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二十歲的夏天(2 / 2)

用納蘭揆敘的話說,“用機子校準,比以往的雕版還工整呢”。更為難得的是,這批百來冊的邀請函隻花了一個上午就全印成了,隻用了兩個排字工人,旁的工序都是印刷機完成的。這個成本一算,八貝勒這麼不管錢的人都笑開了花。這麼精美的小冊子,人工費才不到一百文。算上紙墨的成本,攤下來也不過三文錢一本。相比從前的十幾二十文,那可是隻有五分之一。

當然了,報到皇帝老爹跟前的時候,什麼“名醫大會邀請函”,隻能算作小白鼠試驗品,真正載入史冊的、由鉛活字印刷術第一次印刷的書籍,必得是儒家經典。就比如納蘭揆敘帶到朝堂之上的書冊,赫然就是六十冊裝幀精美的《孝經》和六十本包了封皮的《論語》,都是用禦用的開化紙印刷而成,逼格更在所謂“邀請函”之上。

書不是什麼罕見書,乾清宮朝會的大臣們不說人人都見過,隻能說就連諸位大臣有些臉麵的下人手裡,都有這兩本書的。納蘭揆敘獻上來的這些,不過是字體更好看一些,空隙對得更整齊一些,印刷質量更穩定一些,誇一句“不愧是武英殿出品,就是皇家氣象”也就罷了。

但是納蘭揆敘把印刷的時間成本一說,在場幾個科舉大佬就變了臉色。“《孝經》一文兩千三百六十九字,排版由兩名工人排了兩個時辰,印刷半個時辰,三個時辰即完工。《論語》一書一萬六千零四字,由四名排字工排了四個時辰,印刷不過一個時辰即完工。都隻是這兩天內的事情。且用鉛活字可以拓版,臣已將《孝經》、《論語》兩書的拓版保存,下回再印,就不必再排字,直接用拓版即可印刷。”

皇家精裝書,往常都是限量版幾套幾套的,如今鉛活字和印刷機一出,竟然兩天內就印出了六十套,這還了得?

李光地手都抖了,摸著書皮都有些出神,口中喃喃:“怎麼會這麼快?怎麼會這麼快?等墨水乾透都不止半個時辰吧?”

然而他作為書本子裡一路泡上來的漢人文官,哪裡看不出這新書的用墨都與往常不同。不過李光地這些老狐狸不點破,自然有該出頭的人來出頭。

比如“慧眼如炬”的太子殿下。“這墨跡在光下有反光,可是用了油墨?油墨不易乾,爾等是如何做到半個時辰成書的?”太子爺手裡翻著新書,臉上的表情在高興和陰沉之間反複橫跳。

納蘭揆敘才不管太子爺是什麼想法呢?他大哥納蘭性德是個人人稱道的完人,他這個老二可沒有大哥那種本事,在太子跟前已經跟撕破臉差不多了。

“回太子爺的話,這可是臣等數月研製的新秘方,其中添加了一味傳教士帶來的藥材,才成了這能夠速乾的新油墨。”

其實就是加了點洋酒,借助酒精去調整油墨溶劑的揮發性能罷了。真正加速油墨乾燥的還是在印刷機裡加了一個高溫烘乾的部件。不過這樣子的機密納蘭揆敘可不想跟太子說,不誤導說油墨被菩薩開過光都是他對太子爺的友好了。

不過納蘭揆敘的借口太過合理,新技術出來嘛,有秘方再正常不過了。在場眾人都沒有懷疑,就連康熙爺自己,詳細的技術彙總還沒看呢,也不覺得納蘭揆敘在胡謅,當場就誇道:

“揆敘真成此術,與教化有大功,朕記得你身上還沒有爵位,就加封一個雲騎尉給你,同時擢掌院學士,主管推廣鉛字一事。傳教士白晉、張誠,輔佐成事,衷心可嘉,賞銀五千兩,賜京中宅地一座,準其修教堂自居。”

好家夥,眾人直呼好家夥!揆敘作為納蘭家的老二,一直被前頭大哥的光彩掩蓋,最缺實權和爵位,皇帝就給了實權和爵位。法國傳教士們來京這麼多年,心心念念想要修一座自己的教堂,這就給批了土地和建築經費。而且還指明了要推廣鉛字,這要不是這些人跟皇帝事先說好了,鬼都不信哦。

老狐狸的李光地、張廷玉帶頭跪地高呼:“皇上英明,文治昌盛!”且不說這兩位在皇子黨爭中站中立,這時候奉承起康熙來半點心理壓力都沒有。再說了,讀書人出身的,打心底裡認為推廣鉛字是一件好事。

有人帶頭了,再加上“降低書籍成本、推廣文教”這件事真沒什麼可以挑刺的,就連索額圖都跟著呼了幾句萬歲。

不過眼看著老對頭明珠家的孩子一個兩個都冒出了頭,索額圖的心裡都快燒起來了。有一個納蘭性德還不夠,納蘭揆敘現在成了文教功臣,大賺一波文臣的好感。皇帝你也太偏心納蘭家了,這種機會怎麼就不帶上我赫舍裡家的孩子一起啊?沒有爵位的年輕人難道就一個納蘭揆敘嗎?

沒錯,這時候索額圖還覺得改良印刷術這種需要大量錢財和技術支持的事兒,是康熙爺發起的。納蘭揆敘?這小子可不是格局這麼大的人。

然而康熙爺的下句話,就讓索額圖的腦子如熱火上澆了勺油,心臟如冷水裡加了塊冰。“老八,朕準你用鉛字開書局,印你的醫書。這下你可高興了?”

八貝勒眉眼彎彎地從一眾宗室王爺中出列,磕頭謝恩:“兒臣謝皇阿瑪賞。”

“你是大清的貝勒,也不能隻拘泥於醫書。你自幼在尚書房受教,精通多國文字、西洋諸學。除市麵上常見的那些,滿蒙、水利、天文、數術,乃至西洋文本,皆可印之。”

漢臣有可能會遭遇文字獄,但是愛新覺羅家自己的孩子,還能遭遇文字獄嗎?皇室自己,說起明朝哪裡哪裡好,哪裡哪裡可以借鑒都是自由的。這是將書籍審核的權利放給八爺呢,為了給自己出版的書籍加一層保護傘,可想後麵會有多少想出文集、詩集的漢臣找到八爺的書局去了。

眾大臣把康熙的話在嘴裡嚼了一番,當即就有聰明人的眼神火辣了起來。

太子就是這“聰明人”中的一員,當即臉色就不太好看。漢臣喜歡嚷嚷正統,嚷嚷嫡長繼承,這是儒家禮法,但禮法抵不過利益啊。皇阿瑪真是給了老八好大的權力,可比區區太醫院更加觸動太子的核心利益。

“原來此事還是定貝勒首倡,真是朝廷之幸。”太子說。連“八弟”都不叫了,直接“定貝勒”。可見這位太子爺是不高興了。

康熙瞥了一眼太子,仿若無意一般。

而太子不高興,老大就高興了。胤禔當即出列,扮演一個為弟弟出頭的大哥形象。“揆敘和傳教士都賞了,兒臣鬥膽,也為八弟請個賞?”

康熙微微一笑:“有理。老八,你想要什麼賞賜?”

這要放幾年前,八爺可能還想不出自己需要什麼。但眼下不是妹妹的麻煩還在跟前嘛?管他什麼太子不高興,什麼被大千歲當槍使,都沒有他妹妹重要。

“兒臣隻是動動嘴皮子,又是要便宜,又是要印刷得好看,淨給旁人出難題了,沒乾多少實事,不敢居功。”先謙虛一波。

康熙也知道兒子是先謙虛一波,坐在龍椅上笑而不答。

八貝勒見老爹不給梯子,就自己硬下:“不過皇阿瑪有賞,兒臣還真有一事想討個恩典。八公主長在宮中多年,已種牛痘,身子骨亦是康健。今年木蘭秋獮,可否一並前往,也算是增長見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