛將夏魯奇打的難分難解,夏魯奇那是誰?他可是整個五代時期的超級猛將。
甚至,堪稱是那個時代曆史中的最強者。
要知道,曆史之中可沒有李存孝那麼誇張的人物,曆史中的李存孝,雖然也是一名優秀的將領,但去除了演義的光環,在這個時代之中,他隻能說是優秀,而不能說是頂尖。
可夏魯奇呢?
他是這一時代之中真正有所記載的百人斬!
而且,還是身處敵人的包圍之中,再加上身後要保護一個莊宗,種種負麵buff加成的情況之下,這一戰自午時打到了申時,殺敵數百人,並且還成功的保護好了莊宗。
而且,曆史之中的李存孝相比演義中的李存孝堪稱一個正常人,但曆史之中的夏魯奇,卻同樣像演義之中那樣生擒了當時的猛將王彥章。
從李嗣源、元行欽、夏魯奇這三個人之間的對比來看,就可以看出,曆史之中的李嗣源的勇猛了。
而事實上,相比他的勇猛,作為一位有為之君的他,在征戰以及政治能力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稱其“創業以來,艱巨百戰,何城不下,何賊不平,威略之名,振於夷夏。”
“叮,平衡第六人,納迪爾沙,統帥100,武力103,智力92,政治84,魅力85。
植入身份:薩滿教教徒。
攜帶:艾哈邁德沙?杜蘭尼、阿迦汗、巴爾塔哲。”
他被稱為亞洲最後一位偉大的軍事征服者,被譽為亞洲的拿破侖,亞曆山大第二。
拿破侖本人也在年輕時閱讀了納迪爾沙的事跡,被一些人稱為歐洲的納迪爾沙。
實現了從奴隸到皇帝的轉變,成為了或許是西亞曆史上出身最卑賤的統治者。在軍事領域中,他留下了令後世歎為觀止的戰績。
納迪爾沙的前半生仿佛一個成功版本的董卓,從奴隸混到了邊疆軍閥,為人粗獷,殘暴而又驍勇。
1723年波斯薩法維王朝衰落,外族遊牧部落侵擾,內部叛亂連連,王室連首都都保不住,流離失所。
納迪爾沙擁立王位繼承人,假借勤王的名義,掃平群雄。
1736年伊朗全境平定,傀儡國王失去了利用價值,納迪爾自立為王。新政權的疆域遠邁前朝,東至印度河,西鄰小亞細亞半島。
而納迪爾沙最初接手的是一個支離破碎的伊朗,國家遭異族阿富汗人肆虐蹂躪七年之久。他起兵於草莽,驅逐蠻族,收複了所有的失地,並且對外擴張。
18世紀中葉,伊朗打造成一套高效的戰爭機器,伊斯蘭頭號大國奧斯曼土耳其是其手下敗將。俄羅斯帝國主義通常在東方的征服屢屢得手,然而麵對納迪爾沙,也隻能吐出到手的戰利品,歸還城池。
他麾下有著亞洲最優秀的戰士,波斯騎兵的單兵素質傑出,長矛、長劍、盾和弓,任何武器都抄起來能用。
納迪爾沙善用騎兵,又不單純依賴騎兵,他敏銳地意識到軍事最新動態,引入了西方的火器。
在歐洲教官的訓練下,伊朗擁有世界一流的火槍手與炮兵,再配合輕騎兵的衝鋒,各兵種協同作戰。
國王運用這一支軍隊,縱橫天下,平生僅有兩次戰役失敗。
同時期的清朝,放棄了熱兵器研發運用,故步自封地堅持騎射,落伍於時代潮流。
納迪爾沙本人的戰術才華比之亞曆山大大帝、拿破侖等名將,毫不遜色。
他創造性地把輕型火炮裝載在駱駝身上,駱駝躺下即可開火,完美適應了在伊朗高原上的運輸和機動作戰。
從1737年至1747年,波斯人的聲勢達到曆史巔峰,軍隊向各個方向出擊,南下攻略印度,西進占領兩河流域,北上阻擋沙俄的擴張步伐。
波斯曆代王朝,隻有阿契美尼德能與之媲美。
在他長達三十餘年的軍事生涯當中,他東征西討,創下了多場以少勝多的著名勝利,而鮮有敗績,可謂拳打莫臥兒,腳踢奧斯曼,其戰績之輝煌,在世界軍事史上實屬罕見。
可以說,就軍事指揮才能上,納迪爾在整個十八世紀之內,於西亞乃至全世界都罕有人能夠與之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