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文字獄再現 孫嘉並不是弘書曾經有……(2 / 2)

看來這‘諫言’不太好聽啊,連十三叔都不敢直說,弘書掂量了一下自己和十三叔的分量,還真有點拿捏不住自己去要折子阿瑪會有的反應,算了,先放下。倒是謝濟世和陸生楠兩個人的名字,讓他有種熟悉感,雍正四年的李紱田文鏡互參案嗎?仔細想了想,這件案子他有耳聞,但當時對這種黨係之爭不感興趣,並沒有深入了解,對兩個名字的熟悉應該不是從這兒來的。

那是哪兒呢?弘書垂眼在記憶中翻找,然後找到一個關聯詞——曾靜,想起來了,這兩個名字好像是和曾靜一起,出現在某個盤點清朝文字獄的文章中的。鎖定目標,繼續深度檢索,謝濟世…沒有詳情…好像隻有‘謝濟世案’四個字;換陸生楠…陸生楠案…有了——‘以論前史而獲罪第一人’,嘶,這個稱號,這可不成!

弘書驟然抬眼,看向允祥:“十三叔,侄兒想知道,謝濟世和陸生楠二人,當初到底有沒有和李紱等人結黨營私?”

允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後收回目光淡淡道:“沒有查出實證。”

那大概率就是沒有了,阿瑪當初大概一是憤怒於李紱等人的結黨行為,二是為了維護田文鏡,所以即便沒有實證,也將同樣彈劾的謝濟世和陸生楠兩人遷怒發配。弘書歎息,在他心中,阿瑪自然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明君形象,但這並不代表阿瑪就是一個永遠不會犯錯的聖人了,他會做錯事、性格自然也會有缺點。

譬如,太過愛憎分明,對喜愛的田文鏡就捧到天上去,認為田文鏡是個完美的人,永遠不會犯錯,所有針對田文鏡的人都是在迫害忠臣。

田文鏡是忠臣嗎?是。有能力嗎?有。為官清廉嗎?清廉。那他就一定是個完美的好官嗎?並不。就連孔子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更何況田文鏡這樣一個大器晚成的官員。田文鏡對阿瑪的忠心沒的說,但這忠心就像硬幣有兩麵,它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好的一麵就是他會不遺餘力、不打折扣地去執行阿瑪的政策,河南的官紳一體納糧能推進的那麼快,田文鏡絕對功不可沒。至於壞的一麵,就是田文鏡的所有行為都會將阿瑪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百姓,譬如未來會發生的河南水災,田文鏡就因為災害太嚴重、百姓如果賣兒賣女會損害阿瑪的威信,竟下令所有人不準買賣兒女——在未來,買賣人口自然是違法的,但我們不能用未來的社情來套在封建社會上,在這時候,發生天災時,賣兒賣女是常態,對百姓來說是一條活路,不僅是父母的活路,也是那些被賣出去的孩子的活路,或許這些孩子被賣出去後會遭受苦難,但和當下就餓死的結局,起碼他們活下來了。

或許未來的人不能理解這種心態,認為痛苦沒尊嚴的活著還不如直接餓死算了,但對於封建社會時常吃不飽的底層百姓來說,尊嚴是什麼東西他們並不關心,他們隻知道他們不想餓死,他們想有一口吃的、想活著。

所以,田文鏡的這道命令,無異於是絕了受水災之害的千萬百姓的生路。他得到雍正‘天下第一督撫’的誇讚的同時,河南百姓卻對他怨恨極深。

而謝濟世和陸生楠一案,阿瑪大概率也夾雜了私心,弘書並不是想去指責阿瑪什麼,他沒有那個立場、也沒有那個資格,但他也不想眼睜睜看著阿瑪重走曆史上的老路,不想讓阿瑪被後人詬病大興文字獄,他想儘可能勸諫阿瑪,讓阿瑪的明君形象更加光輝一些,為君的過更少一些。

“謝濟世和陸生楠並沒有押到京城來受審,如今人還在西藏軍中,刑部雖下了判決,但還需朝會複議,事情並不會這麼簡單就定下,若要有確定的結果,怎麼都得等到年底去了。”允祥淡淡地道。

弘書了然,十三叔這是在委婉勸他,即便要管此事也不要著急,等太子冊封禮後完全來得及,如今所有的事都比不上冊封禮,一切事情都要為冊封禮讓道,隻有冊封禮切實完成了,他的太子之位才算穩穩當當。

但,他並不想因為顧及太子冊封禮而按捺不前,那太功利了,好像他和阿瑪之前利益的博弈大過了感情。

他並不想如此,如此辜負阿瑪的一片拳拳愛護之心。

“多謝十三叔告知。”十三叔總是好意,弘書也並不想用反駁十三叔來證明自己對阿瑪的心意,“時候差不多了,弘暾堂哥應該快接回新娘了,十三叔,我們前去宴客廳吧。”

提到兒子和即將進門的兒媳婦,允祥眼角終於笑出了花,樂嗬嗬地起身:“好。”

親眼見證弘暾大婚,並送上由衷的祝福後,弘書為了躲避應接不暇的應酬,提前離席回宮。

第一站當然是去養心殿向關心弟弟和侄子的阿瑪彙報婚禮的盛況。

等阿瑪聽滿意了,弘書眨眨眼,提出請求。

“皇阿瑪,兒臣想調閱孫嘉最近的奏折,還有謝濟世和陸生楠二人的案宗,可以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