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血濺時(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8516 字 3個月前

“先談,朝廷不會全盤答應你的條件。”程丹若分析道,“他們拒絕,你再亮出兵力,證明自己不是不能打,而是和談的誠意,如此一來,朝廷的選擇就是付出大代價贏,或者讓步。讓步比犧牲簡單多了,你又不要割地為王,錦衣玉食供你們母子生活,花銷可比軍費低。”

白明月沉吟不語。

複仇、招安、逃跑……她對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真正的計劃,隻有她一個人知道。可無論哪一種,孩子都是最重要的一環,朝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她下一步的計劃。

試試也好,反正也沒有損失。

“可以。”她說,“今天傍晚,我就讓你過去。”

程丹若怔了怔,反問:“你不怕我跑了嗎?”

“我封你為教中聖女。”白明月早有成算,“你在我教中待了這麼久,一根毫毛沒掉,以我對朝中大人們的了解,他們不會不懷疑你。”

程丹若倏然變色。

她確實沒想到這一點。

這表情太真實,真實到沒有分毫破綻,大大取悅了白明月。她嗤笑一聲:“我放你回去,就不怕你跑。”

程丹若默然。

片刻後,她隻能說:“好吧,但能不能給我吃點東西?那邊再關我幾天,我可受不了。”

白明月同...

意了,讓她喝了一碗肉粥。

三點多,在高處已經能看見黑壓壓的軍隊,官兵離寨子更近了。

所有教眾都被撤回寨中,門口有五道柵欄、拒馬和鹿寨。兩邊是箭樓,無死角覆蓋道路。

之前,叛軍一直在敗。

騷擾敗了。

埋伏敗了。

誘敵也沒成功。

曾幾何時,白明月以為官兵不堪一擊,現在她才發現,官兵確實不堪一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不要說這次,她碰到了一個拿她刷經驗的天才。

三天前,謝玄英還不知道該怎麼打寨子。

但她一波波送,埋伏、誘餌、陷阱、騷擾……他就會了。

當然,此時此刻,決定放走人的白明月,並不知道這一切。

太陽西落,沉入雲海,紅霞暈染天際,聳立的山巒染上枯黃,焚燒屍體的香草青煙直上,說不出的壯觀和淒美。

程丹若看了眼天空,隨後,仔細觀察周圍。

炊煙嫋嫋,土灶台旁圍著老婦人,她們穿著破爛的棉衣,手腳粗糙,不停往鍋裡放米和野菜。膀大腰圓的屠夫在給一頭小麂剝皮放血,秋天是打獵的好季節,動物都很肥美,能夠讓士兵吃上一頓帶油花的飯。

遠處的草棚子裡,幾個婦女在哺乳,嬰兒感受到環境的不祥,哇哇大哭。

羅漢軍們穿著棉甲或藤甲,緊張地在周圍巡邏。

地上躺著一些傷兵,看起來已經奄奄一息了。

“走。”白明月推了她一把。

山寨的路都是被踩出來的,高高低低,不太平整。白明月半是控製半是扶持,把她拽到寨子門口。

地勢高,已經能俯視前麵黑壓壓的軍隊。

程丹若第一次見到古代的軍隊,怎麼說呢,和影視劇裡像又不像。

像的地方在於,他們都騎馬著甲,手持護盾,看起來就是精銳部隊。不像的地方在於,沒有電影裡那麼整齊,大家並不是屏氣凝神立在原地,好像閱兵方陣,反而在忙碌。

有人在打旗子,有人在望風,有人在跑來跑去傳信。

山寨的大門必定選在窄處,易守難攻,配合左右兩邊的箭樓,隻要官兵衝進射程範圍,必會被射成刺蝟。

大門外,排列著拒馬和柵欄,仿佛狼犬的牙齒,交錯密布,令馬匹無法衝鋒。

程丹若不懂軍事,都知道很難打。

白明月帶她走上箭樓,這當然不像城池的箭樓那麼堅固,全由木頭打造,原隻有一個放箭的窗戶。但此前,雙方已交過手,木頭被火箭射中,燒毀了不少,現在更像一個哨樓。

“一會兒,沒有人會送你出去,你得一個人走出去。”白明月說,“我們不會放箭,他們放不放,我就不知道了。”

程丹若有點蒙:“你們不通知嗎?”

白明月樂了:“怎麼,他們不認得你嗎?”

“內廷和外朝是兩個地方,我不認得他們,他們也未必認得我。”她苦笑,懇求道,“你們送個信過去吧。”

她的軟弱取悅了白明月。

人綁來了,好吃好喝養了幾天,死在半路太可惜。白明月輕蔑一笑,吩咐:“阿牛,你去叫人寫封信,射到對麵去,通知他們,我們要送人過去,可彆半路射死了。”

...

“死了才好。”阿牛粗聲粗氣地說著,卻沒有違抗命令,扭頭下去傳信。

箭樓不大,白明月也隻帶了阿牛一個下屬,他一走,就隻剩下她們兩個人了。

身體漸漸緊繃,饑餓和倦怠都消失不見。程丹若知道,她的身體正在瘋狂分泌激素,支撐她接下來的舉動。

心臟在胸膛裡亂跳。

她覺得口乾,喉嚨也很痛,餘光掃過,白明月就站在她的斜後方。

“他們不會信我一麵之詞,你最好有證據能夠證明孩子的身份。”程丹若說,“不然,我們都會倒黴。”

白明月彎起唇角:“這不用你操心。”

“還有,你有沒有想過,”程丹若慢慢轉過身,望向她的眼睛,“假如……王太妃說……血統……”

她的聲音很輕,這不奇怪,這幾天生病,她說話一直有氣無力的。白明月並未起疑,反而集中精神去聽。

注意力被短暫轉移了。

下一刻,胸口驟然一痛。

程丹若握著匕首,精準無誤地刺進了她的心臟。

--

秋九月,山東瘟疫,妖婦白明月惑眾為亂。丹若使魯,設計誅之。

——《夏史·列傳九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