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觀世音菩薩,也答應了和李啟見麵。
這讓李啟高興非常,他幾乎是立刻就放下了手裡的事情,就趕了過去。
在路上,他也在不斷學習一些觀世音菩薩的事情,這樣才能和對方好好交流,希望能夠達成滅魔的協議。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名‘觀世音’。
這是他的大神通,觀世音,能觀聽十方圓明,遍十方界。
佛偈曰: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觀世音菩薩也是神通一脈的,擅長以大神通救拔世人,所以世人常念其名,皆因每次念誦他都能聽見。
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隻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
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曾經發下宏願,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如果他能夠憶念自己,稱念觀世音的名號,即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
所以,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是最著名的‘佛號’,僧侶們有事沒事都喜歡念兩句,就連凡夫俗子也喜歡念念。
和阿彌陀佛一樣,世人念誦其名,隻是想要求得其庇護而已。
僧侶們最喜歡的就是神通一脈的佛與菩薩了,因為隻要念誦姓名就能拿到好處,於是他們的名字便被傳頌了起來。
可這樣……真的是世尊如來想要的嗎?
李啟越是了解佛門,就越是感覺到世尊如來所麵臨的處境。
設想一下……
當一個人說‘佛’的時候,他想的是世尊如來,還是‘自己’呢?
如果他說‘佛’的時候,想到的是世尊如來,那佛法便不是佛法了,世尊如來得到的所有佛法,便都成了世間的枷鎖。
佛法,不是神通。
佛法追求的是‘覺悟’,而‘佛’是覺悟者的意思。
覺悟者為什麼不能自己,而非得是大神通者呢?
當眾生都認為彆人才是覺悟者,彆人才是‘佛’的時候,那麼……確實應該佛滅了。
李啟想著這些,終於趕到了觀世音菩薩如今的道場。
但見無數寶光,遠灌十方微塵。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絲網,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即時天雨百寶蓮花,青黃赤白,間錯紛糅,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惟見十方微塵國土,合成一界,梵唄詠歌。
李啟看著周圍,然後看見了眼前的觀世音菩薩。
結跏趺坐,儀容豐滿端莊,神態溫柔雋逸,頭戴寶珠天冠,身披天衣,坐於蒲葉座和蓮花蕊,兩手在胸前合十,左、右兩側各有二十隻手側舉。在側舉的四十隻手中,分彆拿著日、月、淨瓶、金剛杵、乾坤帶等法器。
李啟仔細打量著眼前的觀世音菩薩。
然後,他感歎了一句:“原來……菩薩也是這樣。”
之所以這麼感歎,是因為李啟很清晰的看見了觀世音菩薩的那無窮‘應身’。
上觀世音,由普現色身三昧示現,具三十三種身。
也稱‘三十三觀音’。
三十三觀音並非化現各種形象,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貌,三十三其實是虛數的分類,其實遠遠不止三十三身之數。
而且這些‘身’也各有不同,簡單數一數,就有聲聞身,梵王身,自在天身,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優婆塞身,童男身,童女身,天人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身,執金剛神身,畜生身等等。
這並非變化之術,而是真切存在的‘身’,這些不同的身,其實都是‘獨立’的。
完全獨立,所有的心智都是獨自存在的,壓根沒有本體可言,所有的相麵都是她的本體。
這和李啟的形態其實很像。
李啟現在也是這樣的。
他的無數碎片,就好像觀世音的‘三十三身’一樣,都是獨立存在的,而他們組合起來,也依然是獨立的。
怎麼說呢……凡人應該很難理解。
對凡人來說,一個人的肉體是統一的整體,那麼靈魂也應該是統一的。
但是,對於李啟和觀世音這個類型的大神通者而言,他們的心智和靈魂,從來不是統一的,甚至都不一定存在‘共性’。
凡人們經常通過非常天真幼稚的、簡化的、充滿謊言的公式的有色眼鏡觀察世界和自己,尤其在觀察自己時更是如此。
但實際上,就連凡人們也不是這樣的。
因為從表麵看,所有的人似乎都具有一種天生的、必然的需要,他們必須把自我想象為一個整體,這樣他們才能維持自身一致性的存在,不會產生‘我之為我’之類的動搖。
這種狂熱儘管會經常地受到巨大的衝擊而動搖,但它每次都能複原如初。
這就像是,人和同伴站在天空塔上麵,直盯著下方的深淵,在某一瞬間,他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發現發現自己有殺人犯的感情、能力和可能性。
他會想推同伴下去,或者自己跳下去。
但這種念頭隻會出現一瞬間,分裂感隻有一瞬間,他很快又變成了一個整體,又成了一個理智的人,轉身回到自我的軀殼中,控製著自己的行為。
凡人們很少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多重性質組合起來的,他們很難擺脫單一性的幻覺。
他們無法察覺到,自己其實是由許多個自我組成。
如果他們意識感覺到了這種分隔,說不定就會被關起來,把他們確診為患有精神分裂症,防止他們做出壞事。
但沒有一個人是純粹的單體,連最天真幼稚的人也不是,每個“我”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一個小小的星空,是由無數雜亂無章的形式、階段和狀況、遺傳性和可能性組成的混沌王國。
每個人都力求把這混沌的王國看成單一的整體,談起自我時的語氣給人一種錯覺,似乎自我是簡單的、固定不變的、輪廓清晰的。
然而,當承認意識和宇宙本身就是混亂之後……
就比如李啟和觀世音菩薩,他們已經認識到了自身,乃至於整個宇宙的複雜性。
宇宙從來不是簡單的,單一的東西可以描述的,正如同他們自身也不是一樣。
“我從未想到,觀世音菩薩,居然會有太一的性質。”李啟打量著觀世音菩薩,如此說道。
觀世音菩薩也回應道:“巫覡……認為世界是矛盾的,這也很少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