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巧了,這位大儒尊稱‘明公’,就是當初站出來為顧琬說話的那位,在知道這是顧琬那被關在家中十多年的‘殘廢’哥哥顧遲時所寫後,少有地瞪大了眼睛,甚為惋惜。
麵對年輕有才華的後輩,明公還是頗為惜才的,隻是惜才之餘,任職太學的他也不會像個傻子似的,任人糊弄。
顧遲隱疾明顯不適為官,他們家若想東山再起,更多還是要依靠顧琬,很明顯,寫這篇文章的顧遲也已經隨著家族的利益倒向了女官,培養他,受益者是誰顯而易見。
隻是有些東西,也不能因為受益者不是己方而不去做,畢竟女官們又不是什麼大惡之徒,比起來更加特立獨行的女官,儒生內部的分歧才更嚴重,畢竟異端比異教徒更該死,比起來內部的爭執,女官對過往綱常影響,也已經從嫁娶上進行穩定的區分,兩方既然能求同存異,那也不是不可以拉一把自己欣賞的後輩嘛。
給自己找好了理由,明公愉快地拿走了這篇文章,並將其帶到了太學。
太學,長安最頂尖的官方學府,能過來上學的,都是功勳子弟,父兄地位,職位顯赫,隻是由於涉及時間還不長,正式學員人數並不多。
但正式學員不多,不代表非正式的旁聽生少,即便不提這是官方最高學府,師資力量的雄厚,僅僅是這些正式學員的身份,就足夠他們趨之若鶩了。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即便旁聽生不像正式生那樣有補貼,隻要自己交得起學費,又承擔起上學的花銷,那名義上可以無限擴招旁聽生的名額,也被太學牢牢限製,控製在和正式生差不多的規模上。
這就使得被招進來的旁聽生,基本上都是天資聰穎之輩,含金量同樣極高,而且家資也不會太差,甚至就算差些,也會有人願意資助。
故此,明公自然能用些更為簡便的授課方式。
拿著一疊抄寫過的紙張,明公讓助教將這些分發下去,見每位學生麵前都有了文章後,他輕咳一聲,道:
“吾近日得一篇賦文,與過往大不相同,雖有瑕疵,可角度新穎,略有幾分拙樸古意,便帶你們同賞此文,先一觀吧。”
起步沒多少年的太學,雖說有固定的課本,但每個博士想教的內容,並不會按照具體的課程來,講些自己的經驗與感悟,根據學生的提問答疑,發散,都是常有的事情,今日想講一篇文雖和過往不太一樣,卻也在眾學生的理解範圍內,大家攤開紙張,一邊觀看,一邊齊聲應道:
“諾。”
應完,自然要先看文章內容,眾太學生垂頭細讀,有學識淺薄,不擅奇詞僻字的太學生,對這種‘簡單’的賦文自然喜歡,但因其描寫的內容非城池宮殿,皇家遊獵,而是一群普通百姓,那起來的好感便迅速降了下去,直至通讀完之後,才意識到作者的意圖,隨即拊掌而笑起來。
這樣的頌聖文,送到陛下麵前,是有很大可能討其歡心的!
而學識淵博的太學生,對這麼平白的賦文,著實有些不解優在何處,可從頭往下讀下去,便發覺角度是真的新穎,相較於往常所描寫的宮殿城池與天子狩獵而言,也的確更有情感,隻是對於這樣的寫法,各人看法也不同,有覺著好的,已經躍躍欲試,也有覺著不過是嘩眾取寵,諂媚於上而已。
上百個人,看到它有各種態度不足為奇,因師長命他們暢所欲言,讀出聲來的,前後左右討論的極多,隻不過,坐在後排的顧木看完這篇沒有署名的頌文,不知道為何,心裡有些發涼。
這風格,這寫法,實在是太熟悉了!
更讓人驚恐的,是身邊有人突然疑惑地開口:
“咦?我怎麼覺著這賦文寫法有些似曾相識?從哪裡見過來著……”
不,沒有見過!
顧木臉色克製不住地蒼白起來。
才剛開始念它,就有人覺得似曾相識,等一會博士開講,逐字解析,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或者是這賦文傳到當年欣賞他的博士手中,那……
他當年的所作所為,會不會被人猜出來?
或者,顧遲會直接說出來此事?
可恨啊,他怎麼還沒有死!
被詛咒的顧遲猛地打了個噴嚏,他下意識緊了緊衣服,摸著新裘袍上柔軟光滑的獸毛,心情越發緊張起來。
明明身體已經好了的,怎麼會突然打起了噴嚏?可千萬彆再感冒,一會兒他可是要和韓尚院相見的,那時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可就太失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