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第四百三十章紅樓潛龍在淵44 姑蘇人……(2 / 2)

那些研究部門和糧商們可沒什麼關係。

當然,資料是蘇葉提供的這件事,沒人知道。

所有人都覺得甄管事是真的厲害,也是真的下了血本,大手筆砸下百萬兩建立起來研究項目,後又陸陸續續投入了幾百萬兩,才有現在看到的效果。

那些最初的糧商會成員,腸子都要悔青了,但沒辦法,沒投錢還想拿好處,當甄管事背後的陳景軒是吃乾飯的嗎?

明麵上糧商會是陳景軒提議建立的,甄管事也是他選出來的,之後從海外購買良種,然後對化肥和農具進行研究,也是他要求的。

現在成果出來了,全大楚獲得三種畝產很高的良種,其他原有的水稻和小麥等主食,也在農具和化肥的幫助下,提高了產量。

因此陳景軒受到嘉獎,直接被晉封為齊國公,而甄管事也被任命為司農官,官位不高,隻是虛職,但好歹從商人變為官紳了,提前改換門庭。

這樣兩個人坐鎮糧商會,那些糧商們哪敢鬨騰啊。

要知道他們現在的命脈都被糧商會拿捏了,收到的糧食賣給糧商會,想要販賣糧食,也要走一遍糧商會的程序。

隻能老老實實的聽候調配,合理合法合規的賺錢。

糧商會幾乎一手壟斷了糧食相關買賣,但沒惹來朝廷的覬覦,一來主管是陳景軒,朝廷自己人。

二來這些年糧商會交給朝廷的稅收,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在增長,今年都快兩百萬兩了。

這是什麼概念,以前糧商們各自為政的時候,想儘辦法偷稅漏稅,糧商上交的交易稅不過四五十萬兩而已。幾乎相當於翻了四倍。

當然了,這也有糧食增加,交易量增加的原因在,加上海外運來的糧食,也是和糧商會交易的,他們隻管從海外運糧,國內的銷售都交給糧商會。

可朝廷尤其是中央的官員,看不到他們拓展了業務,隻以為更加規範後,才造成的效果,不由從心裡認同。

其三,糧商會和朝廷的合作,幾乎是低利潤,朝廷養軍隊的糧食,賑災的糧食,乃至充入太平倉的糧食,糧商會賺的都很少,扣除成本,還不到百分之一的利潤。

這放在之前的朝廷,可能還會有人攻訐糧商會,因為想要在軍餉和賑災銀中層層盤剝,當然不能讓糧食價格公開透明還低廉。

可在之前的大清洗後,朝廷本就清明了不少,這些年經過太上皇和新帝的相互內鬥,原本的老人越來越少,新補上來的,都是蘇葉讓人挑選出來的。

其中少不了敗類,但她的情報網已經布置完成,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那些出現問題的,很快會被清理,成為太上皇和新帝‘內鬥’的犧牲品。

這裡不得不說,麥考夫對政府內部的情報布局,和夏洛克遍布整個城市的小分隊相結合,實在太有用了,囊括的情報來源的方方麵麵。

擁有這些人,幾乎誰出現問題,都會被揪出來,最終成為兩位帝王的炮灰。

而蘇葉也因此把大半個朝堂換成了自己人,這些在上崗前,是經過專門培訓的,也更多是有熱血和抱負的年輕人,還沒有和朝廷那些老油條同流合汙。

在這些人的積極促進下,糧商會是直接和朝廷談合作的,合同公開透明,價格標得清清楚楚,核驗環節也都是這群中低層官員在負責,自然不用擔心被卡脖子,然後不得不送禮。

因著這種合作模式,朝廷在賑災和軍隊糧食的消耗上,每年減少了百萬兩支出。

一邊是稅收增加了,一邊是消耗減少了,好處立竿見影,朝廷自然對糧商會樂見其成。

甚至還有人提議組建彆的商會,朝廷正在爭論呢,派誰來搞這件事。

但蘇葉一點也不看好,要做到這件事,首先就要出其不備,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資源,掌握先機,然後要投入大筆資金下去,才有可能。

然而有這眼光和魄力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前期投入的巨款,更是把所有人攔在門外。

如果朝廷願意出錢,到是有可能,再派個有能力又不貪,像陳景軒這樣的官員督促,還有一線機會。

可惜,兩位帝王都不會放心陳景軒再插手彆的產業,因此這件事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因著這幾方麵的原因,糧商會算是受到了朝廷的認可,屬於朝廷的編外部門。

而它做出的貢獻也不少,至少這一兩年,餓死的百姓越來越少了,就連受災的地方,也都能及時調撥到足夠的糧食賑災,甚少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但這還遠遠不夠,要是農民都當了工人,地裡荒廢了,光憑現在的糧食產量,還不足以支撐全大楚的糧食供應。

所以其他工廠建立的時間,必須往後延,等得糧食畝產取得突破性進展,少了大量農民,也不缺糧食吃的時候,才能大規模推行。

這也是目前成規模的紡織工坊和香皂工坊等,都隻招收女性的原因,因為她們原本就不算地裡的主力,尤其是女童和年輕的姑娘。

以往她們在家裡做家務或帶孩子,創造的價值有限,在家裡紡布,也遠遠比不上在工坊的效率。

現在把這群人就解放出來,讓她們進入工坊,不僅不會對農業造成衝擊,還能讓百姓的生活更好,收入增加。

誰讓女性原本就是被束縛住的生產力呢,現在解放了一部分,自然是利大於弊。

另外,這也是蘇葉的有意為之,其他很多工坊,都可以招收男人。

或者說男女都可以,那麼工坊主就會率先招男人,而排斥女人,這是固有觀念決定的,想要改變很難,除非實在沒人可造了。

而紡織這個行業,織布做衣服,天然就是女性的活,也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固有觀念,一開始就讓那些男人去紡布,他們肯定不會願意。

這樣一來,女工人率先崛起,有個十幾年功夫,觀念也就能順勢改變了,她們開始願意和男人一樣出去做工,而男人也阻攔不得。

畢竟誰家裡都不富裕,能有一人每月賺上幾百文,不讓去才是傻子吧。

另外還有一個蘇葉沒想到的好處,那就是女人堆裡必定是女管事,畢竟現在男女大防比較重,讓一個男人來管理年輕姑娘們,任誰心裡都犯嘀咕,不如女管事來的放心。

而想當好這個管事,不認字是不行的。

於是形成了一種風氣,讓姑娘們去認字,雖然隻是小規模的,但已經很可以了。

等到幾年後,認字的姑娘越來越多,彆的工廠開辦起來,男女工人都招的時候,會認字的女性就能凸顯出來,獲得管理崗,而不全是男性。

這就形成了正循環,認識賺錢的女性越來越多,男性想把她們趕回家裡去,都不可能。

到時她再在朝廷設立女官,阻礙也要小的多,至少民間的百姓不在乎了,女管事都不少,那女官也是正常的不是嗎?

考察完,蘇葉非常高興,這比縣試結果出來,她得了案首還要高興。

為了以示公平,縣試前十名的試卷會被張貼出來,蘇葉的文章立刻被所有人看見,原本那些還有點不服氣的人,看完不由心神震蕩。

原來這筆帖式和策論還可以這樣寫,好精巧的心思,讓人不得不佩服。

不要說同科考生了,就是那些已經過了童生試的秀才,都自認自己沒這個水平。

第二名的文章也不差,看得出來是前十名中非常優秀的存在,可放在蘇葉後麵,就黯然失色了。

什麼叫碾壓式第一,這就是了!

很多人都懷疑,這第一名不會是什麼七老八十的人吧?

可看著也不像,文風雖華麗穩健,卻也儘顯鋒芒,不像考了幾十年才考中的人寫出來的。

大家不由好奇,到底是誰寫得這樣一手好文章?

打聽之後,不由紛紛震驚,居然是一個才九歲的孩童,這麼小文章就這麼老道了?

不敢置信!可事實不會騙人,這就是一個九歲的孩子寫的。

同屆的考生隻覺眼前一黑,有這麼個大才,彆人還有機會拿第一嗎,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榜單前,一青年學子喃喃,“會是個小三元嗎?”

“很有可能,”他旁邊的友人歎息,“聽說是林家麒麟兒,我家怎麼就培養不出這樣才華橫溢的孩子呢。”

“彆孩子了,想來他明年的府試和院試也不成問題,很快就要成為我們的同窗了,”那青年學子道。

這兩人是往屆的秀才,目前在姑蘇府學就讀。

考中秀才後,就有了上府學的資格,因為裡麵的教習水平都很高,且是免費入學,朝廷還會發放俸祿,幾乎沒人會拒絕。

“我猜不會,就這水平,考鄉試綽綽有餘了,林家又不缺厲害的先生,聽說他還是林如海長子,那可是探花。”同伴不覺得府學的老師,就一定比得過林家的先生和林如海本人,實在沒必要舍近求遠。

事實上蘇葉也真沒打算去上府學,沒必要,她的學識足夠,就不必浪費資源了,空出位置給更有希望的人吧。

得知結果後,她就離開回揚州了,過完年再來參加考試也不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