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湛同她說的這些話,褚瑤很是心動。
倒不是心動那太子妃之位,而是心動於他誇她資質尚嘉,孺子可教,還說要請夫子教她詩書禮樂。
幼時家貧,父母寵愛她雖多過兩個哥哥,但是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卻是從未考慮過將她也一並送去私塾與兩個哥哥一起讀書。
不止是她,村裡的其他女孩子,也鮮少有讀書的機會。
她如此,表妹秋荷亦是如此。
而蘇念之所以能成為遠近有名的才女,是因為她有一位飽讀詩書的秀才爹爹。
她以前也曾問過父親,為何兩個哥哥能去私塾讀書,自己卻不能?
父親同她說,女子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隻有富貴人家才舍得給女兒花錢請夫子,窮人家能讓兒子讀書,已是不易。
她又問父親,為若窮人家隻有女兒沒有兒子,是不是就可以讓女兒讀書了?
父親還是搖頭,說不是,女兒家隻需要長大以後嫁一個好人家就可以了,讀書對她們來說並無什麼用處。瞧那些做官的人,全都是男子,所以女兒家讀書能做什麼呢?連科考都沒有資格參加……
她說不對,明明是因為女子自小沒有機會讀書,所以才沒有資格參加科考,更彆提做官了……
父親因她這話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同她說:“反正老話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是這般教誨的,說女兒家不用讀書的……”
如此褚瑤便一直深深記著這句話,後來她在陸家的藏書中找到了這句話,她反複將這本書讀了好幾遍,才悟到這句話其實是教誨女子,倘若沒有才華,須得以德行來彌補,而並非是父親說的不讓女兒讀書的意思。
隻是那時候父親已經去世好久了,她再也沒有機會和父親解釋那句話真正的含義了。
孩提時想要讀書的願望,到了今日終於有機會實現,她高興地在裴湛懷中點頭:“殿下,我想學!”
她想學很多很多的東西,不是為了成為他的太子妃,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裴湛看到她雀躍歡喜的表情,心情也不禁跟著轉好。
其實自從接她入京的那一日,他便沒想過再讓她回去,可曾考慮過該如何安置她。
讓她做太子妃?以她目前的資質,顯然是不足以與太子妃之位相配的。
讓她做良娣或是良媛,她怕是也不會願意。
先前一直沒有想好,便隻能先拘著不讓她離開。直到她失蹤這些時日,他腦中一直緊繃著,每日每夜,強烈的不安總是將他包裹纏繞,無法擺脫。思緒從未有過這麼長時間的失控,每時每刻,想她,擔心她,害怕以後再也找不到她……
他想,隻要能找回她,她想要什麼,他都給她。
可沒想到,找回她後,她想要的,竟是離開這裡。
不行!
唯獨這件事情不行!
她就沒有想過同他索要太子妃之位嗎?
隻
要她開口要,他就給她。
為什麼不開口呢?
為什麼寧願不要鳴哥兒♀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不要哥哥,也要離開這裡呢?
他隻好主動提出來,讓她做他的正妻,做這東宮的太子妃……
幸好,她答應了。
她願意為了成為他的太子妃,去學宮廷規矩、世故禮儀,去學詩書禮樂……
所以,她其實也一直在期盼,成為他的太子妃吧。
*
褚瑤回到宮裡的事情,很快傳到了永和宮。
彼時宮女剛送來了一個食盒,說是永安伯爵府的嫡女沈初宜親手做了些家鄉小食,特送進宮來給皇後娘娘品嘗。
皇後知道這孩子是在討她歡心,自己也十分受用,還未品嘗便先誇起人來:“初宜這孩子就是有心,瞧這甜食做的可真招人稀罕……”
皇後喜歡沈初宜,這孩子出身功勳世家,端方淑慧,娉婷儀靜,有垂儀之範,且才貌兼具,知禮儀,識大體,小嘴兒也頗善言辭,比起那沒見過世麵的褚瑤不知好出多少。
更難得太子對她也有幾分青睞,前些日子送進宮裡的畫像,太子唯獨對沈初宜和安樂候的幺女多看了幾眼。
那安樂候的幺女自是也不錯,隻是她眼下一顆美人痣,給那美人麵上添了幾分媚氣,許是個嬌媚之人,怕是不適合做太子妃,故而皇後便略過了她,轉而對沈初宜多親近了幾分。
今日送來的這盒小食,皇後正打算叫人給東宮那邊送去一些,便見嬤嬤一臉急色走了進來,俯身與她稟報:“皇後娘娘,老奴聽說,褚娘子回來了……”
皇後一驚,捏碎了手中的糕點:“怎麼會?”
“是真的,聽說是太子殿下親自帶回來的……”
皇後擱下手中的糕點,結果宮女遞過來的帕子,有些煩躁地擦拭著手上的碎屑:“真是命大,都消失了那麼久,怎麼找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