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的心中好像有螞蟻在爬。
雖然他對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但卻有種‘來不及了’‘我難道就要止步於此’‘難道拿不到第二縷真知’等等雜念。
這些念頭弄得他很煩躁,想砸東西。
就好像永遠卡在99%的進度條一樣,讓人想一拳打爛麵前的屏幕。
隻是,突然之間,李啟好像意識到了什麼。
他不再去尋找真知道韻,而是直接盤腿坐在了地上。
然後,卻見他的人身小天地緩緩張開,眾多術法同時展開,而且……是佛門術法!
頓時隻見李啟身周浮現出重重異象。
首先,是突兀的生長出菩提樹。
這些菩提樹,開始湧現百寶光。
百寶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李啟端坐其上,坐寶花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
又有寶蓋千重,旁有仙鶴、巨象、大獅、猛虎為侍從,聽聞講經,亦馴馴伏階下下去,如有聽講之意。
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津,佛光到處,瑞氣騰騰,毫光閃爍,轉妙法輪,時雨點化,無數形色象貌皆空。
諸比丘執持種種妙寶繒彩,有傘蓋,有幢幡,有珍珠,又有金、銀、螺貝,璧玉、珊瑚、茷琉璃等。
生色可染無量珍奇,從諸香華、寶飾、衣服,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
如果禪智和尚還活著的話,應該能立刻就意識到,這就是昔日他逼迫李啟所做的一切,那一百零八種壓製不同魔氣的法門!
不知道什麼時候,李啟居然把這一八零八種術法結合在了一起,化作了如今這一術法。
甚至,這些術法,還隱隱有著禪智和尚的‘三寸佛國’的模樣,這是通過宇間道韻的百丈距離模擬出來的。
接著,李啟睜開雙眼,手指掐印,以拇指扣中指和無名指,食指和小指豎立,拇指壓在彎曲的二指上。
這是期克印,佛門法印之一。
日常也非常常見,時常可以在忿怒金剛像上看見,乃是降魔摧邪,震懾恫嚇的法印。
李啟看的書很多,這就是發揮作用的時候。
在他的身後,突兀的生起一尊佛像,皮膚通紅,呈忿怒相,充滿了戾氣與煞氣,紅麵獠牙,怒目圓瞪,左足抬起,次以右足安左足,狀如浮居。
再看姿勢,一手持刀,一手持鈴,麵目可憎,怒火燃燒。
這尊佛像突然開口,大聲怒吼,念誦真言咒語:
“降伏諸持作大鬼帥,一切有力鬼神,普令諸惡鬼神,皆悉摧碎——”充滿了怒火與殺意的浩蕩梵音在四周沉靜的世界回蕩!
“降伏、降伏、降伏、降伏、摧碎、摧碎、摧碎、摧碎,邪魔頓消!”
“敕天上地下一切眾,滅除眾惡收攝不祥!”
與此同時,李啟睜開眼睛,看向外麵。
這是降服魔咒,以此來抵禦天魔,
仿佛間,他好像能夠聽見水流嘩嘩的聲音,就像是爆發了的山洪一般。
在李啟的身周,有著無數混亂宙光與破碎空間所構築的一層壁障,就像是雞蛋殼包裹著蛋黃一樣,把他和外界隔開。
這些混亂的宙光漩渦沒什麼動靜,但卻讓那位六品無法親自靠近。
李啟很難集中注意力,他的心中有魔念作祟,還有真知道韻在不斷沸騰,透過混亂宙光看東西,周圍的景物就像是龍卷風裡的樹葉一樣,轉呀轉呀轉呀,然後被逐漸撕碎,什麼東西都是殘片一般。
不過,在內心魔氣湧動的癲狂之中,李啟卻依靠著佛法鎮壓魔氣,已久保持著理智,冷眼注視外界。
在混亂宙光的間隙之中,他看見了一張臉。
太學丞的臉。
在他身後,太學丞毫不掩飾的站在那裡,不過,他麵色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這位公子竟然隻用了不到一分鐘就察覺到了一縷六品魔氣,而且居然還會佛門的鎮壓魔念之法!
真想直接出手碾死他。
可惜不行。
如果自己出手的話,那就會變成一場謀殺,而且證據確鑿,肯定會有人循著屍身的痕跡找到線索。
但巫神山公子的死,必須是‘意外’。
隻要是意外,巫神山那邊就得忍下來。
因此,他不能直接直接衝過去擰掉李啟的頭,而且他也做不到,被混亂宙光包裹的李啟,他隻能通過間接影響。
既然這樣……那就來鬥法吧。
你個八品,和我六品鬥法?真是好笑。
太學丞下定決心之後,突然伸出手,操縱天魔魔氣,在李啟體內爆發!
無法掩飾的怨氣和毒氣,以漆黑如墨的黑氣呈現在周圍。
難以言喻的煙霧不斷的擴散,繚繞在周圍,外溢的魔氣侵蝕身邊世界,萬物都仿佛要沉淪,墮落。
既然有降魔咒,天魔魔氣無法自然滲透進李啟的道心,那就來硬的!
他以天魔魔氣為媒介,開始施展術法,和李啟隔著一層混亂宙光開始互相爭鬥起來。
魔氣爆發,李啟身周,那一串用宇間道韻模擬出來的三寸佛國直接崩潰!
他的眼前馬上出現了無窮無儘的幻象。
世間如無邊苦海,眾生沉淪於中,無希無望,無樂無喜,難以出離。
這便是天魔所代表的無間地獄。
墮入無間者,會一遍一遍的回顧自己的人生,悔恨越多,就越痛苦,而且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劇烈,越來越痛苦,直至你徹底崩潰為止。
沉淪無間地獄,苦無間,身無間,時無間,形無間,永世不得超生。
這是太學丞出的第一招。
李啟沉淪其中。
他眼前的景色開始變化。
他的腦子裡馬上湧出來了過去的一切,昔日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曆曆在目。
李啟沉溺於自己所做過的一切裡,眼前全是昔日的場景,以至於渾渾噩噩,佛門的術法也被迫停止了。
他裂開意識到了自己陷入了無儘的幻境之中,但他卻無法依靠蠻力來擺脫,也難以通過佛門術法來鎮壓魔氣。
隻是,李啟馬上做出了應對。
他不再試圖擺脫幻境,而是認認真真的開始審視幻境之中的選擇。
古書有雲:“君子之行,欲其道也,故進退周旋,唯道是從。”
君子做事,必然遵循著自己的道,所以不管是進取,還是退讓,亦或者周旋,都唯道是從,絕不違背。
無間地獄所要審視的是悔恨,是要將這些東西作為懲罰,不斷的施加在沉淪其中之人的身上,讓他們痛苦非常。