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的目光再次看向自家太子扶蘇,“扶蘇,你覺的唐太子李弘如何。”
“兒臣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仁善。”公子扶蘇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道。
聽了這麼久神跡,公子扶蘇對“仁善”有了不同的認知,他之前認為的仁政太過膚淺。
如今聽了那麼多“仁”君的事跡,比如宋仁宗還有明孝宗朱佑樘,公子扶蘇如醍醐灌頂。
作為君主,是要有一顆仁善的心,但是仁善之心是分寸的,給多了就會讓對方的得寸進尺。
*
宋
“我怎麼覺的這個早逝的太子也不適合當皇帝。”趙匡美道。
雖然作為後人,趙匡美他們知道大唐之事,但也僅限於唐朝大事,比如趙匡美他們知道唐太子李弘早逝,僅此而已。
“若他當了皇帝,會不會是第二個宋仁宗,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趙匡美覺得真有可能。
趙匡胤……
【咱們再舉一個例子,唐高宗時期的唐朝正處於領土擴張的狀態,朝廷需要大量的征兵。
為了能征到更多的兵,朝堂下令凡是逃兵或者在規定日期內沒有報道的兵一律處死,並且他們的家人也受連帶之罪。
李弘知曉此事後特意上書,他認為此法太不近人情,希望可以修訂法律,起碼士兵的家人用受連坐之罪。】
仁義!
兩個大字又出現在天幕上
【除此之外,太子李弘還特彆重家人情誼,他親自為他同父異母的兩個姐姐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求情。
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的母妃是蕭淑妃,而蕭淑妃和武則天是敵對,最後死於武則天之手。
兩位公主受到牽連,被囚禁宮中,無法正常出嫁。】
漢武帝聽到這不禁皺起了眉頭,不知為何他覺的這個唐太子和他祖爺爺劉盈有些許相似,婦人之仁。
作為一國之君,過度的仁慈並不是一件好事,養虎為患,他日後悔可就晚了。
“庸君。”漢武帝劉徹給出評價,他不認為李弘登基後會是一名明君。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太子李弘的“仁善”,這也是唐高宗李治最看中太子李弘的一點。
話題扯的有點遠,咱們言歸正傳,再次回到唐高宗李治為何不能廢後上。
咱們再做一個假設,倘若唐高宗李治真的廢了武則天,那太子之位該給誰呢?
唐高宗一共就八個兒子,其中四個還是武則天所生,這四位皇子是沒戲了,剩下的四個兒子,其一就是廢太子李忠,廢都廢了,再立可不是那麼好立的。
第二個皇子李孝身體也不怎麼樣,在廢後風波這一年的五月就病逝了,這個皇子可以排除掉。
第三個皇子李上金,存在感特彆低的皇子,很不受唐高宗李治待見,因此太子之位肯定沒他什麼事。
最後一個皇子乃是蕭淑妃的兒子,罪妃之子,做太子也不合適。
綜上分析,剩下的幾個兒子沒一個適合當太子的,所以唐高宗李治廢皇後有什麼好處?】
天幕中出現了幾個卡通皇子,隻見一個個的被唐高宗李治踢了出去。
【咱們再來分析分析上官儀之死,他當真是因為給懦弱的唐高宗李治背鍋而死麼?
前麵咱們說過上官儀之前的身份是廢太子李忠的幕僚,且告密的宦官也是李忠的人,上官儀和宦官兩人交往又過密。
有沒有結黨營私,複立太子的意思?】
【還有唐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的這場風波,說白了就是唐高宗李治多疑引起的,借此機會敲打皇後武則天而已。
當武則天服軟收斂後,夫妻二人的政治目的還是一致的。
反觀,積極支持廢後的上官儀立場卻明顯的不對,他站隊廢太子李忠,當年擁護廢太子李忠的又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門閥世家。】
*
蜀
聽神跡分析,阿鬥大為震驚,他完全沒想廢後的背後竟然牽扯這麼多事情。
阿鬥再一次覺的自己真的不適合當皇帝,這些權謀之事他完全想不到,雖然相父已經很努力的教導自己,但權謀之事不是學就能會的。
朝堂當真複雜的很……
阿鬥深深的歎了一口氣,他覺得自己要生在唐朝,說不定活不到成人……
【唐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怎會讓門閥世家死灰複燃,因此上官儀的死是必然的。
上官儀是死的冤枉,如同當年的長孫無忌一般,但是政治鬥爭就是如此殘酷,殘酷到即便你沒有犯錯,但是就是該死。
上官儀死後,廢太子李忠也被賜死,廢太子李忠的死也論證了咱們方才的說法。】
*
唐
唐高宗李治仍舊閉著眼,情緒已經平複。
神跡說的不錯,上官儀無論如何都要死。
唐高宗李治隻是沒想到,上官儀的死竟然被後世解讀成自己懦弱甩鍋……
【趙匡美】:既然唐高宗李治不懦弱,他怎麼還讓皇後武則天奪了權呢?
趙匡美特彆想聽神跡好好分析分析,神跡分析的角度著實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