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 大宋反派(92)一更 大宋……(2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6642 字 2個月前

晏殊就看富弼,富弼看其他幾位大人,意思就一個:竟是要鈞田。

四爺見桐桐帶著人過來,也隻點了點頭,說野利仁榮,“無礙,你繼續說。”

野利仁榮看了大宋那一行人,就繼續說他的:“……大宋北有遼,西有夏,橫斷山東為吐蕃,大渡河隔著大理,其疆域乃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中最小的。想那漢唐之時,誰不說中原王朝是‘天|朝上國,萬邦來朝’,而草原上還有天可汗的傳說。可而今的大宋呢?對誰不跪?”

富弼皺眉,“這位大人說話未免偏頗。”

野利仁榮嗤笑一聲,“文人嘴裡的話,聽聽就罷了。你們是受益者,自然覺得你們的朝廷好。可你們的朝廷若是好,為何遼國幾近一半的漢人,夏……更是有一半以上的漢人?”

晏殊拉下了還要爭辯的富弼,看野利仁榮,“敢問這位大人有何高見呀?”

野利仁榮歎了一聲,“您是王妃的先生,也是大宋官家的先生,在您麵前,不敢高見。在下這幾日隻忙一件事,那便是王爺吩咐下來的,著戶部指定稅賦。”

晏殊皺眉,沒言語。

野利仁榮高聲道:“大宋的稅製承襲於唐朝。大唐時施行兩稅法,也就是租庸調加上雜派。可大宋呢,用的是役錢法,何為役錢法?它大致相當於租庸調加上雜派再加上兩個雜派。也就是說,大宋百姓要繳納的賦稅,相當於唐時的兩倍。”

這話一出,周圍頓時嗡的一聲。這些東西不計算是不能知道的。

桐桐心裡歎氣:大宋對於文人來說,應該是最叫人向往的朝代。但對於平民百姓,尤其是以耕種為業的人來說,堪稱地獄。

野利仁榮就看站在邊上戰戰兢兢的幾個老農,“你們都是從大宋逃來的,你們告訴這些大人們,本官說的是否為真?”

老農哪知道唐時如何,隻是說他們之前納稅,“大人說的……都對!另外,年年還有‘移支稅’……”

這個稅桐桐都沒聽過。她就問說,“何為‘移支稅’?”

四爺就解釋,“就是移動和支付。”

啊?

老農才道:“小的們用糧食交稅,交稅之後,還得將糧食給運到指定的地方。”

“一般指定的地方有多遠。”

“不一定!有時候幾十裡,有時候幾百裡。也有運到千裡之外的!看拿這糧食做什麼?若是朝廷賑災,從南到北征調糧食,那我們就得把糧食從南邊給送到北邊……”

桐桐覺得不可思議,她真不知道這個。然後她看向晏殊,“先生,這是真的嗎?”

晏殊沉默了,這是真的。

桐桐不能理解,“那這不是要徭役增加到賦稅裡了嗎?”

老農瑟縮著,又道,“也還有‘折變稅’……就是本來交糧食就行,朝廷要把糧食折算成錢,再把錢給折變成布……”

桐桐一下子就懂了:折換率由朝廷和官府來定!這麼這換幾次,稅彆說翻兩三倍了,就是十倍也能翻出來呀。

一時之間,桐桐還真被這個新增的知識點給打懵了。

四爺叫富弼近前,“對於朝廷推廣的‘交子’,有些地方我沒弄懂。富大人學富五車,可否給在下解惑呀。”

富弼忙應了,“王爺請問。”

“我看邸報,說是今年有加印了‘交子’,敢問舊幣回收了多少?”

桐桐對彆的不敏感,數字這個可太敏感了。若是加印紙幣,不回收舊幣,這不就是意味著紙幣超發,超過準備金了麼?

這是稀釋備用金,損的是百姓的利益呀。

桐桐明白了,四爺的意思是:當皇令大於法令之時,這麼操作風險極大。

富弼在那裡解說著這些年朝廷印紙幣的數量情況,雖然還不嚴重,但已經隱隱的感覺,它的數量有些不大對了。

四爺歎氣,卻沒說彆的。隻扭臉跟晏殊說,“我記得早些年,大宋立國才三十年時,就有李順、王小波鬨民變。他們當時喊著什麼?他們說啊,‘均分田,吾疾貧富不均’。晏大人,他們沒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們要‘分田求存’。”

晏殊明白,這話看似敲打自己,其實呢?是拿自己做鼓槌,敲打那些黨項貴族的。

告訴他們,分田勢在必行。大宋在這件事上走過彎路。

既然主要不是說給自己聽的,那他就不接話了。

果然,雍王也沒叫自己接話的意思,隻是看向其他人,“諸位以為呢?”

山遇惟亮就問說,“若是分,如何才算是公平呢?”地有優劣,草場遷移,這是沒法分的。

四爺就笑道,“好的地方,各個部族都有份;不好的地方,各個部族也都有份。不偏不倚。”

晏殊慢慢的低下頭,心說,若是如此,這豈不是把每個部族給打散了。他們再想以部族聚居,就不大容易了。

這哪裡是鈞田?這分明就是借著鈞田的名義,在拆分黨項呀。

可這也是一定程度的延續了夏州的政策,畢竟李德明的政策就是——藩漢雜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