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六十四章(2 / 2)

既然不能撕破臉,那她就要利益最大化。

但時間長了她又覺得,僅僅這樣還不夠,還要充分了解對方的底細,公公王稼軒的情況她是知道的,王家在前清就是書香人家,算是比較有底蘊,除了不少比較有能力的人呢,但到了王稼軒這一代,他就算是混的最好的了,再就是他弟弟王桂生了。

彆看王桂生現在很風光,很快就會因為站錯隊而失去勢。

也不足為慮。

但前世她並不了解曹麗娟娘家的底細,當她把這個意思透露給郭大姐後,郭大姐早就看曹麗娟不順眼了,立即就開始調查了,她一個單身女同誌有的是時間,因為一個小小的粉刺跑了四五趟醫院,從一個護士長嘴裡了解到,已經退休的專家兼副院長曹麗娟娘家老家是上海崇明島的。

這可真是太巧了,他們郭家老家就是上海崇明的,不過郭大姐的父母都是在上海長大的,崇明島已經沒什麼親人了。

今年的春節郭家照例全家出動回上海,郭大姐自然也不例外,她趁機去了一趟崇明島。

一連打聽了好多人,才有一個老人想起來當年的曹家,說這一家現在可惜了,曹家老爺子算是個有本事的人,可惜隻有一個兒子,但兒子還不如老子,隻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曹麗娟,曹家大兒子過世後,曹家在上海算是一點痕跡也沒有了!

曹麗娟回到家就急吼吼的把王文廣的情況跟丈夫說了,王稼軒聽了也有些意外,雖然心疼兒子,同時也暗自慶幸,幸虧他和曹麗娟沒有去探視兒子,若是真沾上了,他這一把老骨頭進去,估計幾個月就熬沒了!

王稼軒放下花鏟,將老花鏡也摘下來,說道,”麗娟你彆著急!來來,咱們去屋裡詳細談!“

走到屋子裡,王稼軒先給妻子倒了杯熱茶,然後不急不慢的說道,“咱們也就這兩年的日子好過了,前兩年饑荒的日子你忘了?那時候一個人三十斤口糧,糧店還經常斷貨,買麵都買不到!你忘了咱們兩個饅頭吃一天的時候了?那樣的日子不也過來了?農場的條件肯定比較艱苦,要是很舒坦,那還能叫勞動改造!趙珍珍說文廣吃不飽,但一頓飯也能吃兩個玉米麵饃饃,即便是吃不飽,肯定也不會出大問題,既然能從老鄉那裡買東西吃,那咱們出錢好了!”

曹麗娟其實也是這個意思,而且她覺得要多多益善,猶豫了一下說道,“要不兌兩根金條吧,明天我跑一趟銀行!”

王稼軒搖搖頭說道,“一個在鄉下的農場,就算是老百姓賣給他們的東西比較貴,那也花不了多少錢啊。再說了,你一下子捎那麼多錢,讓彆人怎麼想?”

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決定先拿出來四百塊錢讓趙珍珍給兒子捎過去。

客觀的來說,四百塊也不算少了,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了,但曹麗娟還是覺得有點少,她是這樣算的,兒子以前一個月工資一百多尚且過得比較拮據,而且趙珍珍也不是每個月都能去探視,聽她的意思,這次專門把錢送過去後,再下一次的探視要等到中秋節了。

現在才是一月,離中秋節還有大半年的時間,四百塊用大半年一個月才幾十塊,哪裡夠用啊。

王稼軒和曹麗娟夫妻倆雖然感情不錯,但現在兩個人的財務都是分開的,曹麗娟從父母那裡繼承到的四十根金條,一直是她自己單獨保管的。

第二天,曹麗娟從醫院坐診結束後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銀行將兩根金條兌成了現金,一共是六百塊。

她從銀行出來還是沒有回家,而是拿著一千塊的現金去了兒子家。

“珍珍啊,你去了之後一定告訴文廣,讓他不要不舍得花錢,想吃什麼就買什麼,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趙珍珍點點頭,又問道,“其實去農場坐車真的挺方便的,文廣估計也想你和建民爺爺了,要不,這次你跟著一起去吧,你放心,一路上我會好好照應你的!”

曹麗娟低下頭,不敢看前兒媳婦的眼睛,她錯開頭歎了口氣,說道,“我就不去了,年紀大了腰不好,做不了長時間的汽車,不過你告訴文廣,我和他爸爸都很牽掛他!”

趙珍珍笑著答應了。

曹麗娟總覺得前兒媳婦的笑容裡帶著幾分譏諷,她心裡不好受,但也的確說不出什麼話來應對,左看右看不見幾個孫子的身影,就問道,“建民幾個呢?”

趙珍珍回答,“今天是元宵節,他們都去了我堂叔家裡,等一會兒我也過去!”

曹麗娟有點失望,臨走時說道,“這次從農場回來後,你彆忘了帶著孩子過去一趟啊,昨天我也是急了,給孩子準備好的壓歲錢都忘了!”

趙珍珍點點頭答應了。

過了元宵節,整個年就算是結束了。

建民和建國開學了,建昌去上幼兒園,小建明也被送去了托兒所,他們工作組自然也上班了,趙珍珍推開辦公室的們,發現大家說說笑笑,十分的熱鬨,不光是張璐璐,黃櫻,鄭東超等人,就連陳組長也在。

作為領導陳組長算不上嚴厲,但他以前沒事兒從不回來大辦公室,一般來了就是為了公事兒,說完立馬就走了。

黃櫻從家裡帶來不少零食,看到她進來連忙說道,“珍珍姐快過來吃餅乾!”

趙珍珍走過去說道,“大家過年好啊!”說著從包裡抓出一包奶糖分給大家。

放了二十天的年假再上班,不但同事之間異常的客氣,大家的工作狀態也很鬆懈,上班就是看報喝茶閒聊天,趙珍珍作為副組長當然不會參加,她的初三課程雖然學完了,但學得還不夠紮實透徹,需要再鞏固一下。

然而閒散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過了大概五六天,陳組長一臉凝重的走進大辦公室說道,“我來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都打起精神來!剛接到上頭的通知,京裡又有大領導來視察工作了,視察的重點就是在各個單位的工作組,咱們平城大學的工作組肯定會被抽查,下麵我說一下具體的工作安排!”

這一次來平城的不是彆人,是盧誌偉的上級領導徐局長。

徐局長雖然是行伍出身,但他曆來粗中有細,而且疑心很重,從來不會百分之百的相信一個人,雖然張秘書是他的親外甥,但畢竟這麼多年沒見,也不可全信,至於陳友鬆,那才是一個滑頭。

盧誌偉說他搞形式主義,但平城的羅副市長交上來的工作報告特彆詳儘,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得很好。

徐局長在感情上願意相信自己的外甥,但他本身有疑心病,而且好長時間沒出京了,借此機會出來走走也不錯。

他是抱著隨便走走的心態,陳友鬆卻是嚴陣以待,生怕有任何的疏忽。

在這種情況下,趙珍珍新的工作任命很快下來了。

因為物力和人員有限,目前平城工作組的規模雖然很大,但也僅限於城區,在下麵的縣級單位都沒有駐紮點,為了填補這個工作空白,陳市長下了文件,要求各個縣的工會來組織這個事情,將工作組的工作內容給一並承擔起來。

其中惠陽縣的工會主席再有半年就應該退休了,因為健康狀況不要好,政府特批他可以提前退休,享受一切正常退休的待遇。

新的惠陽縣工會主席,就是趙珍珍。

她接過陳組長遞過來的調動通知,還有點不敢相信,惠陽縣的工會主席,應該是十八級乾部吧?這麼說她又升了一級?!

疑惑過後,趙珍珍心裡特彆的高興!

雖然從惠陽縣到青禾農場有點距離,但周末她帶孩子過去完全沒問題,而且即便是在櫻桃公社工作,也不可能有時間天天去探視的。

對於趙珍珍的調走同事們都感到特彆意外,大學屬於省級單位,趙珍珍卻要往下麵基層調,顯然有點不劃算,但大家隨即想到王校長下放的青禾農場就在惠陽縣城,又覺得可以理解。

張璐璐特彆舍不得趙珍珍走,但要讓她跟著去惠陽縣城也不現實,倒是黃櫻不知道怎麼想的,當她知道了趙珍珍要去惠陽縣,第二天就鬨著要跟她一起去。

”珍珍姐,你放心,到了惠陽我一定會好好乾的,你說什麼我做什麼,絕對會是你的好幫手!“

趙珍珍瞟了她一眼,這個黃櫻有時候是很機靈,比張璐璐反應快多了,如果培養一下說不定真不錯,但是可惜了,這麼漂亮的姑娘居然是個戀愛腦,和盧誌偉還沒怎麼樣呢,就獨自消沉了那麼長時間,就是現在似乎也沒完全恢複過來。

這一點很讓趙珍珍不解,也讓她尤為忌諱。

她委婉拒絕,”黃櫻啊,惠陽什麼情況現在還完全不清楚,而且你是國家乾部,工作調動那是要走程序的!這些先不說,你離開平城,你父母會同意嗎?“

黃櫻噘著嘴無言以對。

趙珍珍覺得,自己調動工作有了結果,而且比意料的還要好,但關於四個孩子的問題,還必須處理妥當才行,她決定先跟孩子們好好談一談。

這天傍晚,建民和建國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王建民一臉的倔強,王建國則有些擔憂的說道,”哥哥,你剛才用磚頭砸趙苗苗的頭,我看到他的腦袋出血了,不要緊吧?他會不會死啊?“

王建民瞪了弟弟一眼說道,”你瞎說什麼,我就輕輕砸了一下,根本沒用力!他嘴巴賤就該打!“

王建國點點頭說道,”的確該打!“

王建民和王建國讀得小學是大學的附屬小學,班上的學生有一半是大學和中學教職工的孩子,還有一半生源來自社會招生。最近平城大學的教職工大規模下放,附屬小學的老師雖然僥幸以免,但兔死狐悲傷及同類,因此各班的老師並不會因此歧視家裡有父母下放的孩子,反而還多了兩分同情。

因此,王建民和王建國的校園生活並沒受到任何影響。

但是班裡最近來了一個轉校生張春明,和班裡的同學熟悉了之後,大致知道了誰家有下放的勞改犯,當這個熊孩子知道了班長王建民的爸爸竟然也是下放的勞改犯,忍不住就嘲笑了兩句,因為張春明長得又高又壯,一般的同學也就忍了。

王建民雖然當時隻是瞪了他幾眼,但真正讓他忍下這口氣是不能的。

他當然知道爸爸的事情沒那麼簡單,但小孩子的心性就是這樣,凡事兒都會往好處想。

如果在學校打架的話,很快就會被老師和同學們拉開,所以王建民選擇在放學後堵住了落單的張楚明,並且飛快地用提前準備好的磚頭砸了一下對方,然後就拉著弟弟跑開了。

回到家中,剛進院子就聞到了一股子誘人的香味兒。

最近家裡很少做肉吃了,哥倆兒都吸了吸鼻子,笑嘻嘻的進了屋子。

趙珍珍將燉好的雞湯端到桌子上,笑著問道,”大寶二寶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啊?“

王建國忍不住偷偷瞄了哥哥一眼。

王建民沒理會弟弟,笑著說道,”媽媽,今天作業多,我和弟弟做完作業才回來的!“

趙珍珍點點頭,說道,”洗洗手快吃飯吧,等一會兒吃完了媽媽有事情跟你們商量!“

本來她以為,轉學這樣的事情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尤其是大寶二寶已經上二年級了,都已經習慣現在的學校了,但讓她沒想到的是,不但建民同意了,就連建國也很痛快的答應了。

倒是小建昌,一聽說要離開現在的幼兒園,老大不高興,因為他喜歡現在的楊老師,也喜歡班上的很多小朋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