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明月清風(87)二更(2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6868 字 6個月前

林雨桐笑了一下,就道,“意味著李世民成為了威脅,意味著簇擁在李世民身邊的軍功集團正式形成。”

那些禦前行走,便是同進士出身,可也是念書的!這話的潛台詞說的還不明白嗎?

李淵有關隴集團,李世民身邊簇擁著新興的軍功集團。

同理,朝廷以前的那些大臣,跟皇上合得來的多嗎?便是內閣和軍機,能處處跟皇上一個步調的多嗎?不多!從皇上剪除這些勢力毫不手軟就看的出來,皇上覺得那些人不順手。

那麼,這些人跟唐時的關隴集團有什麼不一樣呢?

再往下想,今兒坐在這個大帳裡的,何嘗不是新帝自己培養的‘軍功集團’呢!

宋康年眉宇舒展,高迎祥若有所思。李自成沉思不語,張獻忠則催了一句:“那然後呢?”

“然後……大勝而來的李世民,給朝堂帶來了壓力!怎麼安撫李世民?朝堂上為此爭論了兩個月。最後,定下來,給了李世民一天策上將的職位,用來安撫他!彼時,竇建成的舊部劉黑闥召集人馬反叛,要為舊主複仇,戰火重燃。而朝廷卻沒有再用李世民,一直拖到劉黑闥率兵直逼長安,才不得不啟用李世民。這一支人馬隻數月便平叛了劉黑闥……之後又是突厥侵犯邊境,李世民隻帶一百騎士與突厥首領會談,而後結盟退兵……這些戰爭的詳情,進了軍事學堂之後,有先生給你們講,我就不細說了!李世民這般功勞,朝廷一次次加封……可是呢,有些矛盾卻是回避不了的!劉文靜是李世民身邊一謀臣,算是大唐的開國元勳了。可他酒後吐狂言,說遲早要殺了裴寂,就這點事被告發了,李世民數次求情,結果李淵還是處死了劉文靜……這中間的其他是非曲直,咱們先撇開不談,但這件事一出,多少都會叫李世民和功臣集團生出一些想法來……於是,便上演了一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玄武門伏擊了他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死,李淵退位,而後,李世民登上了皇位……他禦極二十餘載,帶著他的軍功集團,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成為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一位明君。”

李世民的勝利,便是跟隨者的勝利。不用問也知道,軍功集團替代了關隴集團,活躍在了朝堂之上,手掌權柄。

張獻忠的眼睛眯了眯,似乎從中捕捉某些信息。

林雨桐把每個人的表情都看在眼裡,這才繼續道:“貞觀之初,大唐的天下如如今的大明一樣,天災不斷。關中大旱,赤地千裡,李世民不得不打開長安的大門,叫京都的百姓出去逃難。天子腳下,天子不能庇佑子民,當年的李世民經過這樣的事。民間一度傳言,說是李世民弑兄殺弟,此乃德不配位,天子無德,這才天降災禍!可從後來的治理來看,李世民當是一明君。既然是明君,又怎麼會德不配位?顯然,天災與天子之德,並無關係。天旱了,澇了,地震了,下冰雹,這就如同春發芽秋枯黃一樣,剛好趕在了一個時間的節點上。這樣的天災,每隔數百年,就會有那麼一次。

東漢末年,有過一場大旱,結果,沒飯吃的饑民就嚷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而後,像是隋朝末年大唐初年,都是天災不短。甚至到了元朝末年,難道不是活不下去了,天下在揭竿而起的嗎?一個朝代替換了另一個朝代,你們知道,這中間死了多少人嗎?戰國,大約有人口三千萬,秦一統六國之後,人口餘一千萬人。秦二世而亡,百姓還不及休養生息,又開始了戰亂,楚漢爭霸之後數年,西漢的人口也不過是一千五百萬人。西漢數年勵精圖治,雖中間征伐匈奴,然百年後,人口變為了三千六百萬。如此又過了百年,人口接近五千八百萬。可西漢末年,皇權旁落、宦官亂政,外戚王莽篡位,西漢滅亡。此時的人口損失大半,隻餘兩千八百萬人。而後東漢建立,人口最多時,有五千五百萬人……”

聽到這裡,人心裡都咯噔一下:皇權旁落,宦官亂政,大明差一點點就……

沒來得及多想,皇後的聲音還在耳邊,“可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之後,人口急速下降,隻餘一千五百萬。而今進入三國,三國人口加起來不到兩千四百萬,最巔峰之時也不過三千萬人。之後又是一統天下,到了兩晉時期,人口兩千兩百餘萬。之後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人口隻剩下一千一百萬。到了隋朝,不到四千五百萬人口。而隋末唐初,人口又隻剩下一千兩百多萬,唐興盛之時,人口不到五千三百萬,之後經曆了安史之亂,人口又隻剩下兩千萬。宋朝興盛時人口四千三百多萬,可宋金之戰之後,南宋人口隻剩下兩千四百萬。若是把宋、金、西夏,都算在內,總人口有一億三千萬的人口,可宋元之戰後,人口隻剩不到六千萬。之後便是大明,大明朝迄今為止,大約有一億五千萬的人口。

各位,朝代更迭,戰爭不斷,折損的是什麼?那些個數字沒有溫度,可咱們知道,那消失了的,都是人命!災禍來了,我們賑災,救的是人命。戰爭來了,我們想法子化解,保的也是人命。遼東局勢,朝中請戰者眾,皇上力排眾議,維持現狀。所謂何來?還是人命!就像是唐太|宗才登基二十餘天,突厥聽聞大唐出現了宮變,他們知道有機可乘,便提兵南下,直逼長安。是太|宗帶十餘人,與突厥在渭水殺白馬以為盟,退了突厥兵。避免了條件不利大唐的局勢下作戰,穩住了當時的局勢!太|宗以此為大辱,之後聯弱分強,成為了草原諸個部落的天可汗!

諸位,古人有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大明需要謀全局者,需要謀萬世者。皇上特意設立了學堂,就是希望諸位,能成為大明需要的棟梁,有朝一日,站在朝堂,謀的是天下大局,立的是萬世基業!”

眾人嘩啦啦的站起來拱手行禮:“謹領訓!”

桐桐退出來的時候,四爺正帶著幾個大人在外麵呢,聽了多長時間,林雨桐也不知道。

不過從諸位大人的臉色上來看,聽的時間不短了。

葉向高隨著帝後往大帳裡去,看向皇後的眼神,就有些複雜!那番說故事一樣的言辭裡,輸出了太多的東西。

其一,她擺明了在為皇上培養嫡係!這是覺得朝堂上掣肘了。把李世民的軍功集團的成功推到了那些人麵前,他們會怎麼做?他們知道一心跟著皇上,得到的會是什麼。

其二,她否了天人感應之說!不承認天災與人之德行有關!她以貞觀初年為例,天災之下,都說李世民德不配位。可世人錯了,李世民是明君。那麼,反之,之前的指責就不對!她說了,天災是自然規律。

其三,她替皇上辯白了!為何如今宜靜不宜動呢,那是因為此時作戰對大明不利!皇上愛惜百姓的生命,皇上勵精圖治,也不過需要的是個時機。這不能看一時一事,這得從全局考量。

其四,畫了個大餅,順利的把那些草莽送進了學堂。不一定得是學背書寫字,隻把一場場戰爭當故事一樣講給這些人聽,他們是不是也會有所得呢?這是必然的!

第五,這話擠兌的他們這些老臣,差點沒立足之地!君臣互信沒錯,但是新帝的節奏,大家跟不上!磨合了一年多,還是沒有磨合到位,這是誰之錯呢?

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腦子不好使了呢?

還有,皇後剛才說的那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這話說的真好!皇後說這話是古人說的,可這到底是哪個古人說的,我怎麼不記得呢?

我雖說不是學通古今吧,但也少有我沒有涉獵過的?!難道是李贄的藏書裡有的?

四爺心說,她隻記得是古人說的,至於哪個古人,她能記住才怪。要真記得住,她也不會拿出來用了。那是清末陳澹然在《寤言》中的話,還古人說的?記數字記得那麼清楚,記一些風月秘聞從不見混亂,可一記這個東西,她那腦子,經常一團漿糊。

四爺摳她的手提醒,林雨桐還迷瞪呢,哪又說錯了?沒有吧,那些數據很詳實,真沒弄錯!

作者有話要說:  稍後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