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 137 章(1 / 2)

[主線任務十四:更進一步]

[你的高級餐廳的包廂上座率終於達到80%以上, 利潤也有所增加。不過,現在的利潤和名氣,並不能讓一位未來的國寶級廚神滿足。現在,進一步提高餐廳的名氣, 努力獲得更多利潤吧!]

[請宿主在接下來的六個月(180天)內, 達成以下條件:①日均客流達到2000人以上, 或者總客流超過35W人次;②純利潤不少於3000W(0/3000W);③知名度超過華國範圍內90%以上餐廳(目前60%)]

[任務獎勵:①聲望值5~10;②食材檢索券X3或三星商城兌換券(隨機)]

裴宴仔仔細細把新任務看了一遍。

這個新任務, 倒確實是主線任務十二的升級版。

隻是這升級得未免有些太多。

目前南金玉的日均客流穩定在1600左右,而開業前半年的總利潤則是2000W。

這個客流是建立在一樓大堂時刻爆滿的前提下, 也就是說, 想要達到一天2000人以上, 那包廂的上座率還得提高。

也唯獨做到這一點, 才能提高人均消費, 以達成3000W的總利潤。

然而現在的80%上座率, 都是靠著贈品和最近的玄學名聲, 等這段熱度過去了, 勢必會下降。

更彆說這個全國知名度的任務要求。

裴宴詢問過客服, 知名度的算法有各項權重, 光是知道“金玉樓”還不夠,還得具體精確到哪家金玉樓。

要不然以金玉樓在全國範圍內的名氣,不至於隻超過60%的其他餐廳。

南金玉雖說是網紅餐廳,熱度超過大部分高級餐廳一大截, 但依舊比不過那些梅林三星餐廳, 以及一些大型連鎖品牌的重要店麵。

更何況,南金玉開業還不到一年,除去部分燕京市民,以及那些衝浪勤快, 或是比較關注美食的網友,在其他大部分華國人眼裡壓根就查無此人。

裴宴思索片刻,最後還是決定,把這個任務分部分去做。

她目前集中的,主要還是拓寬客戶群,提高客流和純利潤。至於名氣這個,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隻是哪怕分了部分,光是短時間內拓寬客戶群這點,就足夠頭疼。

裴宴上樓的時候還在琢磨這件事,開門時差點跟裴珠撞上。

裴珠正在整理一堆書,見她回來,說:“宴宴,你之前讓我帶給你外婆的芝麻露,還真有點效果,輔助其他藥物,她眼睛比以前好多了,現在基本不要用到紗布。”

生發芝麻露除去生發,還有明目功能,雖說也就是緩解眼疲勞、讓眼睛明亮,但裴宴想著聊勝於無也好,叫裴珠給向婉帶了幾份過去。

她生性謹慎,不易和人交心,尤其因為和霍家過往,對沈家一直親近不足。

隻是真心換真心,向婉這位老人家對裴珠、對她都是十二分的真心,她哪怕還不了十分,卻也會努力還上八分。

聞言笑了笑:“有用就好。”

裴珠又說了些沈家近況,想起什麼:“對了宴宴,你過兩天能給我捎幾瓶南金玉的果酒嗎?”

裴宴:“怎麼?”

裴珠指了指旁邊的那堆書:“你陸叔叔不是經常給我送書過來?普通的倒還好,其中還有一些絕版的二手書。我這麼拿人家的,也不好意思,好歹得還個禮。”

裴珠和陸白華從潯陽那會就關係不錯,自從她被沈家認回去,關係更是親近了些。

裴宴翻了翻那幾本書,的確有些一看就有些念頭的書,似乎還專門處理過,不僅乾淨,而且一些破損還給補上了。

雖說對陸白華這種層次的人來說,不過是動動口的事,但能做到這步,到底還是花了些心思。

裴宴不會過問,更不會乾涉裴珠的交友。

隻是她想起之前頭次去沈家後,陸白華將她們送回家,某一瞬間,她隱約察覺到了,他似乎有些極其深重的心事。

無論如何……這種老狐狸的人情,不欠最好。

她點頭道:“幾瓶還是少了些,我到時候讓底下人搬兩箱禮盒的過來,也拿得出手。”

頓了頓,想起什麼:“你明天學校是不是有活動?正巧我休息,就開車送你過去。”

裴珠這大半年間,在大學混得風生水起。

燕工商學風很好,不會因為她年紀大就區彆對待。

裴珠自己也努力,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排名都靠前;又因為想好好體驗錯過了二十年的大學生活,還進入了校學生會,最近就在幫著組織活動。

裴宴工作忙,之前沒仔細聽活動詳情。

第二天路上才知道,這活動竟然是個國學遊園會,內容包括投壺、猜燈謎、飛花令……等等等等。

裴宴本來打算把裴珠送到校門口就走,聞言卻打算乾脆進去看看。

燕工商不禁止外部人員進校,裴宴簽了字就跟進去。

她跟進來,本是想起了在古代時逢年過節的那些活動,奈何燕工商的活動不過是學生自己搞的,雖說熱鬨,但多少有些粗糙。

她轉了半圈,卻發覺一塊場地旁圍滿人群。

大多是年輕小姑娘,不知是不是本校的學生,手裡都拿著手機,嘰嘰喳喳地討論,甚至還有偷偷拍照的。

裴宴隱約捕捉到到“校草”“嘉瑜”幾個關鍵詞。看來是燕工商的校草在這,這些小姑娘才這麼興奮。

這種熱鬨,裴宴是懶得湊的。

正準備轉完接下來半圈直接打道回府,在看到場地裡的情形時,腳步卻是一頓。

這塊場地,是供給“投壺”活動的。

所謂“投壺”,簡單來說,便是拿著木箭往細嘴壺裡投擲。

從前士大夫的酒宴上,便經常會出現這一活動,一般是拿四支箭,投中越多的,則分數越高,若是分數過低,還得罰酒。

大庸朝時,民間也很流行這一遊戲。

裴宴記得,大約是她十三四歲的時候,年初逛廟會遇見姬憑闌,對方教她投了幾支。

這遊戲跟現代的套圈有些相似之處,但難度更大、也更有趣,從此每回出宮,她都會去投壺的地方打個卡。十年下來,雖說不如姬憑闌那般嫻熟,但也基本能十投八中。

裴宴雖說在活動表上看到“投壺”字眼,但學生搞的,想來精細不足,能有個竹筒塑料箭就已經很好。

沒想到眼前的投壺場地,倒是正兒八經地放了一排細嘴帶兩個圈的銅壺,旁邊的箭,也很符合禮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