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 番外一(8)(一更) 揚我國威……(1 / 2)

大雍兵馬……平定邊陲?

大雍和大漢之間的朝代更迭, 在南疆各國的國主這裡,或許會因消息的閉塞而不曾獲知,在貴霜王這裡卻絕不會。

這位心有重建宏圖偉業的國君, 正是因為令人抵達涼州之後,聽聞了中原的動亂和新王朝的誕生,這才下定了決心要儘快發兵。

他要趁著中原內部的秩序尚在重新建立之時, 先行平定花剌子模,將擺脫羈縻的康居與大宛納入麾下, 以便搶在那中原帝王的前頭,將貴霜重新帶回巔峰之時。

若能將西域都護這片小國林立之地搶奪在自己的手中,那便更是一出功業在手!

但這才是那新王朝成立的兩年,他們便已能出兵西域,甚至來掃蕩邊陲了?

這也未免太快了。

在他所獲知的消息之中,中原地界上持續了足足有六七年的東西兩方朝廷分立, 就算是因為其中的一方在那位大雍天子的帶領之下實力著實強盛, 也不當能強到這個地步吧……

她都不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門將境內各州逐一平定, 再用數年來建立起威信的嗎?

但此刻再去思忖這一點已沒什麼意義,要緊的是, 大雍的兵馬隻怕是當真到了。

他們翻越過千山萬水, 自西域穿行而過,跨越蔥嶺, 下到河穀之中, 在他完全無所察覺的情況下,就已經來到了距離他如此之近的地方。

若按照蔥嶺乃是西域都護所屬的劃分, 他那些身在嶺下河穀之中的士卒確實有可能有逾越之嫌,可他們一聲不吭地便發兵,便著實是欺人太甚!

貴霜王波調年少力強, 也正是最需一場勝仗來奠定己方聲望的時候,絕不能容忍自己在這行將收複失地的大好時機中,遭到了這樣的一出攔路打擊。

“泱泱中原大國,便是以這等方式顯示國威的嗎?”

他若不對此舉做出個有效的還擊,勢必要失去在士卒之中的聲望,也要在那新成立不過區區兩年的王朝麵前丟臉。

然而波調剛要調兵,又不由腳步一頓。

大漢的餘威依然像是一座大山一般壓在他的身上。

他也絕不會忘記他前輩的教訓。

元和四年,貴霜帝國自居協助漢朝進攻車師有功,當時的那一任貴霜王野心勃勃,向大漢進貢了珍寶後,提出要迎娶漢室公主為妻,在遭到了班超的拒絕後便懷恨在心,於三年之後發兵七萬越過蔥嶺進攻班超部從。

然而班超令各方嚴守糧庫,又伏兵於貴霜軍隊北上龜茲借糧的必經之路上,給了貴霜以一記迎頭痛擊,迫使貴霜請降回返,並於次年接連收複龜茲、溫宿等國,重啟西域都護官職。

這場有頭無尾、狼狽而還的進攻,哪怕距離如今已經間門隔了百年之久,也難以從貴霜的發兵曆史上抹消。

大雍代漢而立,論起實力隻怕尤在彼時的大漢之上。

他手中兵馬的確不少,卻當真是對方的對手嗎?

若是如當年的那一任貴霜王一般,以這等慘痛的方式被迫和中原大雍和談,貴霜這等吞並了十數個小國的內部,對他的反對之聲勢必要以異常激烈的方式發作,對他而言幾乎是滅頂之災。

他輸不起!

他當即改口道:“令人前去問詢,大雍何以有這等舉動,莫非真要兩國開戰,不死不休不成?”

無端侵入他國領地,在立場上是絕對說不通的。

大漢掌控西域都護境內各國,也隻是以駐兵調停為主,並沒有真正將各方小國給剿滅,倘若剛剛掌控那東方華夏之地的大雍做出了這等舉動,他勢必可以聯合西域都護各國,反過來給予大雍一擊。

當年的貴霜兵馬因糧食運載後繼無力,遭到了班定遠以少勝多的精準打擊,如今這將戰線拉得如此之長的,可不是他!

但當他的使者趕赴於對方駐紮於蔥嶺之下的軍營之時,得到的卻是這樣的一出回複。

“他們說,西域三十六國之中,康居與花剌子模扶姑且不論,那大宛卻是隸屬於西域都護所督轄管控之地。漢室皇權以玉璽交托於大雍,便是將西域都護之地也挪交於新朝,自當過問其中境況。”

劉協在大庭廣眾之下將玉璽獻給喬琰的後續影響力,還當真是令她的部將在發兵西域之時有了這樣一個看似荒唐卻也當真說得通的理由。

波調臉色一沉,又聽前往敵營的下屬繼續向他彙報道:

“對方還說,中原內亂之際,貴霜仰仗己方兵力強盛,便將手伸到了西域都護之地,擅殺大宛兵卒,搶奪大宛寶馬,實為欲與中原交惡之舉。今大雍已定內陸十三州,大宛便上請天子為其奪回資材,予以我方以……以痛擊。”

大宛寶馬被貴霜搶走的多嗎?

當然多。

若非如此,當年徐榮馬騰等人如何有可能趁著各方混戰搶走一批大宛寶馬,卻令人從未懷疑到彼時的大漢身上。

二十年前,貴霜的鼎盛時期,也正是漢靈帝治下由宦官為禍的至暗之時,西域都護徹底與漢朝失去聯係,這才有了於闐國主吞並周遭,貴霜入侵大宛之事。

而現在中原重新強盛,也有了騰出手來的底氣,要給這個不聽話的鄰居以一點教訓,那真是再合理不過。

原本他們殺貴霜兵馬乃是不占道理,現在不占理的惡鄰卻成了他們貴霜了!

偏偏他們還不能在此時向大宛求證,到底是大雍的兵馬先行出兵,還是大宛向朝廷請托尋求支援。

隻因波調無法確定,當大雍的精兵已翻越蔥嶺而來的時候,從他所在的位置向著大宛方向派出使者,還能否走通這條路。

他更不能確定,多年之間門交鋒的積怨又能否令他有這個和大宛正常溝通的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