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鄭板橋(2 / 2)

“你肯定猜不到,我一分錢沒花。”允禧嘿嘿笑道,“這些都是我出宮以後新交的友人,他們無償贈送的。”

“無償贈送,我看是你厚著臉皮要的吧。”弘書羞他,“就這幅,人家要是拿出去賣,怎麼也得能賣個幾百兩吧。”

“好眼光!”允禧豎大拇指,“這幅就是我給你說的那位克柔先生之作,他是江蘇人,據說在他們那兒,他就是一畫一字都難求。你看看,這是他自己提的詩……”

一說起這些,允禧就很有興致,親自將這一副蘭草圖取下來,給弘書一點點講解他的喜愛。

這幅畫確實不錯,詩和字也很好,弘書就沒有著急說正事,隨著允禧的講解慢慢欣賞,忽然,他注意到落款的一方印石:“板橋。”

弘書想到一個人,問道:“這個‘板橋’是?”

允禧看了一眼道:“就是克柔先生,克柔先生姓鄭,名鄭燮,字克柔,他還有兩個號,一號理庵,一號板橋,也有人稱他做板橋先生。”

“板橋先生?”弘書眼睛倏地瞪大,“鄭板橋?!”

允禧被他突然放大的音量嚇了一跳,揉揉耳朵:“這麼叫也不是不行,你乾嘛這麼驚訝。”

怎麼可能不驚訝,鄭板橋唉!那可是鄭板橋!後世學子誰沒有背過《竹石》,他現在都能張口就來好麼!

弘書激動地道:“他人呢?把他請過來,介紹給我!”

“冷靜,冷靜。”允禧疑惑問道,“你聽說過克柔先生?”

“當然!”弘書忍不住拍允禧,“你怎麼不早告訴我你認識他。”

“嘶。”允禧被拍的有點痛,“我也不知道你知道他啊,再說,上次我不是在弘曆府上跟你提起過克柔先生嗎。”

那誰知道鄭板橋的字叫克柔啊,弘書道:“彆說這些了,你先把人請過來介紹給我。”

允禧揉著胳膊:“介紹不了啊,我是雍正三年和克柔先生認識的,他那時來京遊玩,幾月後就離開了,如今人正在揚州呢,我前陣子才接到他的信。”

居然不在京城,弘書好生失望,不過很快又打起精神,問起細節來:“板橋先生多大了?考沒考功名?你要是請他來京城定居,可能性大嗎?”

允禧沒想到他對鄭板橋的興趣這樣大:“年紀,我想想,應該有三十多了吧,上次認識時,他還是秀才,信裡也沒說這兩年有沒有去考鄉試。來京城定居,恐怕可能性不大吧,克柔先生喜歡四處結識友人,他在信裡說,在揚州認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人,短時間可能都會定居揚州。”

“唉,我也好想去揚州啊。”允禧有些羨慕的道,“克柔先生說,他在揚州認識了許多畫家,個個都很有才華。”

聽到揚州,弘書從激動中冷靜下來,鄭板橋除了詩畫出名外,他還有一個團體也很出名,那就是“揚州八怪”,想來,現在應該是揚州八怪才認識的時候吧,他要是這時候非要把人找來,說不定以後就沒揚州八怪了。

這可不行,他還想多集郵幾個名人呢,況且也是揚州八怪的這段經曆和影響,才讓鄭板橋達到後來的高度。

不急不急,知道了人在哪兒,還怕不能收入囊中嗎。等一等,未來不僅能收獲一個鄭板橋,還能附帶一個‘揚州八怪’,豈不更加美滋滋。

弘書暢想著以後將揚州八怪收入囊中的美好生活,這幾位不僅個個才華橫溢,裡頭後來當了官的也都是大清官,能力也不差。以後一邊替他乾活,一邊給他寫詩作畫,要是一不小心寫出個‘不及弘書送我情’或者‘弘書亦未寢’的千古名詩就更好了,他絕對要把這詩列入教科書必背之列,讓萬千學子看到他的名字就恐懼,哈哈哈哈……

允禧看著表情逐漸猥瑣的侄子有些不忍直視,忍不住推他:“誒,做什麼美夢呢,口水都要流到地上了。”

弘書回過神,擦了把嘴,發現允禧誆他也沒在意,而是摟著允禧‘好生商量’:“禧叔啊,你給板橋先生的回信寫了沒,沒寫現在寫唄,我看著你寫。”

逼迫著允禧在信中好好將他誇獎了一番後,弘書才放過允禧,想起來他今日過來是有正事的。

“咳咳,好了,說正事。”弘書無視允禧的幽怨眼神,道,“上次和你說了,我要辦一份麵向百姓的邸報,你願不願意來幫我,如果你願意來並且做的好,以後我忙不過來的時候,這一塊會交給你。”

這個語氣可不像是跟叔叔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在分派差事,所以,小六是在試探他嗎?允禧深深看了弘書一眼,垂眼想了片刻,坐正道:“我願意去做,但我不確定能做好,你說的麵向百姓的邸報,與現在朝廷的邸報有什麼區彆?”

“區彆很大。”弘書解釋道,“這份報紙要全部用大白話來寫,力圖讓哪怕不識字的百姓也能聽人念一遍就懂報紙上在說什麼。除此之外,報紙上登的內容,除了朝廷政策外,剩下的要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或者寫他們感興趣的事。比如,京城近日的糧價波動,明日是否會下雨,趙家兄弟互毆案的細節與後續,會試放榜時有沒有進士被榜下捉婿,某家大人後宅小妾之間的爭鬥,某家男人上花樓被妻子抓破臉……”

“等等等等。”允禧聽他越說越離譜,連忙叫停,“後宅小妾、上花樓是什麼鬼,你好好說,彆開玩笑。”

弘書氣定神閒的喝了口茶:“我沒開玩笑,百姓們喜歡的不就是這些東西嗎。”

“……”允禧有些艱難地道的,“百姓們便是喜歡,也是私下說說,在報紙上談論這些,未免有辱斯文了吧。”

用大白話寫文章他還能理解和接受,畢竟麵向的是百姓麼,弘書未來大概率是要以天下百姓為子民的,但寫這些東西,恕他接受無能。

“小六,我知你心懷百姓,但你也不能一味遷就他們。百姓無知,需要的是引導和教化,而不是遷就和放縱,他們如今喜歡東家長西家短,你就辦報紙來滿足他們,那以後他們如果喜歡殺人放火呢,難道你也要想方設法滿足他們嗎?”允禧苦口婆心的勸道。

弘書搖頭道:“禧叔,你誤會我了,我不是要放縱和遷就百姓,這其實也是一種引導和教化。”

允禧覺得他在強詞奪理:“那你說說,後宅小妾和上花樓被妻子抓破臉這種事能引導和教化什麼?”

自然是潛移默化讓百姓形成納妾和花樓不好的認知,為以後廢除這兩者的輿論戰做準備,但現在說這些都太早了,允禧也不會理解。弘書便道:“這兩件事宣傳的好了,可以讓百姓認識到家宅不寧的根源,在社會上形成蓄妾和去花樓是恥辱之事的風氣,抑製想要納妾或者送家中女兒去做妾的人數,甚至還能起到監察那些官員的作用。”

允禧不太認同,或者說不太理解:“去花樓就算了,朝廷確實有規定官員不得狎妓。但納妾自古以來就是為了多子多福,怎麼會是恥辱之事?”

弘書歎了口氣:“禧叔,咱們大清目前有三千多萬丁口,你知道有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子嗎?”

允禧當然不知道。

弘書也不知道,大清現在人口都統計的不全,彆說這種數據了,但他知道那個數字不會好看,史書上可是有過‘無妻者半’這種形容詞的:“至少兩百萬,禧叔,你知道兩百萬有多少人,京城現在的所有人加起來,都沒有一百萬。你想想,這兩百萬人要是出一問題,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麻煩?即便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也不意味他們帶來的麻煩就少了,禧叔,你也是男人,應該了解男人,這些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漢,他們會有多躁動,他們會老老實實地待在一個地方種地嗎?不會的,他們沒有妻子,沒有家,就不會有定性,也不會有牽掛,他們會四處奔逃、偷雞摸狗,最後走上私通或犯罪的道路,他們就是地方上的不穩定因素。”

“他們為什麼娶不上妻?其一,女子本就比男子人少,便是天下男子一人隻娶一妻,也有人娶不到妻子;其二,便是富人納妾過多,讓本就稀少的女性更少。第一點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但富人納妾這事,卻可以努力努力,起碼能讓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漢更少一些。”

允禧聽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恐怕有些難,三妻四妾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如果咱們露出反對這種觀念的意思,恐怕會成為眾矢之的。”

弘書點頭:“當然,所以我才沒有上來就寫硬邦邦的文章告訴大家什麼什麼是錯的,不過是借一些故事讓大家意識到,為了子嗣納一二妾室沒什麼,但若隻是好色而納了一院子的妾室,就是令人看不起的,會成為大家的談資。”

允禧道:“這樣倒是沒什麼,這樣的人本來也會被人瞧不起。”

弘書搖頭:“那隻是一部分愛惜名聲的讀書人會這樣認為,實際上,在大多數人眼裡,他們隻會覺得納妾多的人厲害。我現在想做的,就是讓大多數百姓都能像那些愛惜名聲的讀書人那樣想。”

“這可就難了。”允禧歎道,“移風易俗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慢慢來吧,先從京城開始,從當官員的開始。”弘書道,“朝廷明明規定了官員納妾的數量,總有人偷偷鑽空子,咱們不寫明是誰,會有人心虛對號入座的,也算是對他們的約束,要是能有人看了報紙給咱們寄信檢舉就更好了。”

允禧聞言皺眉,遲疑道:“寄信給咱們檢舉?這、這是開言道啊,皇上知道嗎?”

“當然知道。”弘書安撫他,“你放心,咱們這報紙,皇阿瑪就是最大投資商。”

“投資商?”

“就是掏錢入股的人。”

“……”

聊了聊報紙的內容和立意,弘書又跟允禧說起報社的架構:“目前,我是總編,你當主編,你的手下要有一群編輯和記者來負責內容,編輯負責寫文章和排版,記者負責采訪和采集新聞……編輯要文章寫的好的,你在寫話本子的那些人裡找,記者要嘴皮子利索、善於打聽消息、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

說了一下午,都隻是說了大概,這還是因為現在條件不足,精簡過。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