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返璞歸真的李治(1 / 2)

唐人的餐桌 孑與2 6635 字 1個月前

自古以來,長安最美的景色便是月下長安。

上弦月下的長安孤冷清寂,繁星點點成河,幼童遙指銀河聽母親說天上那些永遠也講不完,聽不膩的老故事。

滿月時候的長安,滿地銀霜,千家萬戶搗衣,舂米聲不絕於耳,偶爾會有井頭的婦人一邊浣衣,一邊唱從青樓偷聽來的曲子,雖然唱的不好,卻有很多的浪蕩子願意傾耳聽。

隻有下弦月最為肅殺,寒光照耀在鐵衣上,照耀在鋒刃上,寒芒閃閃。長安沒有胡笳聲,隻有寒光鐵衣背後溫暖的萬家燈火。

今日月光皎潔,淡黃色的巨大圓月從東山升起的時候,晉昌坊門口那座巨大的鸞鳳也就開始閃閃發光了,七彩的羽翼隨著燈光明滅,像是活過來一般,就要引吭高歌。

月光下,原本黝黑的大雁塔的東麵被月光鋪上一層寒霜,這就讓這座被長安人詬病許久的高塔,如同一柄生鏽了一半的尖刺,直挺挺的刺向天空。

萬國頌德天樞上的火焰依舊在熊熊燃燒著,隻不過,它發出來的光芒太弱,被明月輕易的壓製,宛若一盞在寒風中搖曳的燭火。

興慶宮的燭火點亮的時候,長安立刻就活過來了,一片明燭與天空中的眀月相輝映,就像是一場人間與天宮的對話。

「噫籲嚱——噫籲嚱——天高幾重?」

「噫籲嚱——噫籲嚱——天高九重!」

「噫籲嚱——噫籲嚱——吾皇何在?」

「噫籲嚱——噫籲嚱——吾皇更在九天上!」

「噫籲嚱——噫籲嚱——明月為燭,雷霆為鼓。」

「噫籲嚱——噫籲嚱——風做蒲扇,雨為瓊漿。

「噫籲嚱——噫籲嚱——大地為台,長安為盤。」

「噫籲嚱——噫籲嚱——龍鳳為饌,江河為飲。」

「噫籲嚱——噫籲嚱——挖一勺洞庭水且為吾皇賀。」

「陛下之壽三千霜,國運萬裡長。」

「陛下之壽三千霜,國運萬裡長……」

禮官帶著一眾官員開始吟唱迎接皇帝的頌詞的時候,雲初站在最邊上,所以看的很是清楚,那些官員在吟唱頌詞的時候,是真的希望大唐皇帝長壽,更希望大唐國祚綿長,至少,這一刻他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一聲金鐘響起,先是八名手持儀仗的力士出現分彆肅立兩邊,他們身材高大不說,每個人看起來都有三百斤重。

接著便是八對身著豔麗宮裝的宮娥提著燈籠,金盞,香爐等禮器,她們步履輕盈,看到不到腳麵,整個人看起來像是在光滑的地麵上滑行,雲初估計,她們每個人的身高至少都有一米八。

在迎賓曲中,又出現了八名腰挎橫刀的穿著黑衣,戴著高高烏紗的宦官,他們手裡各自捧著一個朱漆木盤,木盤上蓋著暗色錦緞,看不清裝的是啥,不過,從這些矯健的步伐,粗大的骨節來看,雲初還是發現,這應該是八個被閹割的超級高手。

身著無章無旒的皮草大裘冕的皇帝李治牽著一頭金裝玉砌的黑白色巨熊出來的時候,他身後的兩翅屏山被兩個宮娥特意打的很低,這就讓走在前邊的李治顯得極為高大,沒有屏山在後麵的巨熊就顯得沒有那麼大,不過,巨熊跟李治一起走,巨熊不時地往李治身邊親昵的蹭一蹭,宛若神仙中人。

李治沒有落座,彆人就不能落座,至於把自己座位都賣了一個好價錢的雲初自然隻能靠著柱子站著。

李治坐下來了,巨熊趴在李治腳下了,前來參加酒宴的人還是不能落座,不論男女開始手舞足蹈,如此三次之後,李治才透過冠冕珠簾縫隙輕聲道:「坐吧。」

禮官旋即大喊一聲禮畢,眾人這才拱手後退著依靠記憶慢慢的挪

回自己的座位。

李治說話的時候萬籟俱寂,落針可聞。

「朕回長安甚喜,觀滿座都是我大唐的忠臣孝子,朕尤為歡喜,今日之宴名曰——明月宴,朕心如天空,眾愛卿也當心如明月,酒宴之上可暢所欲言,可儘情歡樂,不虞有它。」

說罷,端起麵前酒樽道:「眾愛卿,飲甚。」

李治嘴唇輕輕碰一下酒樽就放了下來,滿座賓客不論男女都一飲而儘。

不等鼓樂起,左手第一個座位上的韋氏家主韋安就端著酒樽顫巍巍的起身道:「明月當空,普照萬裡,大唐國泰民安,百姓富足,臣為陛下賀。」

有老韋帶頭,所有人再一次轟然起身,高喊:「臣為陛下賀……」

這一幕看起來很美好,可惜,都隻是禮部侍郎宇文經的幻想……

實際上,李治穿著一身簡單的紫袍,頭發就隨便用一根青玉簪子綰住,腳上穿著一雙軟鞋,身邊跟著一頭毛色一點都不順滑的巨熊,那隻巨熊還動不動就把巨大的頭顱塞進李治的腿中間,害的李治走路都不順利,時不時的要把巨熊的腦袋扒拉到一邊。

沒有三百斤的力士開路,沒有身高一米八的宮娥執禮,更沒有八個八個精壯的無卵之輩為左右護衛。隻有一個毫不講究的皇帝陛下,磕磕絆絆的從後麵出來。

皇帝以前是一個很講究禮儀排場的人,尤其喜歡萬國朝拜的大場麵,那個時候啊,就算沒有萬國,禮部也會告知邊軍想辦法湊齊萬國前來長安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