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教育部 嶽鐘琪駐陝都統,聊齋誌異,鹹……(1 / 2)

弘暾的效率很高, 沒兩天就給他帶來了消息。

“所以,是陝西駐軍都統和嶽鐘琪互劾,而順承郡王隻是報告新疆東南有異動?”弘書若有所思地重複了一遍。

弘暾點點頭:“阿瑪說, 嶽總督和駐陝都統互劾之事不需要保密, 但順承郡王所報告之事不能外傳,介時欽差大臣也隻會去查互劾之案。”

弘書點點頭, 這樣就能理解了, 原來阿瑪是想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這樣看來,嶽鐘琪這次的情況倒是沒那麼危急, 看來不用他出手了。

正式說完,弘書忽然想起之前一直想問但每次都忙忘了的問題:“對了,《聊齋誌異》的情況怎麼樣了?”

說起這事,弘暾露出一言難儘的表情:“蒲公子的父親年前就已經趕到京城了,我沒親眼見到當時情形,但去打聽的下人說,蒲公子的父親一見到蒲公子就動手了,把蒲公子打的天沒下了床。後來王家的人上門探望, 聽說蒲公子的父親態度也不甚熱絡。”

“我著人請他見麵商量出版之事,他也一直推阻四的,後來總算見了麵,但對出版之事也含含糊糊地不給準話。”

打兒子還能理解, 畢竟混賬小子一言不發帶著先祖手稿失蹤,當爹的才知道時恐怕都擔心瘋了, 但對於出版之事含糊其辭就叫人不明白了,弘書奇怪道:“這是不願意?可是蒲沅洲不是說,他父親為了給鬆齡先生出書四處奔波, 甚至給人陪笑臉。”

弘暾也不明白:“我也納悶呢,所以已經使人去查了,隻是如今還沒個結果。”

“那就交給你了,若人家當真不願意,也就算了,大不了遲個幾十年,等未來蒲沅洲能做主的時候再說。”弘書歎氣,明明是好事,怎麼還這麼一波折呢。

弘暾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沒想到他對這本書竟然這麼看重,甚至願意等幾十年。

弘書看出他的訝異,解釋道:“你沒看過稿子嗎?鬆齡先生的這本書可不簡單,在我看來,是能傳世的作品。”

弘暾還真沒看過:“如今就隻有蒲公子手裡的那份手稿,您看過後,蒲公子就嚴嚴實實地藏起來了,沒給人看過。”

有太子喜愛在前,旁的人自然也不敢強迫他非要看。

不過殿下評價這麼高,看來他得找機會請求一觀了。

問過嶽鐘琪的事沒多久,弘書就被阿瑪叫過去。

“想知道什麼就來問朕,不用偷偷摸摸去找你十叔。”

嗯?弘書挑了挑眉,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竟然覺得阿瑪這話有一點點酸。

“哪有偷偷摸摸,兒臣就是聽見臣下閒談,見堂哥時提了一句而已。”弘書睜眼說瞎話,“堂哥這人就是太認真了。”

“哼。”胤禛信他的話就有鬼了,扔出兩本奏折,“看看吧,你想知道的。”

弘書也沒客氣,翻開奏折看了起來,第一封就是駐陝都統彈劾嶽鐘琪的折子,嗯,非常中規中矩的罪名以及顛倒黑白的內容。

第二封,順承郡王的,嗯?東南,和四川接壤,兵備精良,訓練有素,神出鬼沒,還屠村滅口,這哪一點都不簡單啊!

再和嶽鐘琪逗留四川不出現聯係起來……弘書眉心緊攏,他先前想錯了,嶽鐘琪這回,危機大了去了。

“看完了?”胤禛道,“說說,怎麼想的?”

“駐陝都統純粹是顛倒黑白。”弘書對這一點毫不猶豫,“不說嶽家的家風和嶽總督往常的名聲,就說從川陝軍裡調去他地做教官的士兵就能證明,嶽總督絕不可能克扣士兵的糧草。”

士兵想要能力素質高,除了訓練方法好外,更重要的是要給士兵吃飽吃好,弘書敢說,大清現在的軍隊,有百分之八十的士兵吃的都不咋樣,一天連訓練的消耗都不夠。

胤禛點點頭,這點他倒是和弟弟兒子一樣,沒懷疑過嶽鐘琪。

弘書看見阿瑪的態度,心裡一沉,這隻能說明,阿瑪在彆處十分懷疑嶽鐘琪。

“至於順承郡王所奏,兒臣以為,此處弄鬼的人有可能是紮爾鼐等人的餘孽,他們之前不是跑到廓爾喀了嗎?兒臣不信他們沒有帶人,但廓爾喀當初交出來的卻隻有紮爾鼐幾人,當時大家默認紮爾鼐等人的人手都被廓爾喀收編了便沒有追究,如今想來,可能他們沒能收編成功,讓這些人又跑回來了。這群人沒有地方去,隻能東躲西藏的流竄。”

弘書提出猜測,並且不止一個:“除了他們,也有可能雲貴川地跑掉的苗人等部落,這兩年鄂爾泰和嶽鐘琪在當地建樹頗多,但肯定也不可能全部收編,有人不願意坐以待斃,偷偷跑掉也是很有可能的。這些人在當地沒少與軍隊糾纏,或許累積了經驗,學了些手段也未可知,畢竟他們隻是野蠻,又不是傻子。”

這兩個角度很新穎,也很有道理,胤禛知道這兩個可能不是沒有,但……兒子的猜測不是真的猜測,是在表明他對嶽鐘琪絲毫沒有懷疑。

兒子憑什麼這麼相信嶽鐘琪?就憑曾經那短短兩個月的相處?

胤禛探究的看著兒子,卻沒有問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